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4日,新華網發表了《外媒連續唱衰中國軍力》,揭露了外國媒體大肆貶低中國軍力的背后動機。最近,針對西方頻頻在言語上侮辱中國,我國媒體和網民也予以了正面回應。例如:
(1)繼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主持人卡弗蒂出言辱華,引發為外交風波后,中國主動披露西方傳媒的“唱衰中國”言行。(天涯論壇2008年4月18日)
從構詞角度來看,這些標題和文章中的“唱衰”一詞很有意思。
它是由動詞“唱”和形容詞“衰”組成的動補式結構。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衰”指衰弱。“唱”則有兩個常見義項:一是口中發出樂音;二是大聲叫,如“唱名”“雞唱三遍”。這樣,“唱衰”可有兩種理解:歌唱而使之衰或大聲叫衰。我們知道,“唱”的通常結果是“唱響、唱好、唱錯”等,“叫”的一般結果是“叫好、叫絕、叫醒”等。正如“洗”的結果一般是“洗白、洗干凈”,“洗黑、洗臟”就不容易接受;“唱”和“衰”從語義組合上說,也不是那么自然。所以按照普通話的語感來理解“唱衰”,可能不太容易。
不過,對“唱衰”語義結構理解的困難,甚至是理解模糊,都沒有影響它的流行。有例為證:
(2)一片叫好聲中,誰來唱衰Google?……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比爾·蓋茨。(《IT時代周刊》2005年7月18日)
(3)新聞上網后,跟帖如潮。喊好者有之,唱衰者亦有之——而據筆者的統計,這樣的聲音還不在少數。(光明網2007年11月7日)
(4)那些想唱衰我們軍隊的人,其根本目的就是想唱衰我們的民族和我們的國家。(興華網2008年2月20日)
(5)索羅斯唱衰美國經濟羅杰斯對美元感到悲觀(《國際金融報》2007年11月7日)
(6)盡管在日本出現這種“唱衰聲”有一定的“政治意圖”,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樣的聲音也足以讓我們對自身的實力保持“足夠的警醒”。(光明網2008年1月22日)
(7)比如當下的樓市,老百姓都希望價格能下降,于是一些媒體就投合百姓“望衰”心理,而“唱衰”成風。(http://www.thefirst.cn/2008年1月24日)
從以上用例來看,有的表示“說壞話”,有的表示“批評”,有的則表示“宣揚某某的不是”。這樣的解釋是有案可查的。根據《廣州方言詞典》,“唱”指批評、挖苦。在廣東話里,“唱”本身就是一個貶義詞,如“唱佢(佢,第三人稱代詞)”指“到處說他壞話”;“衰”指倒霉、倒運,放在“唱”后可以補充強調使被唱者倒霉的意思。“唱衰”其實源自粵語。
“唱衰”最初“北上”大概可以追溯到1997年。當時正值香港回歸之際,國外不斷有人散布、宣揚對香港的不利言論,有意讓香港衰敗不振,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在媒體上批評他們“唱衰香港”。在普通話里,要表達同樣的語義,或者說得很煩瑣,或者說“丑化香港、批評香港、說香港壞話”。不過,“丑化”只是略相當于“衰”化,而沒有到處宣揚的意味;“批評”不能說明行為的結果;一段時期曾流行用“批倒、批臭、批歪”等詞來形容使被批者遭殃,但它們火藥味兒都太濃,是特定時代的政治詞匯;“說壞話”一般針對人,使用面要窄很多。相比之下,“唱衰”則結構簡練,語義豐富:“唱”本身就指向了“不好”的結果,“衰”作補充,更能突出“到處宣揚、說人壞話、使之名聲衰弱”的效果。
“唱衰”急劇擴張,“唱衰北京奧運、唱衰互聯網、唱衰《無極》、唱衰廣東、唱衰老師、唱衰你”等說法,不一而足,形成很能產的“唱衰×”格式。該格式與“唱響奧運、唱響中國、唱響廣東”的“唱響×”非常一致,百度中兩者網頁數量分別是78700和813000,比例大約是1:10,我們猜想,“唱衰×”的流行或許是從結構上類推了“唱響×”。
再者,人們對“唱衰”的使用主要側重于“唱而使之衰”中“衰”的語義,或許并不清楚“唱”也具有批評的意思。否則“唱興”也將變得不好理解,如:
(8)以什么樣的立場和感情去看待我們這支軍隊的優點和缺點;是善意還是惡意,是唱興還是唱衰,相信稍有點是非辨別能力的人都能夠看清楚。(興華網2008年2月20日)
語言使用者并不需要仔細揣摩“唱衰”后才使用它。這也進一步說明,新詞語的流行與人們對新詞語本身的認知并不是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