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特別忙碌的一天,感覺班主任工作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今天白天加上晚上一共九節課,我上了其中的五節,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時間。加上早讀課之前和放學之后留在教室里的時間,我和學生整天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了三分之二。或許,也正因為我擔任了一個班級的教學,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管理和教學吧。雖然不領工資,但在工作的投入和積極性方面,我是不會打折扣的。今天多上的兩節課一節是代課,一節是代為管理,當然實質都是一樣的,我基本安排了本學科的教學和作業。
到了今天,感覺實在有需要解釋一下昨天安裝多媒體的事情。從眾多博友的留言來看,大家覺得我支教的學校條件似乎很好,但那是相對的。不是說農村學校就一定用不起多媒體,也不是說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就不能用多媒體。實際上,農村學校要用上多媒體也很簡單,只要有一臺電腦加上一個電視機就可以了,一萬元錢足以搞定。
但在我支教的學校,搞多媒體根本不是學校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而需要班主任向家長收錢的,這就是我這個班主任最感頭疼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個別家長的解釋和疏導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孩子的三年讀書學習投入這么一點點錢還是非常值得的。仔細算一算,分配到每一個學期也就幾十塊錢啊,在什么地方都不算大投入吧。問題更多的是個別貧困家庭拿不出多余的錢該如何解決,有些還不是一般的低保,而且是父母離異,一方重癥,動手術欠債,甚至基本沒有經濟收入等等。
而另一方面,為了公正和公平地監督這筆集資款的使用,是需要成立家委會監督的。那么,就必須保證每一個同學都一視同仁。這些話不用多說,做班主任的也明白其中的問題有多少。所以,我在這邊支教,有些時候不得不自己掏錢先墊付部分學困生的這筆費用。否則,還能怎么辦呢?當然,今天有個好消息是可以填表報批幾個學困生,至于資助結對的經費什么時候落實,那就是天知道的事情了。這就是作為異鄉人的我面臨的最大困惑,也是我很久以前就決定有機會一定要把山里的孩子推出去結對助學的一個最初動機。
今天總算可以艱難地把第一單元的教學結束了。實在是開學以來各種班主任的雜務太多,很多時候不得不占用自己語文課的時間先交代一下,布置一下,批評一下,明確和落實一下。因為今天的課相對集中,所以也想到了考試的事情,但是猶豫再三,覺得在作業沒有完全講好之前,匆匆開始不大好。實際上,是既需要給剛進初中的學生一點學習的壓力,不能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強制他們慢慢養成各種學習的習慣;又不能一下子把他們考蒙了,以至于讓相當一部分人對學習產生了壓力和畏懼心理。斟酌再三,和其他幾個班級的語文老師商量的一下,大家決定統一在周三考試比較好。
中午的時候,全校教師集中進行大合唱的訓練,是為了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一個紀念活動。選的歌曲是《沁園春·雪》,分了男女生三個聲部來唱,相當有難度,但是音樂老師教得認真,老師們學得投入,實在是很和諧的一個氛圍呢。我知道唱歌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尤其對日常工作繁重的老師們來說,偶爾能夠引吭高歌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說起唱歌,我倒又想起晚上上課前學生的十分鐘“慘不忍睹”的嚎歌了。他們哪里是唱歌,分明是扯著喉嚨在嚎叫制造噪音呢。有時我在,就不得不提醒他們注意控制唱歌的聲音。而好幾個女生們分明是不忍噪音而用棉花塞著耳朵來唱歌了,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前段時間曾經被他們一度感動的一點點溫馨,也隨著唱歌的逐漸熟悉和了解而蕩然無存了。按照我的想法,多媒體設備裝完以后,可以跟著音樂節奏來唱,應該讓唱歌成為學習的一種美化,而不是噪音。
五節課站下來,真的感覺很累了,但晚上臨睡前的日志還不能不寫,都已經成為習慣了,就隨意記下一天的感受吧。
(博客地址:http:/wwwteacherblog.com.cn/group.asp?gid=770)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