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白、杜甫詩中的“月”

2008-04-12 00:00:00蔣紹愚
語文建設 2008年11期

計算機在詩歌鑒賞中如何使用?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計算機擅長的是檢索、分類、統(tǒng)計,而詩歌是感情的結(jié)晶、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用機械的檢索、分類、統(tǒng)計手段來分析詩歌,無異于扼殺詩歌的生命。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將計算機和人腦相結(jié)合:利用計算機強有力的檢索功能,快速、全面、準確地提供有關(guān)資料,然后由熟悉詩歌的研究者從審美的角度來探索詩歌藝術(shù)的奧秘。

意象是古典詩詞中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詩歌中常出現(xiàn)的形象,這些形象以其自然的屬性為基礎,又融入了人文的因素,包含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如本文所考察的“月”。運用計算機技術(shù)鑒賞古典詩詞,可以以意象為中心,用計算機提供某種意象在某個作家或某個時代的詩詞中出現(xiàn)的全部例句和詩篇,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shù)分析,深入探究詩人的語言藝術(shù)。當然,利用計算機技術(shù)對古典詩詞進行鑒賞,還有較大的局限性。古人曾經(jīng)說過:“煉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詩人玉屑》引《金針詩格》)用計算機鑒賞古典詩詞,主要是在“煉字”“煉句”兩個層面,有時也可以涉及“煉意”,但那些不事雕飾、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的“煉意”,還無法涉及。其實,那樣的“煉意”應屬詩歌的上品。如張籍《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歸書意萬重。忽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沈德潛評曰“亦復人人胸臆語”。又如晏殊《無題》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也是人人傳誦的名句。這樣的意境如何用計算機技術(shù)鑒賞,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月”是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本文以李白、杜甫的詩為范圍,以“月”這個意象為中心,對這兩位詩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做一點探究。

對“月”的考察可分五項:

1.用什么字詞來修飾“月”:用“A+月”表示。

2.用什么字詞來表述“月”:用“月+V(或V+月)”表示。

3.“月”和什么形象同現(xiàn):用“月~N”表示。(“月”可以和N并列,也可以和N分開出現(xiàn)。)

4.“月”的表述和什么描述同現(xiàn):用“月V/S”表示。(這實際上是兩個小句的緊縮,常用來表達詩人細微的觀察和巧妙的構(gòu)思。)

5.“月”在詩篇中經(jīng)常和什么情景、什么感情聯(lián)系:用“月—X”表示。

從計算機檢索的角度看,這些都是“月”和其他字詞的各種組合。但從詩歌鑒賞的角度看,其中有的是通常組合,研究價值不大;有的是超常組合,反映了詩人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和奇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研究的重點。

一、月

1.A+月

“月”前面加修飾語,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性狀+月

如“明月”“落月”“新月”“寒月”“孤月”等。這一類很常見,但在李白和杜甫的詩中有不同的表現(xiàn)(見下)。

(2)季節(jié)+月

按理說,季節(jié)可以是春、夏、秋、冬,但在李杜詩中主要是“秋月”。這和詩歌描寫的景象有關(guān),因為“秋月”最圓最亮,最值得欣賞,也最能引起人的思念,所以常常成為詩人筆下的意象。

(3)處所+月

如“山月”“江月”“邊月”“碧溪月”“石瀨月”等。此類多見于詩歌,“月”和景物配合,形成一幅風景畫。而在不同的背景下,“月”也各具不同的情態(tài)。“山月”常常是高山上的月,顯得高遠、清爽,如:“策馬望山月,途窮造階墀。”(李白《酬岑勛見尋》)〔1〕“江月”是江上或江中之月,月色和水色交融,顯得光潔、柔和。如:“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杜甫《江月》)而“邊月”出現(xiàn)在荒涼的邊塞,往往給人高寒、肅殺之感,如:“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五)》)至于“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則是在山峰上有月輪,在江水中有月影,而且一靜一動,意境十分優(yōu)美。

(4)地名+月

如“鏡湖月”“西江月”“金陵月”“鄜州月”“瞿塘月”等。“月”本來各地都能看到,并不專屬于一個地方,但詩歌中卻常常有“地名+月”,描寫的是詩人在某地所見之月,這往往為了緊扣詩歌主題。杜甫的《月夜》最為典型: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事實上,同一個月亮,在長安的杜甫和在鄜州的杜甫的妻子都能看到,但杜甫把月亮稱為“鄜州月”,而且說“閨中只獨看”,顯然是為了突出在戰(zhàn)亂中獨居鄜州的妻子的孤單,和詩人對她的想念。尾聯(lián)兩句,“月”字沒有出現(xiàn),但是是隱含著的,“雙照”的主語就是“月”,“月”在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夫妻團聚的希望,所以,這個“月”是夫妻共望的明月,不必再強調(diào)是某地之月了。

以上在詩歌中是常見的組合,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超常組合,如:

漂月:五月入五洲,碧山對青樓。故人楊執(zhí)戟,春賞楚江流。一見醉漂月,三杯歌棹謳。(李白《楚江黃龍磯南》)

水月:觀心同水月,解領(lǐng)得明珠。(李白《贈宣州靈源寺》)

白月:大珠脫玷翳,白月當空虛。(杜甫《謁文公上方》)

“漂月”指漂在水中之月,很形象生動。“水月”指水中之月,佛教用以比喻虛幻之象。“白月”是佛教用語,望以前為白月,望以后為黑月。不過這些用語只增加了詩歌的哲理性,并沒有增加其藝術(shù)感染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下面這首詩: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

“玲瓏”不是“望”的狀語,應是“秋月”的修飾語,這里有張祜的詩為證:

半夜四山鐘磬盡,水精宮殿月玲瓏。(張祜《東山寺》)

那么,為什么不說“望玲瓏秋月”呢?因為這既不符合漢語習慣(漢語只能說“玲瓏之秋月”),也不符合近體詩的平仄和句法(“望玲瓏秋月”是疊平,近體詩一般不用“1—4”句式),所以把“玲瓏”放到動詞“望”的前面。唐詩中這種句式并不少見,如:

如瓜煮大卵,比線茹芳菁。(韓愈《城南聯(lián)句》)

這也是一種超常組合,可以造成一種“詩家語”。

又如杜甫詩中有“新月”“初月”“纖月”“缺月”“殘月”,可見詩人觀察之細。如:“秦地應新月,龍池滿舊宮。”(《洞房》)“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成都府》)“風林纖月落,衣露凈琴張。”(《夜宴左氏莊》)“熱云集曛黑,缺月未生天。”(《湘江宴餞》)“卷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客夜》)

2.月+V(或V+月)

第二種要考察的是“月”和什么動詞(或形容詞)組合,構(gòu)成主謂和述賓關(guān)系。

常見的組合有:“月出”“月照”“月皎皎”“望月”“玩月”等。

超常組合如:

月苦: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李白《過汪氏別業(yè)》)

浮月:舟浮瀟湘月,山倒洞庭波。(李白《書情題蔡舍人》)

月翻: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邊閣》)

吐月: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杜甫《月》)

“月”是無生命的,“苦”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按常規(guī)“月”和“苦”不能搭配。李白詩中說“月苦”,是一種移情作用,把詩人自己的感情移到月上去了。“月翻”,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可能的。這里說的是江中之月在浪中翻滾,造語很奇特,但寫景很貼切,很生動。通常“舟”不能“浮月”,這里的“月”也是江中之月,月夜行舟,船在映著月影的江面上行進,好像在月上漂浮。這是一種很美的意境,詩人用短短的五個字就寫出了這種意境。通常“月”不能作“吐”的賓語,“山”也不能作“吐”的主語。但是“四更山吐月”一句,把月亮一點一點從山上升出來的景象刻畫得惟妙惟肖,顯示出杜甫“煉字”的高超。

李白《月下獨酌之一》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人能舉杯邀月,月能隨人徘徊,與人交歡,這是一種超常組合。但是,這種組合奇妙而不怪異。這首詩不是像盧仝《月蝕詩》那樣講了一連串關(guān)于“月”的神話,而是根據(jù)人們平常對“月”的感覺加以合理的想象。“月亮跟我走”是小孩都熟悉的感覺,“我歌月徘徊”只是把這種感覺詩化而已。詩人在世上寂寞孤單,所以只能希望以月為友,與月相親。帶著這種感情看“月”,就會感到“月”似乎也在給自己友善的響應,于是就寫出了“我歌月徘徊”和“醒時同交歡”“永結(jié)無情游”這樣的詩句。實際上,這也是詩人感情的外化。這種超常組合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它使讀者感到新奇而又切近,所以在千載之下,還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3.月~N

這里說的是“月”這個意象經(jīng)常和別的什么意象一起出現(xiàn)。一般來說,與“月”同屬一類、人們經(jīng)常由“月”聯(lián)想到的事物,在詩歌中往往和“月”同時出現(xiàn)。常見的組合如:“日~月”“星~月”“云~月”“風~月”“花~月”等。“日”“星”“云”“風”都是和“月”同類的天象,“花前月下”是人們普遍喜愛的美景,所以它們在詩歌中常常同時出現(xiàn)。

超常組合如:

冰~月:明明金鵲鏡,了了玉臺前。拂拭交冰月,光輝何清圓。(李白《代美人愁鏡二首之一》)

松~月: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李白《送蔡山人》)

銀河~月:含星動雙闕,伴月照邊城。(杜甫《天河》)

酒~月: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李白《五松山送殷淑》)

由“月”一般不容易聯(lián)想到“冰”。李白詩中把“冰月”并列,是著眼于它們“潔白”“明亮”的共同點。明鏡如月,美人似冰,冰月相映,更加明亮潔白。“松”是草木類,“月”是天象類,兩者也差得較遠。但是從古人的審美觀念來看,這兩者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在古代詩人看來,“松—月”的關(guān)系并不亞于“花—月”的關(guān)系,而且可能比“花—月”更雅。“銀河”和“月”雖然都出現(xiàn)在夜空,但在詩歌中同現(xiàn)的并不多,可能是因為人們不把它們看做同一類。在杜甫《天河》中,“銀河”是主要形象,“月”是伴隨“銀河”出現(xiàn)的。“月”和“酒”離得更遠,兩者的同現(xiàn)主要是在李白詩中。月下飲酒,“莫使金樽空對月”,在李白詩中十分常見,因此,“撫酒”就想到了“月”。

在李白詩中還有不少關(guān)于“月”的比喻,比如把“月”比為“白玉盤”等,這是比較常見的,下面的比喻則比較奇特:

月~雪:月華若夜雪,見此令人思。(李白《秋山寄衛(wèi)尉》)

水~月: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李白《越女詞之五》)

用兩個相似的事物用作比喻,一般人容易想到,也因此容易變得陳舊,失去藝術(shù)的生命力。而用兩個差得較遠的事物(如“月—雪”和“水—月”)作比喻,則要透過表面,把握其內(nèi)在的相同點,一般人不容易想到,而這樣的比喻,往往顯得新鮮、生動。

4.月V/S

詩人對事物的觀察往往非常細致,并能細致地察覺到兩件事情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有的比較隱蔽,有的則是人們習焉不察的,而詩人卻能敏銳地覺察出來。但在古典詩詞中,這種聯(lián)系往往不是明白地說出,而是把兩件事情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緊縮成一個句子,其間的聯(lián)系要讀者自己去體會。所以這樣的詩句既精練又含蓄,耐人咀嚼。李杜詩對“月”的描寫有很多這類詩句,下面選取一些加以分析。

雪霽萬里月,云開九江春。(李白《避地司空原》)

這是說雪后夜空如洗,月光普照,而且使人想到月光照在雪地上,更加晶瑩潔白,是一幅絕好的圖畫。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杜甫《絕句六首之六》)

李杜筆下的“月”千姿百態(tài),這里出現(xiàn)的是“月移石”:月影在江邊的石上移動而去。這是詩人的視覺印象,和上面所引“孤月浪中翻”相近。但這句詩不但寫出了這種視覺印象,而且寫出了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是“江動”。“江動—移石”,前者是因,后者是果。這種由因果復句緊縮而成的詩句,在唐詩中很多。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這句看來好像和上一句一樣,也是既寫出視覺印象,又寫出造成視覺印象的原因,只不過句式換成了“結(jié)果—原因”。其實不然。這首詩的詩題是《旅夜書懷》,詩人在夜間不可能放眼四望,他首先直接感受到的是“星垂”“月涌”,然后進一步環(huán)顧四周,才覺察到“平野闊”“大江流”。“星垂/月涌”和“平野闊/大江流”是詩人先后觀察到的景象,當然從事理上說,后者也是前者的原因。可見這種緊縮小句能包含多種關(guān)系,其表現(xiàn)力很豐富。

風催寒梭響,月入霜閨悲。(李白《獨不見》)

“月入”是月光照進了室內(nèi)。“月入”和“霜閨悲”有什么聯(lián)系呢?這可以和李白另一首詩參看,《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時值深秋,在外面征戰(zhàn)的丈夫還不回來,妻子思念丈夫,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對著戶內(nèi)的月光,心中更加悲傷。

天寒鳥已歸,月出山更靜。(杜甫《西歧村尋置之一》)

“月出—山更靜”,這不僅因為月出是在夜間,而且因為月光給山野涂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這兩句可以和王維的《鳥鳴澗》參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寫的也是月光下春山的寂靜。雖然王維詩中與“月出”直接聯(lián)系的是“驚山鳥”,但山鳥的鳴叫不是使人感到喧鬧,而是襯托了山中的寂靜。

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杜甫《秦州雜詩之二》)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緊縮。本來是兩件相關(guān)的事情,可以分別用兩個句子表達:“露垂于葉”和“月明(動詞,照明)之”。但詩人為了表達的精練,把前一個句子變成一個詞組“垂葉露”,而且讓它作“明”的賓語。這樣,在短短的5個字中,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nèi)容。下一句“云逐渡溪風”也是一樣。這10個字,構(gòu)成了一幅鄉(xiāng)間風景畫。

和“月~N”比較,“月V/S”這種組合更富于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它能表現(xiàn)出“月”的各種形態(tài)和相關(guān)事物的聯(lián)系,使“月”這個意象千姿百態(tài),而且充滿動感,具有深厚的內(nèi)涵。

5.月—X

在詩歌中,“月”可以出現(xiàn)在不同的情景中,可以和不同的感情相聯(lián)系。但在多樣性中還是有一個基調(diào):和“月”聯(lián)系的情景是寧靜,和“月”聯(lián)系的感情是思念。這可以用計算機查找與“月”相關(guān)的詩歌,分析統(tǒng)計得出(當然需要人工干預)。下面舉兩首典型的詩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二、李杜風格的比較

通過對李白、杜甫詩中“月”的考察,我們能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李白想象奇特。如“舉杯邀明月”等想象很奇妙,這是杜甫詩中很少看到的。同時,李白句法自然,詩句和散文比較接近,一首詩常常傾瀉而下,一氣呵成。當然,李白也有“玲瓏望秋月”這樣離口語較遠的句子,但這不是他的特色。

杜甫觀察細微,備受后人稱贊。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以及“新月”“初月”“纖月”“缺月”“殘月”之類的描寫,都體現(xiàn)出他體物之細的特點。同時,杜甫講究“煉字”,句法凝練。如“四更山吐月”“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葉稀風更落,山迥日初沉”之類,這是李白詩中所沒有的。

三、“月”的意象的形成和發(fā)展

以上是對李白、杜甫詩中“月”的考察。如果我們再向上追溯,從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jīng)》《楚辭》到異彩紛呈的六朝詩賦,考察那里的“月”,我們就會看到,“月”作為藝術(shù)的意象,有一個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這種考察,我們也可以借助計算機來檢索,然后加以分析。

在《詩經(jīng)》中,雖然多次出現(xiàn)“月”(月亮),但基本上是作為一種天文現(xiàn)象來描寫的。如: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邶風·日月》)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齊風·雞鳴》)

月和日是人們每天都看到的,當然會被寫進詩歌之中。但這種“月”只是一種自然之物,而不是審美對象。《詩經(jīng)》中唯一和審美有關(guān)的“月”出現(xiàn)在《陳風·月出》中: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但這里真正的審美對象是月下的美人,而不是月本身。月色增加了美人的美,使詩人贊嘆不已,但“月”在詩人眼里,并不見得有什么動人之處。

在《楚辭》(不包括《惜誓》以下的作品,下同)中也是一樣。《楚辭》中“月”六見,四處為“日月”,一處為“月與列星”,一處為“被明月兮佩寶璐”(“明月”為珠名)。

“月”作為藝術(shù)的意象出現(xiàn)是在東漢末年。〔2〕在被推崇為“五言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三處提到“明月”,其中兩處是: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這兩處明月還只是夜間看到的景象,而不是詩人欣賞的對象,詩中也沒有把明月和人的感情聯(lián)系起來。

第三處就不一樣了: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在這首詩中,明月就不再是高掛在天上,與人無關(guān)的無情之物,而是能照在人們的床上,和人們?nèi)绱速N近,能引起人們憂思的藝術(shù)形象了。

漢末的三曹父子在詩歌中都有對月的描寫。如: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阪,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曹植《公燕詩》)

在曹操的詩中,以“月明星稀”烘托一種氛圍,表達自己的悲壯之情。曹丕的詩繼承了《古詩十九首》而又有所發(fā)展,詩中思婦的目光從照著床幃的明月轉(zhuǎn)到銀河和銀河兩邊的牛郎織女,又想到自己和分離的丈夫,明月和人的感情緊密聯(lián)系。曹植的詩把明月和月光寫得非常美,從此“西園”就成了后代文人描寫月亮時常用的辭藻,但和后代相比,對明月或月色的描寫還不十分細致。

六朝是文學自覺的時代,人們認識到美是文學作品區(qū)別于其他作品的必要條件。陸機明確提出了“詩賦欲麗”(《文賦》),在他的詩歌中,對“月”的描寫就更加細致生動,而且有了更多的人的因素。請看下列詩句: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赴洛中道作·其二》)

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馀輝,攬之不盈手。(《擬明月何皎皎》)

第一首把明月和清露互相映照,描繪了清幽的夜景。第二首用一個“入”字把明月寫得和人如此親近,蘇軾《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是其繼承和發(fā)展;后兩句把清澈的月光寫得非常傳神,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明顯是用陸機的詩意。在這些詩句中,“月”已經(jīng)成為一個藝術(shù)的意象了。

謝靈運是我國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詩人,在他的筆下,山水成了人們玩賞的對象,“月”也顯得多姿多態(tài)。如:

明月:調(diào)弦促柱多哀聲,遙夜明月鑒帷屏。(《燕歌行》)

秋月: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鄰里相送至方山》)

初月: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登永嘉綠嶂山》)

曉月:曉月發(fā)云陽,落日次朱方。(《廬陵王墓下》)

海月: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游赤石進帆海》)

石上月:暝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石門巖上宿》)

他把“月”和自然界的其他景物放在一起,組成一幅富有詩意的山水畫。如:

野曠沙岸靜,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在謝靈運之后,劉宋的作家謝莊寫了《月賦》,其中對月有很精彩的描寫:

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祗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

后面又寫道: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把明月和思念聯(lián)系起來,蘇軾的“千里共嬋娟”顯然由此演化而來。到六朝,“月”作為一個藝術(shù)意象,已經(jīng)形成了。

在我們從陸機說到謝靈運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處在他們之間的大詩人陶淵明。他筆下的“月”別具風格。如: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田園居之三》)

“帶月”不僅點出了時間,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勞作之后的愉悅心情。在陶淵明詩中,“月”這個藝術(shù)形象是和他的勞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到“月”及其相關(guān)意象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各種重要意象的形成和發(fā)展,值得深入研究。

四、馀論

運用計算機技術(shù)鑒賞古典詩詞,是一項剛剛開始的工作,本文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就本人思考所及,今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下面仍就“月”的意象來談幾點想法。

1.計算機檢索的手段應進一步完善

運用目前的計算機檢索手段,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唐詩中有“月”字的詩句,但古典詩詞中“月”都有很多代稱和相關(guān)的辭藻,如“玉盤”“金波”“嫦娥”“桂華”等。有不少詩中沒有直接使用“月”字,而是使用了這些代稱和辭藻,同樣構(gòu)成了“月”的意象。所以,研究“月”,也應該把這些代稱和辭藻包括在內(nèi)。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本文沒能這樣做,是一個缺憾。

下面舉一首杜甫的詩來看看詩人是如何運用和“月”有關(guān)的辭藻的:

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兔應疑鶴發(fā),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杜甫《月》)

詩中除一、二兩句寫實外,其余各句都用了有關(guān)“月”的比喻或辭藻,如“鏡”“鉤”“兔”“蟾”“姮娥”。

再舉一首辛棄疾的詞: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這首詞寫的是中秋之月,但沒有用一個“月”字,用的全是“月”的代稱和有關(guān)的辭藻。在研究古典詩詞“月”的意象時,如果用計算機來查檢“月”字,這首詞就會漏掉。如果在計算機軟件中有“月”和“金波”“飛鏡”“姮娥”“桂”的相關(guān)鏈接,這首詞就很容易查到。

這些代稱和辭藻,在《初學記》《藝文類聚》以至《淵鑒類函》《佩文韻府》等古代的類書中搜羅得比較全。要用計算機來研究古典詩詞中“月”的意象,我們可以先在古代的類書中找出相關(guān)的詞語,然后在計算機軟件中做成和“月”相關(guān)的鏈接,這樣可給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2.研究的范圍應進一步擴大

就“月”而言,還可以做如下一些研究工作:

(1)比較更多的唐詩作家的風格。

比如李賀,他的風格與李白、杜甫都不相同。看下面一些李賀的有關(guān)“月”的詩句,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金銅仙人辭漢歌》)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苦晝短》)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夢天》)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李憑箜篌引》)

(2)研究唐代散文中“月”的用法和描寫,和唐詩比較,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唐詩語言的特點。

(3)以唐詩為中心,上溯漢魏六朝詩以至于《詩經(jīng)》《楚辭》,下探宋詞、元曲,研究“月”意象的歷史發(fā)展,并以此作為一個側(cè)面,來研究中國古代詩歌藝術(shù)的發(fā)展演變。這一點,本文作了一個簡略的考察,今后還可以做得更深入。

總之,運用計算機技術(shù)鑒賞古典詩詞的前景非常廣闊,有待于各方面專家的合作,共同推進這一既古老又現(xiàn)代的工作。

(本文選自作者2008年8月在語文出版社再版的《唐詩語言研究》一書,有刪改。)

〔1〕本文所引的詩題如果太長,就節(jié)取前面四至六個字為題。

〔2〕人們?yōu)樵戮幙椧恍┢婷畹南胂蟊容^早,在《天問》中已經(jīng)說到“顧兔在腹”,在《淮南子·覽冥》中已經(jīng)記載了姮娥奔月的傳說。但在東漢以前的詩歌中,“月”只是一種自然景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日韩中文欧美|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理论精品|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综合网| 黄网站欧美内射|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福利网址|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91视频区|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91激情视频|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午夜精品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性爱网站|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在线看AV天堂|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九色最新网址| 亚洲啪啪网|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色综合手机在线|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91青青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欧美精品导航|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91|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v天堂中文在线|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