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 教材和“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
“人口遷移”是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三節的內容。課程標準要求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活動建議運用本地人口資料,探究本地人口遷移的特點。
2 本課內容的組成和在模塊學習申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教材由四部分組成,一是人口遷移的概念;二是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三是人口遷移的原因;四是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
“人口遷移”在本章和第二章內容中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長的發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遷移促進了城市化的推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口遷移是聯系人口和城市兩部分的橋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和分類;掌握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調查和運用寧波本地人口資料,探究寧波本地人口遷移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人口遷移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設置探究題,培養學生社會調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現:培養學生從全球角度思考人口遷移的問題,培養學生全球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服務家鄉的高度熱忱。
[重、難點]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教學過程]
背景音樂1: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新課導入
我的學生經常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說:“老師,我們該叫你(le)老師還是(yue)老師。”其實都可以,我喜歡快樂,所以更喜歡大家叫我(le)老師。
不過在古代,這個字多念(yue)音。百家姓里,樂氏不是大姓,歷史上樂氏屬地在南陽郡,也就是河南南陽縣,樂氏名望中最高的當屬戰國時燕國的大將樂毅,曾先后攻破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那我的老家到底在哪呢?我也問過父親,他說我們家幾十年前在三溪浦,后來搬到現在的家一五鄉。
(承接)所以我們祖輩是經過了一系列的輾轉來到現在的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歷程:①從河南搬到浙江來定居。(祖先)②從東吳鎮三溪浦搬到五鄉鎮定居。(父輩)③去加拿大旅游觀光。(我的設想)
講授新課
一、人口遷移的概念
(提問)這些現象有沒有區別?哪些是屬于“人口遷移”。
(學生議論)一起來學習“人口遷移”這個地理概念。
講授:人口遷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永久陸或長期地改變。(強調幾個關鍵詞)
分析:我們家族的這些人口流動現象中屬于人口遷移的是哪幾個?(學生答(①×②)。
繼續提問:為什么③不是呢?(學生答時間限度不滿足)。
總結:從剛才的討論我們發現,這個定義包含了三大要素,即空間移位,居住地變更和時間限度。
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發生“永久性”或“長期”變化的運動,才被當作人口遷移。這是人口遷移的時間性。
總結:由此可知,人口遷移必須以居住地的改變為條件,即遷移發生前后,人們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變,包含有人口遷移必須超過“一定的距離”的含義,這“一定的距離”一般指某種特定的行政區域內。只有超過一定的距離,跨越不同的地域,遷移者與其外界環境之間的關系才會發生顯著變化,人口遷移對遷出地、遷入地和遷移者的影響等才有實際意義。這正如課文中的圖1.12所示,由于不同行政區域大小相差懸殊,人們生活和居住的地點也不相同,有的人僅需移動很短的距離就可能跨越行政區域界線,而被認為是人口遷移;另一些人即使移動幾百千米,可能仍在同一行政區域以內,而不被當作遷移對待。
(思考)③應該怎么改才符合呢?(學生答改成“③去加拿大定居”)。
(承轉)當然,這種人口遷移,對我來說,目前還是紙上談兵。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關于“人口遷移”的實例,根據大家已經學過的知識和身邊的現象。我們以比賽的形式一起來找找看?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人口遷移的原因?
(分四組比,統計)
學生舉例:
①美國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陽光地帶遷移
②大慶、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術人員和家屬遷入
③深圳、珠海因設立經濟特區吸引大量人口遷入
④美國的反恐怖戰爭,引起大量阿富汗難民流入巴基撕:咀等國
⑤沙漠地區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遷
⑥為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問題引起的人口遷移
⑦三峽工程移民
⑧戰爭和巴爾干人口遷移
⑨印巴分治與人口問題
⑩……
二、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態環境因素
(2)經濟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會文化因素
案例:深圳——當代中國的“移民”城市
在深圳,初次見面的人往往會用這樣一句寒暄語:“你是哪里人啊7”接著的一個慣用提問是:“哪年到深圳的?”在,味各異的普通話中人們努力辯識著彼此的區別,同時也在確認著大家共同的身份一一移民。
改革開放以后,深圳被確立為經濟特區。來自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每一個省、市、自治區的年輕“新移民”在這座城市共同書寫特區的輝煌。據統計,深圳現在真正的廣府人和客家人只占總人口的5%,只有一些圍村周圍才是他們的聚居地。客家話、廣府話,也被普通話所代替,一些方言島正在消失。
從農村、從城市、從四面八方,或被家人、親戚、同鄉引領,或自己孑然一身來到深圳。有的是處心積慮地計劃,有的是靈感一閃,有的甚至是莫名其妙、陰差陽錯。有時你會驚嘆命運的奇詭,但不論怎樣,這樣的變動都反應了人類最根本又最美好的沖動——希望生活得更好些。
另外,還可以補充符合時代性的因素,如住房、健康、心理因素等。
(承轉)通過大家剛才的分析,我們了解了多種多樣的人口遷移,但是它們還是很有區別(適當根據學生舉例進行說明)。
三、人口遷移的分類
講授:由于人口遷移的概念有多種,因此人口遷移也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最常用的有以下兩類劃分方法:第一種是按地理范圍劃分。可以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是指發生在不同國家之間的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是指發生在一個國家領土范圍以內的人口遷移。根據行政單位的大小進一步劃分為省際遷移、縣際遷移等。
第二種是按遷移方向劃分。這種劃分方法主要指國內人口遷移,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①農村到城市②城市到農村③農村到農村④城市到城市。由于社會發展的總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并進而向第三產業轉移,因此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
提問:發生在寧波的人口遷移,按遷移方向看,主要是哪種類型?
歸納:①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這也是城市化過程的體現。
承轉:寧波是個好地方,我相信同學們如果還有選擇機會的話,肯定會再次選擇寧波。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寧波,這么多人口遷移到寧波后,與寧波環境的關系怎樣。能否協調發展,大家一起來關注。
四、人口遷移與環境的關系
1 環境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講授:自然環境因素曾經是影響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現在仍是影響人口遷移的基礎因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適應、控制能力的增強。社會經濟因素成為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2 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
講授:總的來說,這種影響表現在遷入地和遷出地兩方面。但無論哪一方面都可能產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首先,對遷出地來說,一方面加強了遷出地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聯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人口壓力大的農村來講,人口遷出緩解了當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農業土地資源,對更好地保護農村的自然環境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有可能導致青壯年勞動力減少、人才的外流等。
其次,對于遷入地來說,同樣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學生辯論:……
案例:外來人口增幅居“長三角”之最(略)
討論:外來人員已經或將要給寧波帶來哪些影響?針對這些影響,你能提出一些看法嗎?
回答:
時遷出地
有利影響:加強了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聯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緩解人地矛盾,有利于保護環境。不利影響:強壯勞動力流失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時遷入地
有利影響:緩解某些行業勞動力缺乏的矛盾,推動城市經濟發展。不利影響:給城市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背景音樂2: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課堂小結:同學們,再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座美麗的城市(同步播放視頻)。此時此刻,我們一定會更加熱愛我們的家鄉,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并且我們要向世界大聲的宣告:welcome toni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