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機會,不要怕競爭,也不要懼怕危機。如果現在才意識到金融危機真的來了,已經晚了。現在是蓄勢之時,在危險的背后,是難得的機會。中小企業要手持現金,不要貪小財,該破產的公司就讓它破產,不要看見破產是并購的機會就出手,可能會因小失大。一旦危機過去,被并購的公司會因為你趁著危機并購而出現分歧。更重要的是堅持不放棄,今天很難,明天更難,但過完明晚就是黎明,要活下來,才能看到太陽。”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12月1日在香港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12月1日,馬云以“中小企業過冬”為題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此前,馬云曾給自己的員工寫過這樣一封信:金融危機已至,冬天已經到來,我們要如何去度過。“80%的人都開始投資于同一個東西,股市瘋了一樣漲了起來,銀行家成了最活躍最忙碌的人,一定出了問題!”
但馬云也說,冬天已經到來,也是員工開始準備耕種的時候,“在冬天我可能會去讀個PHD”。
阿里巴巴已做好過冬準備
正像馬云演講時說的那樣,阿里巴巴已經安排好了過冬的資金。截至2008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為6143億元,其中74.1%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為人民幣,25.2%為美元,0.7%為港幣。
“阿里巴巴已經提前做好了過冬的準備,我們不缺現金。國際交易市場的營業收入占阿里巴巴整個營業收入的62%,但我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前五年是出口,而后五年則是內需。所以,相信中國經濟、相信網絡發展,相信e-commerce。就不用擔心阿里巴巴。”馬云說。
實際上,中國交易市場營收占阿里巴巴的總營收情況,從去年同期的28.9%提升至目前的37.9%,與今年第二季度36.1%的份額,有了近2個百分點的提升。但阿里巴巴的三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的權益擁有人應占溢利比第二季度下降了22.2%。
對于第四季度的盈利預期,馬云說,阿里巴巴在印度等國家也開展業務,無論是否出現經濟危機,中國作為全世界加工的基地,這一點不會變。而對于便宜質量又好的加工類產品,國內是有需求的,中小企業也會生產。
“無論是廣東還是浙江的中小企業,雖然目前面臨危機,但更多的要看是否能夠靈活。市場對于中小企業的判斷,就是它的靈活性,這也是中小企業的機會。”馬云說,“我們有現金,而其中一部分將用于員工培訓。經濟要發展為以技術作支撐的技術型,那就需要多培訓。冬天時做好儲備,春天到來時就該出發了。所以,我今年會花更多的時間在香港,拿一個PHD或者學點其他什么的。在我看來,就該學習、生活、忘記,再學習,過完冬天,就是春天了。”
馬云說,再過10年世界將有很大不同,要準備好。“10年后有許多富豪,可能正是在當下金融危機時做好準備的人。這是growang pain of globahzation(在全球化成長中的磨煉)。”
堅持才能獲得機會
“談論中國企業是成功還是失敗,現在還為時過早,百年老店在第102年倒下,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所以無論你說的MSN與QQ、google與百度,還是ebay與淘寶,都不能說誰比誰更成功,而是能否堅持不放棄。”馬云說,“一些外資來到中國,就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國際化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阿里巴巴付出了很多,也犯了很多錯誤。而我們更多地應該不是去關注一個企業是如何成功的,而是一個企業為何破產,一個企業家為何失敗,這才是我們要仔細去研究與學習的。”
馬云說,就像yahoo一樣。以前是什么樣,現在是什么樣,怎么去談判,成功還是失敗,一切都尚未有結果。而阿里巴巴還太年輕。電子商務還未有過歷史,“但我們正在創造歷史,只有堅持不放棄,才能走向成功”。
“危機給了中小企業太多可以思考的余地,回到原來最初創辦企業的夢想,客戶的需求才是第一位。我常常說,在我的價值觀里,客戶是第一位、員工是第二位,而股東是第三位。雖然有人對我這樣的說法有很大異議,但試想,如果出現了問題,誰跑得最快,拋股票的跑得最快,而客戶才是我們創造價值的源泉,員工才是價值的創造者。”馬云稱。
按照馬云的邏輯,雖然碰上金融危機,卻正好用此時間,找出問題。就像一個小感冒,不早日發現,可能會誘發癌癥。中小企業趁機做些改變,也是好事。而對于阿里巴巴的發展,馬云表示,阿里巴巴將會把重點轉向國內。
“阿里巴巴做了進出口貿易網站,也做了內貿網站,在經濟發展的冬天到來時,阿里巴巴正考慮如何幫助原來做外貿的企業走向內貿。而國內需求的延伸也是我們接下來發展的重點。舉例來說,去年中國出口10億,利潤只有1億。但今年出口6億,利潤將有15億,所以企業必須要更有特色,更加靈活,在冬天里思考客戶需求,在春天來時,才能蓬勃發展。”馬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