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教材和教參,實現知識的立體化整合
1 以教材和筆記為藍本,建構知識網絡雛形
在高三的復習中,指導學生整合知識可以先引導學生以教材和筆記為藍本,通過整理知識系統,分析知識聯系,總結知識規律,概括知識結構,比較知識異同,歸納知識特征等方法,梳理基本知識,強化知識系統,形成地理主干知識網絡雛形。筆者采用的方法是“系統整合三步曲”,即閱讀教材、記憶筆記一整理知識提綱一練習反饋。首先,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知識內在邏輯聯系較緊密的相關教材(文字和插圖),然后記憶該部分的課堂筆記。如高中地理上冊(必修)第三單元4、5節,講述的是水資源、海洋水和陸地水的知識,構成了“水體”這個知識塊,筆者讓學生在2~3天看完該部分內容并記憶課堂筆記;第二,要求學生根據記憶按知識的內在聯系總結該部分知識體系并細化。如讓學生看完高中地理上冊(必修)第三單元4、5節后,要求學生根據記憶整理筆者一般找10道選擇題、1道該知識塊的綜合題,花15~20分鐘進行快速訓練,發現問題再由教師指導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
2 以教材插圖為基點,擴展知識網絡信息
地理教材的插圖擴展整合法是指以地理教材上的圖像系統為媒介,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圖像,積極思維、自覺探索問題,從而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能力的自學模式。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上冊(必修)70頁的“圖3.25海洋表層鹽度、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圖(如圖2),可以指導學生提出以下問題:①赤道附近和回歸線附近哪個海域鹽度高?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怎樣影響的?②從回歸線到兩極鹽度變化趨勢是什么?③南北緯60°附近海域鹽度有什么差異?主導因素是什么?④概括全球鹽度分布的變化趨勢。(得出全球規律后,再用實例加以印證)⑤據全球海洋表面鹽度分布規律,廣州和上海附近哪個海域鹽度高?⑥上海和洛杉磯緯度相當,如果只考慮洋流的影響,哪個海域鹽度高?但事實上又是哪個海域鹽度高?主導因素是什么?⑦全球鹽度和溫度變化有何差異?導致其變化的影響因素分別有哪些等。這樣擴展整合不僅使學生理解了海洋表面鹽度、溫度分布規律,而且還能運用規律和原理分析、解釋具體實例,真正做到地理知識的有機融合。
3 以教學參考書為模板。完善知識網絡骨架
多數學生通過前面兩步訓練后,建構的知識網絡仍然比較簡單,不易建立起各種因子之間的邏輯聯系。對此,筆者的解決方法是:選擇一本知識總結較詳細的教學參考書,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參考書中提供的知識網絡為模板,結合教材和筆記,對該知識網絡擴展不夠處進行添加,不合理處進行修改,知識聯系表述不明確處加以標注,繼而實現知識網絡的完善。
二、立足“考試大綱”,實現知識的發散性整合
地理高考的依據是《考試大綱》,而《考試大綱》又主要以“主干知識塊”的形式呈現,且這些地理“知識塊”的內在邏輯性很強,各要素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以在系統化整理教材之后,可以以每個“知識塊”的主要特征為中心,向外輻射聯想。一般來說,區域地理多以區域主要氣候或地形特征為中心向外“聯想”;理論地理一般以原理和規律的主要內容向實際應用方向“聯想”。如我國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征可采用圖3發散整合。
由于以主干知識特征為中心,發散性整合需要較完善的知識儲備,所以指導學生運用此方法前要對學生反復訓練,幫助學生建立起有序的思維模型。
(1)強化“看書”時的常見重要思維模型。如原因(自然、人為),條件(有利、不利),影響(正面、負面),區位(自然、社會、經濟),效益(經濟、社會、環境),措施(生物、工程、技術),意義(兩端、中間),要素(總量、結構)……
(2)總結常見的特征描述模式。如地形特征(地形類型、地勢起伏),氣候特征(氣溫、降水及其季節組合),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結冰期等),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降水特征(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年季變化),位置特征(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等)……
三、借助區域地圖,實現知識的遷移性整合
以區域地圖為載體,整合知識一般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掌握區域位置;二是分析區域特征,比較區域差異;三是發現區域問題,做出合理評價,制定發展策略;四是聯系與該區域相關、相似的區域,進行知識的遷移。其方法主要如下。
(1)區域整體分析法。對區域整體性的分析過程中,應以地理知識和原理的內在邏輯聯系分析為主,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線索進行分析:位置—自然地理特征—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對該區域人類應如何開發—開發中如何協調—出現問題后如何解決。
(2)區域對比分析法。即將表達不同信息的同類區域地圖整合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共同性,尋求差異性。區域圖的對比主要圍繞位置、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等方面進行。
(3)區域綜合疊加法。包括區域地理要素的疊加和區域特征對比疊加兩種方式。區域地理要素的疊加即將描述同一地區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地圖,按知識的發展順序以及相互關聯的原理圖綜合疊加,尋求其內在聯系。如將“印度礦產資源分布圖”、“印度工業分布圖”相疊加,可以看出加爾各答附近盛產煤、鐵、錳,因此成為印度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區域特征對比疊加即將兩個不同地區表示某一地理特征的專題地圖進行疊加,對比分析兩地地理特征異同,進而歸納地理規律的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