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新
摘要: 近年來,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頻繁遭受反傾銷指控,許多企業由于沒有積極應訴,導致巨大損失,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海外市場 ,為我國將來再度進入該市場帶來很大阻力?;诖耍P者認為,在面對國外反傾銷訴訟時,出口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計劃,進行應訴成本與收益分析,利用反傾銷應訴會計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對是否應訴以及采取什么應訴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做出科學的決策。同時也給我國出口企業在面臨反傾銷訴訟時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關鍵詞:反傾銷應訴 會計收益與成本 應用
一、反傾銷應訴成本分析
(一)反傾銷引起的出口減少額及納稅增加額。2001年我國一般貿易出口約為1 120億美元,當年遭遇反傾銷涉案金額達12.5億美元,約占一般貿易出口的1%。實際上反傾銷對出口的損害還要遠遠大于涉案金額,一是征收反傾銷稅期限一般為 5年,損害要疊加計算;二是損害還應包括企業被迫承諾的出口數量、最低限價;三是反傾銷威脅使潛在出口企業望而卻步。另外,由于一般貿易出口的國內產業關聯效應明顯,對我國制造業發展、稅收和就業帶來的損害就更大了。
(二)前期費用。當反傾銷訴訟發生時,往往需要經過了解涉案企業出口情況、召集相關企業開會、宣傳政策并征求意見、確定應訴企業、確定委托律師等前期程序,組織企業應訴的行業組織在明確相關應訴費的承擔者后,應訴工作才能真正開始啟動。
(三)聯合應訴的組織成本。由于國外對華反傾銷針對的是一個行業, 單靠企業內部的某一部門是無法完成應訴工作的,所以需要國內涉訴企業組成聯合應訴小組,小組成員一般由貿易、經濟、法律、財務、統計、管理、翻譯等方面的專家組成。該聯合小組的成本一般包括薪酬費、場地租賃費、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辦公費等。一個中等規模的反傾銷案件的企業聯合應訴組織成本約需幾十萬元。
(四)律師費用。反傾銷應訴工作專業性很強,且訴訟過程中適用的是起訴國的法律, 我國涉訴企業必須聘用對方國家的律師,而國外律師費一般都比較高,且以小時計價,每小時的收費標準多超過200 美金,歐美國家的知名律師費每小時更是高達1 000美金。由于一個案件一般要歷經12~18 個月的法律訴訟過程,因此,對我國數量較多的小規模出口企業而言,往往難以承受數十萬美金,甚至上百萬美金的律師費用。
(五)收集信息費用。在應訴時除了要認真填好調查問卷,還要掌握諸如替代國的價格、計算數據、成本資料、包括生產規模和生產技術的相似性、 獲取原料途徑的相似性、國內市場價格的合理性、替代國對國內工業的保護水平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的獲得均需要一定的費用,信息費用的高低尤其體現在涉及出口被訴產品的有關海關統計資料的獲取收集的便利和準確程度。通常該項費用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二、積極應訴企業可能獲得的潛在效益分析
(一)獲得節稅收益,解除勝訴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后顧之憂。出口企業隨時都有可能遭受反傾銷的指控,這必然會對其制定營銷策略產生不良影響。而一旦遭到反傾銷指控并勝訴的話,有利于擴大在起訴國的市場份額,并為其開拓新的國際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深圳某自行車有限公司,在出口馬來西亞遭遇反傾銷后,由于其市場經濟運作方式得到承認,征收了相對低的反傾銷稅,使其在馬來西亞的銷售額猛增。
(二)節約廣告費用,獲得廣告效應。反傾銷應訴雖然要花費大量的經費和人力、物力,但也能獲得一次在國內外進行廣告宣傳的機會。以鎮江江南化工廠在阿根廷的反傾銷應訴為例,在正式開庭前一天,我國駐阿商務參贊專門為此召開記者招待會,而在開庭的當天,庭上聚集了很多拉美地區的代理商和銷售商,通過積極應訴,江南化工廠提高了在當地的知名度和形象,也因此結交了許多客戶,獲得了更多商業機會。
(三)規范應訴企業的財務制度。我國現在仍有許多企業財會制度不健全,賬目經不起檢查,有的甚至連原始憑證和明細賬目都沒有,而這正是反傾銷調查的重點對象。因此,積極應訴的企業通過反傾銷調查,不僅健全了本企業的內部財會制度,而且熟悉并掌握了國際通行的會計準則,對企業的管理和今后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
(四)對國內企業的示范效應。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對反傾銷的認識存在誤區。一方面,對國外的法律法規不熟悉,應訴底氣不足;另一方面,對反傾銷的本質認識不足。事實上低價并不等于傾銷,實施反傾銷調查并不意味著傾銷成立,而拒絕應訴無疑等于默認傾銷存在。積極應訴的企業在讓國內其他企業了解反傾銷訴訟程序的同時,也進一步表明在我國的出口產品中,有許多產品確實具有競爭力,完全有機會通過積極應訴贏得反傾銷訴訟的勝利,從而增強國內其他企業應訴反傾銷的信心。
(五)提升國內企業的國際形象。面對國際反傾銷調查,許多被訴企業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反傾銷危害的認識不足,不愿應訴,這是導致我國反傾銷案大多數敗訴的重要原因。結果,不僅極大地損害了我國企業的國際形象,惡化了我國企業涉外經營的國際環境,喪失了多年開辟的市場,而且造成了我國企業軟弱可欺、對我國反傾銷易于成功的錯覺,導致國外變本加厲地對我國企業提起反傾銷訴訟。因而,從整個國家的利益角度看,積極應訴的企業無論勝訴與否,都將改善目前我國企業在反傾銷中的形象。
三、我國出口企業應訴反傾銷的對策分析
假設不管反傾銷指控后的傾銷裁定是否成立,出口商將繼續往起訴國出口產品。
設某產品出口的總收益為Y,生產成本為C1,出口時所需支付的商檢、報關等費用為C2,因出口而獲得的出口退說為X1,因應訴而獲得的如提升知名度的潛在效益為I2,出口的總成本為C,傾銷稅征收比例為R(R=(P-FOB)/FOB×100%),因應訴而產生的企業內部費用為Fa,外部費用為Fb,到岸價格為CIF,離岸價格為FOB,公平價值為P,出口數量為Q。那么成本與收益模型分別為:
成本模型: C = R×(FOB×Q)+ Fa+Fb
收益模型: Y = (CIF-C1-C2)×Q+ X1+ I2
(當P ≤FOB 時, R= 0,即此時并不存在傾銷。)
出口企業在進行反傾銷應訴時,當企業的收益等于其成本,即C = Y時,有一個臨界值可供參考,如果出口企業所出口的產品數量大于這個臨界值,那么他就應積極應訴;如果出口企業所出口的產品小于這個臨界值,那么企業就會因為應訴不能帶來實際收益而放棄應訴。
通過以上分析,當企業應訴成本小于其應訴收益時就應該積極應訴,反之,就不應訴?;谝陨戏治?,提出以下應對策略供企業參考: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應訴,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收益。實施反傾銷調查并不意味著傾銷的必然成立。在遭到反傾銷調查前就積極采取措施,避免反傾銷立案。一是在進口國生產商準備指控時,立即做進口商工作或與進口國反傾銷部門交涉,避免立案;二是及時調整出口價格,控制極易造成反傾銷指控產品向敏感市場出口的數量。
當反傾銷調查開始時,各企業應及時作出反應,善于利用WTO 規則,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反傾銷案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特殊性。國外反傾銷法一般都規定如果涉訴企業不積極應訴或不及時應訴,負責案件審理的部門可依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直接作出“缺席裁決”,征收高額反傾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