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校長都會抱怨時下教師如何如何不敬業,可是校長你有沒有想過,老師為何不敬業?這里不妨看看兩個案例:
張老師當教師已經十年了,最近吃驚地發現,原來特別喜歡和學生一起聊天談心的自己,總是有意無意地避免與學生近距離接觸。一想到要重復多年來熟得不能再熟的教案,她就頭疼,于是常常安排學生上自習。她說:一進課堂就有種倦怠情緒,不愿意與學生溝通,彼此間的互動交流在逐漸減少。
剛剛畢業的小王老師對三尺講臺充滿期待,可開學后面對嘰嘰喳喳的初一新生,小王老師發現自己一點號召力都沒有,甚至被學生氣得大哭一場。于是她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職業本身的意義,甚至感到厭倦。
和上面兩位老師一樣,很多教師反映,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多年來在人們眼中一向悠閑安定的教師職業,如今已成為心理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與思考,聯系自己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感悟,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超強度的工作讓教師疲于奔命。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基礎教育比的不是學生學習的能力,而是學生在老師監督下熬學習時間的耐力和學習的毅力。
以下是某校教師的工作日程表:早上7點30分到校,8點開始上課,一直到中午12點吃飯,然后,休息到13點又開始下午的工作。13點上課到16點半,然后是搞課外活動、開班會、批改作業等,晚上18點后回家。在校時間最少也有十小時以上。期間,瑣碎、繁雜的事務纏身,個中辛苦又豈是局外人能了解的。在一些農村和升學壓力大的地區,教師尤其是畢業班教師要提早很多到校,而到晚上十點也不一定能走得了。
現行的評價體制給教師帶來極大壓力。素質教育已經喊了多年,但應試教育仍頑強地生存著。究其原因,根本的在于教育評價體制沒有改變:教育主管部門仍以升學率來評價學校,學校仍以升學率來評價教師。據我所知,有的地方的教育局在新學年開學時,就根據上一學年本地高考升學率和本學年高考招生的增幅,計算出本地在來年的高考中所應考取的學生數額,然后按指標分配給各個學校,各個學校再將本校的指標分配到各個班級。完成了指標,領導臉上有光,教師上臺拿獎。為了更高的升學率,為了多考取一個學生,許多學校安排加班、補課,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耗費了大量的精力,甚至透支了健康。有的地方還借口改革教師評價方法,對教師施加壓力。據中國新聞網介紹,南京某實驗學校改革教師評價方法,由學生給教師打分、定等級、寫評語,并且這些評判還決定著教師年終能拿多少獎金。教師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教書,你說累不累?
新課程改革讓教師左右為難。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也給許多教師帶來了諸多不適應。新課程本來是要弱化知識、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但現在的教材改革卻讓老師越來越摸不著頭腦。以前是教材簡單考試難,現在是教材難考試更難,讓學生痛苦,教師也痛苦;而且,這樣的教材僅僅針對成績好的學生,針對大城市的學生,卻忽視了中等以及偏下的學生和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在,很多教師不知如何上新課程的教材,不是因教師素質太低,而是教材太難。有的地方教材體系混亂,不著邊際,讓教師不知道應該教什么知識。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只注重借鑒外國的經驗,卻忽視了中國教育的實情和地區差異。新課程改革自身的不科學,難免讓許多教師產生“懷舊”情緒,一邊是新課改,另一邊是懷念老教材,左右為難。
家長期望值過高讓教師害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愿。他們希望學校把自己的孩子都教育好。但是,現在學生的心態給老師工作增加了難度,“學生難教”已是不爭的事實。
“我感覺自己是在鋼絲上跳舞。”從教12年、一直教英語的孫老師如是說。“我們的教學是跟著高考指揮棒走,家長最看重升學率。去年考得很好,今年萬一砸在自己手上怎么辦?所以,越干壓力越大,甚至是心力交瘁。”不少中學畢業班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慨。
更讓老師害怕的是社會的過分關注。現在的社會及媒體越來越關注教育,有關師生關系的報道也很多,這本是件好事,是教育地位提高的表現。但是有一些媒體卻過分關注個別惡性事件,這在客觀上給老師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
低下的工資待遇讓教師心理失衡。現在,一些地方公務員的收入是教師的數倍,國家提出的“教師工資不得低于公務員的收入”更像是口號,而沒有真正實施。據我了解,城鎮教師的收入還好一些,而鄉鎮中學教師的月收入就僅僅只有千元左右,他們要負擔生活費、住宿費、水電費、培訓費等多種開銷。鄉鎮教師這樣貧困也沒有什么,偏偏卻要背上一些罵名,說什么現在的教師沒有職業道德,一心向錢看。其實,鄉鎮教師既沒有這個“賊心”,也沒有這個“賊膽”,既要苦其心志,又要勞其筋骨,這才是鄉鎮教師的苦楚。男教師還得買房子,然后才有機會娶老婆,否則誰愿意嫁給你!盡管教師這樣窮,卻還得負擔各種教育培訓、職稱考試甚至學歷進修等一系列的費用。
人事制度改革讓教師感到生存危機。隨著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教師的“鐵飯碗”今后將不復存在,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教師已經感到了生存危機。當前,教育體制改革正在進行,這勢必會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隨著改革進程的加快,每個教師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張老師是某中學的老教師,勤勤懇懇工作了30多年的她,由于連續多次在學校的綜合排名中排在“末位”,已被學校有關部門通知“下課”,等待下一步安排。像張老師這樣的情況在全國已不是少數。
針對中國教師的生存狀況,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曾組織了一次調查,共有8966名教師參與。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心理狀況甚憂,超過80%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較大;近90%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感;近40%的被調查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超過60%的教師對工作不滿意,部分人甚至有跳槽的意向。面對教師如此的“生態”,我們不得不承認,片面追求升學率給教師帶來了嚴重的心理扭曲,形成了較嚴重的負面影響。要想徹底改變中小學教師面臨的危機現象,就必須從中、高考的評價體制改革著手,改革單一的人才選拔體制。換言之,就是讓應試教育從它的寶座上走下來,讓教師真正成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神。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市章丘棗園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