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91年走上講臺成了一名教師,轉眼從教已有17個年頭。為什么17年間無怨無悔地一路走來?我積聚在心中17年的感受是,“胸中懷有愛,日久成精神”。
我的父親是教師,爺爺也是教師。父親和爺爺當教師時執(zhí)著敬業(yè)堅守教育的精神深深根植于我的思維之中,他們終生從教別無它務的教育人生影響了我,不斷堅定著我為教育也要堅守一生的信念。
在教師經歷中,我有兩次改行的契機。
一次是畢業(yè)之初,因為我的文筆還行,有進鄉(xiāng)政府做文秘的選擇機會。爺爺卻說:還是去當老師吧,比秘書強,不騙你。我當然信任爺爺,爺爺用自己的教育感受牢固了我教育事業(yè)的起點。正如爺爺所說,當老師真是很有意思——可以讓孩子們從無知到有知,從無禮到有禮,從平庸走向優(yōu)秀,這真是人生最大的快意。
工作到了第三年,遇上下海掙錢的年代,有同伴約我一起“停薪留職,下海謀錢”。我動了這心思,爸爸卻勸我:人生一輩子,堅守一件事情不容易,你不要被錢所惑,應該堅守自己的事業(yè)。于是我打消了下海的念頭,從此再也沒有了脫離教育的意想。
因為長輩們對我的教育人生有指導有修正,而自己對教育有份天然的愛意,所以教育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當事業(yè)和生命融為一起的時候,“立志教育,堅守一生”的執(zhí)著精神就有了。有了這種精神,我就會成為爺爺那樣的好老師,也會成為爸爸那樣的好老師。
我是天生性情溫和的人,臉上總是有笑意,內心總是有溫情。有了這樣的性格基礎,愛學生就有了“資本”。最初愛學生,是因為把學生當成自己的伙伴;后來愛學生是因為視學生如自己的兒女;現在愛學生是因為學生成為讓生活永存激情的因子。
因為我愛學生,所以學生也愛我,互愛是最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自己的身心沐浴在互愛的師生關系里,真是難得的生命體驗——
十年前,班上有個學生因為家里窮交不上學費面臨失學,我從工資中拿出錢為孩子交了學費,使他得以繼續(xù)前行。我對學生只是提供了“幾十元”的愛,學生卻涌泉相報,每個假期都執(zhí)意用車載我去海邊旅游。我知道,孩子是在感恩。我付出的一點“恩”,卻讓學生厚記一生,老師做到這份上,復夫何求。
學生把我當成了父母,他們的收獲,他們的喜悅,他們的煩惱都要說給我聽。有這么一群群可愛的孩子不把你當外人,敬愛你,幸福當然沒有邊際。
要有職業(yè)精神,不但要愛工作、愛學生,還要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品德。我應該感謝自己學生時代遇到了李老師——
我初中畢業(yè)參加中專考試,平時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我卻意外落榜了。我不相信自己會落榜,李老師也不相信我會落榜。
于是李老師幫我查試卷,在李老師的努力下,終于發(fā)現是我的分數在統計階段出了問題,少加了二十分。于是我的前程“由危轉安”。
當時,查試卷當然是相當費周折的,可李老師卻排除萬難,對一個學生的事不遺余力。事后,家人要感謝李老師,要送李老師厚禮。但李老師都拒絕了,李老師說:我不是為了吃酒收禮才去奔走的,我是真心為了一個孩子的前程而努力的。李老師囑咐我:你將來也要成為一名老師了,記住,當老師是需要有些品德的,你要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腦袋里不要有謀利的想法。
李老師的實際作為和簡樸的話語成為我修養(yǎng)師德的基礎。這17年來,我從不收受家長的禮品,從不求家長為自己辦私事。因為“廉潔為師”,所以我的“道德腰板”挺得很直,我教過的學生的家長們都說:孩子在這樣老師的手里,最放心。
我用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意外地換取了“英名”——被選為師德標兵,為全縣的教師做師德報告,成為縣際師德名人。本不想得名,卻又實得名,其實生活絕對會以另外的方式報答一個堅守品德的教師。一個有師德的人,最終會受到職業(yè)精神的極大鼓舞。
有人說做一名教師不容易,其實我卻認為做一名教師很容易——當心中有了愛,當你真正愛上了工作,愛上了學生,愛上了品德時,你就會發(fā)現職業(yè)精神漸漸塑造成功了。教師職業(yè)精神的核心就是愛,一個有職業(yè)精神的教師將會用愛輕松愉悅無怨無悔地書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作者單位:山東莒南縣路鎮(zhèn)一中)
責任編輯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