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評價
2008年地理高考雖然塵埃落定,它給筆者帶來的思緒卻久久不能平靜。再一次地理高考成功驚喜的背后隱藏著多少真真切切而又不堪回首的故事。但長期負重奮進嘔心瀝血的比拼足以讓人刻骨銘心。掩卷遐思感觸良多??芍^“觀之新穎,讀之親切,聞之純香,品之綿長”。
回味之余,我們不難形成一個共識:2008年廣東高考地理試卷總的特點是理性回歸、凸顯課改、推陳出新。它以地理圖表作為載體,選取具有明顯地理特性的鮮活素材為背景,將地理各部分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突出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以及人地關系的主旋律。試題穩中求變,難易搭配比例適當,多數容易切人,較好地突出基礎與主干知識的考查,但又不落窠臼、思辨靈活,彰顯能力立意的命題方向,給考生以“似曾相識”的微妙感覺。此外,試題能較好地將自然與人文、綜合與區域、熱點與重點科學整合,緊扣《中學地理新課標》與《地理科考試大綱的說明>命題。這樣,一方面穩定的題型與風格能讓學生按常規思維從容作答抓住主體;另一方面注重地理空間思維與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又能將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區分,進而達到既有利于中學地理教學,又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的目的。
二、特點剖析
1 相對穩定,有所創新
(1)從試卷結構形式看。2008年廣東地理高考試卷在考試形式、題型題量、編排組合方面基本保持不變,形成單選題(20題40分),雙選題(10題30分),綜合題(6題80分)三種固定題型題量與分值配置。與2007年試題相比選擇題中群組題比重適當削減,綜合題分值分布有改變,區域發展成為主心骨,全卷閱讀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有所減少(減少了4個表格)。
(2)從試卷思想內容看:2008年廣東地理高考試卷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指導思想穩定。遵循以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能力立意學科素養為核心,重點考查學生對中學地理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試卷充分體現了學科的地理個性。也實現了命題以新課標為本,依照考綱跳出教材的莊嚴承諾。對待熱點問題能從地理特有的視角冷靜處理,做到既不回避又不熱捧,如北京奧運、能源危機、糧食問題等均有涉及,而新近發生的汶川地震并未立竿見影。為體現地理教學的實踐性,許多試題貼近生活,強調學以致用,如民居建設、北京旅游等。為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一如既往地安排有探究性試題,旨在考查學生地理學科邏輯思維的過程與能力。今年的問題研究鎖定為“霧的分類比較”。二是知識結構穩定。中學地理中各大知識板塊相對平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大體平分秋色交錯分布,選修地理一成不變,應試知識點多、面廣、分值比例協調。區域環境與區域經濟發展依然是綜合題中的重點。往年以圖表為載體將中國地理分區與世界地理分區各考一題,今年的地理試題則明顯加大了中國區域的比重。
2 注重基礎,突出主干
2008年廣東地理高考試題均在考試大綱規定的范圍,題目容量大且知識覆蓋面廣。試卷特別重視學生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炯寄苡谐R姷牡乩韴D表的判讀和識別、分析與綜合,不同類型地理數據、圖表資料之間的轉換,各種地理信息的獲取加工與表達,試題信息與知識資源有機結合以及地理技能的綜合運用等無一不是地理基礎的呈現。

主干知識主要考查地理脈絡與骨架,突出主體知識板塊。試題選材均圍繞中學地理的核心內容設計,以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為出發點,考查學生對主干內容的識記、理解和應用能力。2008年廣東地理高考試題在去年考試內容的基礎上依然突出基礎與主干知識。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如第8、9、10、11、12題;自然環境中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如第3、5題考查地質作用,第7、14、26題考查氣候相關的知識,第6題考查水循環;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如第2、18題考查地表形態對聚落交通運輸的影響。人文地理部分主要考查: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如第4、19、21、24、25題重點考查工業與交通;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如第13、16、20題。區域可持續發展部分主要考查:產業轉移、流域開發、區域農業、工業、能源等知識,如第23、27、28、31、32、33題。可見主干知識地理原理規律的考查比比皆是。如此操作有利于考生面對基礎試題保持良好心態,考出理想水平。同時告誡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要獲得地理高考高分,就必須腳踏實地抓好基礎主干與重點知識的學習。否則,就可能承擔空中樓閣的危險。
3 能力立意,體現課改
2008年廣東地理高考試卷注重考核考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與綜合沄用相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的綜合性和開放性強。能力與素質是課改的靈魂,從新課改的角度看:本試卷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反映了地理學科標準的整體要求,突出考查學生科學人文素養與創新意識,注重時代性、實踐性,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具體內涵如下:其一,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卷圖表數量眾多,共有25幅地圖3個表格,圖表多以組合形式呈現,如第31題分析世界能源開發,運用了“世界各地區化石能源消費結構圖”、“主要國家經濟水平與能源消費關系圖”、“部分國家石油生產與消費地理分布圖”;第34題則是通過“兩圖一表”的組合再現材料誘導分析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產業結構。其二,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如第3題重點考查常見的外力作用與地貌類型尤其是物理風化;第5題意在考查等高線圖與沙丘地貌。其三,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能力。如第12題有關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對河流兩岸侵蝕規律的考查;第32題(4)“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該區域農業發展的優勢和不利因素”便是對農業區位的檢測。其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關注終身發展的能力。如第35題就繼承了近年地理試題的傳統,提供材料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法分析霧的基本特征與分類,這是超越教材拓展知識的有意嘗試。其五,結合生活實際,體現時代氣息,考查學以致用的能力。如2008年地理綜合題中考到的“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珠江流域開發問題”等,一是相對多的試題內容取之于生活,大量新資料與多種呈現方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二是利用地理原理對人類關注的現實問題進行地理分析與判斷。三是部分試題中開放性答題要求的實施,皆有利于鼓勵考生創造性地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總之,今年的試卷恰好貫徹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一新課標的指導思想,為中學地理新課標的落實注入了活力。這樣,考生就會深切感受到地理學習的真功夫不僅在于課內,而且在于課外,可見平時新課改強調的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多么重要。
4 難度加大,組題不嚴
從試卷難度系數看,2008年廣東地理高考整體情況較好,廣東省全卷平均89分,難度有明顯增加(佛山市地理高考平均92.7分),由去年文科X科中平均105分排列第一名降為今年的第二名。相比之下,地理在高考中的優勢便不復存在了。與2007年比較的結果是選擇題與綜合題難度均有加大,其試題難度差異表現如下。
從試題組合情況看,難免有美中不足之處,在此提出與同行商榷,權當拋磚引玉。第一,個別考點過分強調分值偏高,形式俗套,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一考點今年設計了第8、9、10、11、12五道選擇題,并且象往年一樣平淡而集中地呈現;第二,個別試題或許存在過細過偏之嫌,如第6題考查地表水下滲的有利條件,第14題分析全球毛毛雨出現頻率最高的地區,第24題中D選項關于“查亞峰”雪線等自然特征的描述,這些問題都是對一般學生原有知識儲備的挑戰;第三,個別地理問題的設置與組合不夠嚴密科學,第33題組題相對松散,(1)、(2)與(3)、(4)之間缺乏邏輯聯系,跳躍性較大。此外,第34題(3)、(4)題開放性答案與評分標準的確定也存在商榷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