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爾格·伊門道夫是德國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被西方藝術界稱為“活著的大師”。
而伊門道夫本人則以“毛派藝術家”自居,他始終崇拜中國偉人毛澤東。
第一次見到伊門道夫,是5年前在柏林的一次聚會上。他當時一身黑色的皮衣皮褲,戴著金表、金戒指和金項鏈——這是他的招牌裝束。不過,引起我注意的卻是他左臂上刺著的“毛”字。
伊門道夫與我的第一次談話自始至終沒離開毛澤東。“矛盾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個個熟悉的名詞從他口中接連“蹦”出?!澳贻p時,我讀過很多毛澤東的著作,比如《矛盾論》、《實踐論》等。”他說。
交談中,伊門道夫告訴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大批青年學生因對蘇聯印象不佳,轉而關注中國。正在杜塞爾多夫讀書的伊門道夫和許多青年一樣,深受毛澤東的影響?!爱敃r我就覺得,毛澤東思想非常革命。”他參加了一個名叫“團結”的組織,之后開始努力學習毛澤東著作。
伊門道夫說,他最難忘的日子是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的那一天。當他通過各種渠道確認這一噩耗的準確性后,悲痛欲絕地流下了眼淚。第二天,他忍住悲痛,在就讀的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組織了一個悼念儀式。
伊門道夫告訴我,他有幾間房子專門存放毛澤東紀念品,足有幾萬件,僅《毛澤東選集》就有20多個版本。
在兩年前伊門道夫舉辦的一次畫展上,我再次見到了他。
20世紀60年代,伊門道夫一度打算放棄繪畫,尋找一種能抵制資本主義美學的藝術形式。然而,對毛澤東思想的信仰,使他重新回到了繪畫道路上。
《咖啡館德國》是伊門道夫在這次畫展中推出的得意之作,畫面處處透出對國家命運和社會的深層關懷。伊門道夫對我說:“你看看這幅作品,就是這幅,里面滿載著我對毛澤東的尊敬?!币灵T道夫坦言,他年輕時就是一個左派甚至是“毛派”,如今他的思想更接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1974年,他提出了“藝術屬于人民”的觀點。這個觀點來源于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德國評論家們給他扣上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畫家”等名號。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世界收藏界卻由此掀起了一股“伊門道夫風”。如今,他每幅作品的起價都在50萬歐元以上。
20年前,伊門道夫帶著他的作品,第一次來到了他心目中的“圣土”——中國。一下飛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到毛主席紀念堂,虔誠地在毛澤東遺體前停留良久,出門時還買了3冊毛主席紀念堂珍藏書畫冊。他說:“在毛主席遺體前,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有機會參觀毛主席紀念堂是我莫大的榮幸。”
1個月前的一天,在德國一所藝術學院里,我第三次見到伊門道夫。據說,前一天,他的家剛被小偷光顧過,損失了百萬資財。不過,他的心情好像沒有受到影響,笑聲依舊爽朗,常常是我問一個問題,他恨不得把自己的一生都“招供”了。他告訴我,毛澤東思想對于他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情結,這也是他從1993年開始就持續不斷地到中國辦畫展的原因。難怪有評論家說,像伊門道夫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大師,在一個第三世界國家頻繁辦展覽,“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
伊門道夫還嚴肅地和我談起了他對毛澤東的總體評價:“毫無疑問,毛澤東是20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彼J為,毛澤東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他在五大洲都有擁護者,就是最好的證明?!比藗儗Ξ斀裰袊呐d趣越來越大,自然會去研究毛澤東,因為大家都想知道:毛澤東對20世紀的中國到底有多大影響?
很快到了用餐時間。這時我才發現,伊門道夫的手顫抖得很厲害,連夾菜都要助理幫忙。他的學生告訴我,因為身患重疾,伊門道夫連穿衣、點煙、吃藥都需要人照料,更別說是作畫了。伊門道夫的身邊,有一位年輕甜美的女士一直寸步不離,那就是他的妻子。她告訴我:“你看到了,他的身體不如以前好,但支撐他身體的力量仍然很強大,那就是他的思想?!毕嘈旁谒乃枷胫校珴蓶|思想占著很重要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