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丹舟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學生和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和主導性,現以目標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發明的“厚薄”讀書法為工具,對三環目標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方法作一個初步嘗試性探索。
一、名稱的由來
本教學法是以目標教學為基本內核,以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發明的“厚薄”讀書法為工具,通過充分發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現教學目標。縱觀整個教學過程,從知識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形成看,其表述形式出現了三種,這三種形式可以形象地用三個環來表示出來,故命名為“三環目標教學法”。其中有三個環和兩個環節,三個環指原厚環、薄環和新厚環。原厚環是知識的原表述(即課文表述)以及能力要求的隱含;薄環是知識的提綱或知識代號以及能力要求的揭示;新厚環是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以及受到情感教育。此外,還有兩個環節,即“厚一薄”環節(即第一個環節),以及“薄一厚”環節(即第二個環節)。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原厚環薄環一新厚環”的轉化過程。薄環內容簡潔明了,與目標教學的“目標”類似,薄環內容必須記人薄環卡,方便攜帶和復習鞏固新厚環內容。新厚環與原厚環相比較,知識內容基本一樣,但在表述上,新厚環具有生動的個性,且將原厚環隱含的要求能力,在學生身上得到了實現或形成。
二、可行性及局限性
從理論上看,三環目標教學法是可行的,是行之有效的,理由是:第一、三環目標教學法是以目標教學為基本內核,以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厚薄”讀書法為工具,而目標教學和“厚薄”讀書法是切實可行的;第二、三環目標教學法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符合教育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點;第三、新厚環主要是學生以薄環為基礎,經過自己“加工”(教師起輔助作用)而得到的“產品”,具有生動的個性,印象深刻,理解透徹,易識記,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加上薄環卡的幫助,方便復習和有效鞏固新厚環的內容。
從個人的實驗資料看,三環目標教學法也是可行的、有效的:第一、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率達98%,比用三環目標教學法前提高了23%;第二、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由于三環目標教學法是從學生課前預習開始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及其他相應能力。因此,本法對小學低年級不適用,這就是三環目標教學法的局限性。
三、特點和優點
三環目標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預習是每一節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環目標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即“原厚環一薄環”環節,主要通過學生課前預習和教師課堂評價及更補來實現。預習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沒有預習,就不是完整意義的三環目標教學;第二、三環目標教學能充分發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三環目標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說,自己學,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堂中主要是輔導、誘導、引導、指導學生,幫助他們更正錯的,補充漏的,解決疑難的,因而教師只起主導作用。
三環目標教學法,有以下三個優點:首先,它能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其次,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立能力、自學能力、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膽量和樹立自信心;第三,使學過的知識鞏固率高。
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既是特點也是優點。由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其中,學生的課堂演講,就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膽量,培養他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全體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評價和自我評價的能力水平,并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因素,提高了學習效率,加上薄環卡的使用,使學過的知識鞏固率高。
四、三環目標教學法的實施
實施三環目標教學法,要求實現兩個環節,即“厚一薄”目標環節的實現和“薄一厚”目標環節的實現。
“厚一薄”的目標環節是三環目標教學的第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的前提和基礎,并為第二個環節服務。這個環節須通過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堂評價和更補來實現。首先,每一節課前,學生必須進行預習,這是實現第一個環節,形成薄環的基礎活動。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閱讀、分析綜合、理解、概括總結,把課本知識濃縮成提綱或知識代號,把課文隱含的要求能力揭示出來,并記在預習的作業本上,然后,通過教師課堂的檢測評價,以及對錯的進行更正,對漏的進行補充,從而完成從原厚環到薄環的轉化,形成薄環,并讓學生將薄環內容錄入薄卡,實現第一個環節。
“薄一厚”目標環節是三環目標教學的第二個環節,與第一個環節相比較,這個環節顯得更重要,這是學生能否掌握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關鍵。這個環節可以首先通過學生課堂演講和學生自己評價,再由教師對學生意見進行總評價及更補;然后通過實例剖析、課堂練習、課堂小結等多種手段和形式綜合作用來實現,即讓學生在薄環的基礎上將課文知識復述出來,解釋或述由,并形成所要求達到的能力,受到必要的情感教育,形成新厚環;最后通過課后復習和課后作業加以鞏固,從而進入下一節課一一鞏固性測定評價。
三環目標教學,沒有標準的課堂結構模式,但據初步的實驗活動看,可采取以下模式進行。(附試行性課堂結構模式框架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