一、我國資環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實踐教育對培養創業型和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對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開辦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現狀看,各個高校專業課程的開設都相當廣泛,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參差不齊。多數院校該專業偏向理論分析,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影響了市場擇業。而從就業情況較好的一些高校來看,這些院校非常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有各自比較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總結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情況,大體上主要的培養點在于:①培養學生的地學分析能力。如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河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以地理學為基礎,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培養的學生除了具備地理學的系統知識、規劃學的動手能力外,還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承接了地理學的綜合性和交叉性,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扎實的計算機應用功底,為本專業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②培養學生的測量能力。如南京工業大學和武漢大學等,通過實踐性很強的測量學的學習,使得學生有很強的動手能力,為后續的城鄉規劃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③培養學生的資源環境評價能力。如河海大學等,以資源環境學院為依托,在資源環境的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加上城鄉規劃的內容,培養資源環境分析、評價、規劃的專業型人才。④培養學生的城聲規劃設計能力。⑤培養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結合工程管理學的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過程管理,加強丁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實踐性。

通過以上對資環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點的分析,可以看出資環專業是一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邊緣性和創新性等特點的交叉學科。學生必須涉及計算機、多媒體、城市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管理學、地理學、環境科學等眾多知識體系,具備這些專業知識的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實踐動手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選擇。
二、資環專業區域與城鄉規劃方向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1 市場對資環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
(1)資環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從對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與中國礦業大學等幾所院校386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結果看,該專業畢業生去各行各業的都有。除了繼續升學的(約27.2%),多數比較對口的就業方向是房產評估、咨詢、開發公司(5.7%),教學和科研單位(8.0%),測繪及城鄉規劃、設計、建設部門(8.3%)。
依據這樣的就業單位劃分,對南通大學2006屆和2007屆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統計,從統計結果看,我院資環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在于房產評估、咨詢、開發公司(30.0%),測繪及城鄉規劃、設計、建設部門(28.0%),另外有26.67%的學生跨入到其它行業中去,主要原因是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研究生就業壓力也在增大,很多本科學生對考研的愿望和信心產生動搖,他們想一畢業就先找個工作穩定下來再作打算(見圖1,圖2)。
(2)市場對資環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調查。根據上一結果,我們對資環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如房產評估、咨詢、開發公司,測繪及城鄉規劃、設計、建設部門,教學和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制圖單位,土地等相關部門的60家相關企事業單位作了問卷調查,主要調查用人單位對資環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情況。
調查后發現,用人單位除了要求學生熟悉區域與城鄉規劃的理論之外,對資環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視,多數單位都要求學生要了解主要的規劃設計軟件,至少能熟練使用AutoCAD、SketehUp等常用設計軟件的其中一種,這樣利于用現代技術進行城鄉規劃設計的表現;用人單位還強調學生要有規劃設計的動手能力和經驗;另外隨著數字城市建設的到來,對資環專業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對規劃制圖、虛擬現實、多媒體、網絡等技術的掌握和使用。市場對資環專業實踐能力的需求表明,及時思考現行的教學體系,如何改革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這種需求變化顯得非常必要,其中實踐教學體系的調整或重新設計尤為重要。
2 資環專業區域與城鄉規劃模塊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根據專業特點以及市場需求,我院資環專業區域與城鄉規劃方向本科學生的實踐教學目標應以培養應用型城鄉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人才為主,在實踐教學的全部過程中面向實際需求,以市場導向和需求作為實踐能力培養的指導,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重點在:①城市規劃設計能力培養。主要是針對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城市各分項規劃及相關圖紙表現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熟悉城市規劃的具體操作過程,能獨立地提出和表現規劃方案,以提高今后獨立承擔相關工作的能力。②城市規劃技術能力培養。主要是針對各項城市規劃技術的培養,如RS、GIS、GPS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等。
3 資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根據資環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并在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及兄弟院校培養方案的基礎上,設計了我院資環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圖略)。
(1)專業基礎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包括自然地理學方面各種課程實驗、自然地理學野外綜合實習、測量與地圖學實驗、遙感技術應用實驗、環境學概論實驗和環境化學實驗等。主要面向一年級的學生開設,主要目的是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環境學、測量與遙感等基礎知識,為后續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專業認知實踐。專業認知實踐主要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開設的實習性質的專業實踐課。主要包括城鄉規劃認識實習、區域地理綜合實習、課程社會調查等。目的是利用課程實驗課或實習周,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自去感知規劃設計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激發其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
(3)專業技術實踐。專業技術實踐主要是針對二、三年級的學生開設的城市規劃技術培養課程。包括以Auto-CAD、SketchUp等軟件教學為主的計算機輔助制圖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及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實驗、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實驗等。另外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設AutoCAD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AutoCAD與3Dsmax的結合、Photoshop的應用、虛擬空間的實現等開放性實驗,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主流的規劃設計軟件和現代城市規劃技術,為相關的規劃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課程設計實踐。課程設計實踐主要針對三、四年級的學生,為培養其城鄉規劃設計能力而開設的課程及課程設計,包括建筑設計初步、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城市規劃設計、城市綠地規劃、園林設計、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從理論知識學習轉向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同時在學習這些課程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去體驗規劃設計的具體過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領域,為將來奠定基礎。
(s)綜合應用實踐。綜合應用實踐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課題,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完成設計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綜合性開放實驗。
區域與城鄉規劃見習的時間為2周,內容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方向,進行一些認識性、驗證性和簡單設計性的實驗;專業實習為8周,擬通過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項目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設計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將畢業設計的選題重點放在設計以及綜合知識應用型的課題上,鍛煉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綜合性開放實驗是讓學生自己選擇指導教師或組成興趣小組,通過對某個感興趣的領域的探索,或通過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開發自己的潛力和創新力,提高個人的實踐動手能力。
與一般的專業教育相比,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涉及面廣,具復雜性、綜合性的特點。高校教育應該把握住市場的脈搏,建立全過程、靈活、開放的實踐教學體系,使理論、感知、實踐、設計四個教學環節相互穿插,有機組合,逐步推進。讓學生邊學應用,理論知識有了針對性的應用場所,才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認識,更好地適應市場選擇。
南通大學教學研究重點課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功用性研究與優化107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