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上,40—60個學生,都按標準答案回答問題,老師給全班學生都打了滿分。
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為了考試獲得高分,12年來一直在老師的指導下接受嚴格訓練,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按標準答案思維,按標準答案說話、做題、行事。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有一個孩子,做語文作業,“實事求是”這個成語不會解釋,跑來問我。我告訴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從實際出發,按實際情況辦事。”第二天,孩子跟我說,他按我的講解做的作業老師打了叉。我一聽愕然,我對這個成語的解釋不敢說全對,但至少60%大致是對的吧,怎么會打叉,判答錯了呢?
我的一個小外孫,從小喜歡看課外書,對好多問題都從課外閱讀中獲得自己的見解。他告訴我在課堂上,他曾對老師的一個講法有不同意見,就回來找參考書,第二天在課堂上根據查找的資料,舉手講了自己的不同意見,跟老師進行討論,老師駁斥了他的講法,孩子不服,仍然堅持己見。老師一怒之下,下令孩子站到教室后面,面壁而立。我聽后愕然,且不論學生的講法是對還是錯,一個學生能自己查閱資料敢于當面對老師的講法展開質疑,這樣的做法應該受到鼓勵還是給以處罰?
我曾到一所學校參加一個全校的紀念會,會上有一位領導在臺上講話。講話幾分鐘后,下面的學生就嘰嘰喳喳小聲說話,都不聽講。我心想會場秩序怎么如此不好,就注意聽領導在講什么,聽了半天都是空話套話。大會散后,各班回到教室就領導講話召開主題班會。我驚訝地發現幾位學生的發言竟領會了領導許多“關鍵詞句”,復述得幾乎絲毫不差。事后了解,我才知道學生們對這樣的講話早已聽過多次,許多“重要詞句”早已熟記在心,難怪他們在會上嘰嘰喳喳,不想再聽了。幾十年后,這些孩子走上工作崗位,有的會當上領導,是不是也會像他們曾經的領導一樣,按上級文件照本宣科,沒有自己的新意,盡講空話套話呢?
一次幾位老教師聚在一起閑聊,正好電視在播新聞。一位老師說:“我越來越不喜歡聽新聞報道,報道的言語都是格式化的。不知道新聞單位派記者采訪新聞時,是不是就讓記者帶著這些格式通稿,只要把時間、地點、人物和主題填入格式,就能發稿。因為什么‘引起強烈反響’‘一貫高度重視’‘揭開了序幕’‘畫上圓滿句號’等詞語都是現成的。”另一位老師說:“我那個學文科的兒子可喜歡聽電視新聞報道了。”我心想現在不少學生不關心政治,也不喜歡看電視新聞,這位學生為什么喜歡看電視新聞節目呢?就好奇地把他喊來問問。他說看電視新聞并不是關心新聞的內容,而是學會這些語言對自己政治考試和寫作文很有用。不管老師出什么題目,他很快就能把答卷寫出來,而且能獲得比較高的分數。
中央提出,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這不就是要把青少年從小培養成為善于獨立思考,敢于說出自己心里話的人嗎?一位長期領導清華工作的老教育家多次在全校師生大會上提出要解放思想,要敢想敢干。不要做賈桂,說賈桂總是站著,當主人讓他坐時,他反而說:“稟主子,奴才站慣了。”
培養創新人才,需要有學校的小環境,也要有全國的大環境。倘若在學校里,在課堂上,在作業和考試中,培養學生只會按標準答案來思考,只會講和標準答案完全一致的話,這不把青少年都加工成統一標準的機械零件了嗎?這樣的青少年怎么會有朝氣,怎么會有青春活力,怎么會有創新精神,長大后怎么能夠創造發明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產品?我們怎么建設創新國家?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中央提出要進一步改革開放,要再次解放思想,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確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博客地址:http://sunfuchu.blog.sohu.com/)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