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專業閱讀是吸納的話,那么專業寫作則是表達。一吐一納之間,專業發展本來就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
但新教育專業寫作。與許多通常所見到的所謂教育寫作不同。不是抒情性的“教育隨筆”,不是努力學院化的“學術論文”。不是為了發表而修飾過的“教育故事”,也不是其他種種功利目的的“教師寫作”。新教育專業寫作。主要是指真槍實彈教研中產生的教學案例,經過詳細跟蹤調查的教育案例,以及通過書信、繪畫、隨筆等方式進行的師生共寫隨筆案例。
除師生共寫隨筆案例外,新教育的專業寫作,具有很強烈的現象學寫作的特征。舉一個例子,新教育教學案例中,怎樣描述一節課(還不包含分析)?
假如你把這一節課上老師和學生所說的所有的話記下來,用“某某說”的方式,就像通常的課堂實錄那樣,這不是現象學方法。因為這樣只是事無巨細地記下課堂上發生的一切對話。沒有讓現象學意義上的“事實”即有價值、有意義的“沖突”浮現出來,從而削弱了教育學意義,不利于形成“經驗”。而現象學方法,不但要對對話本身進行重新講述,而且還有可能要描寫相關的情境。那么,一個現象學的課堂描述,它可能會寫哪些內容呢?
首先,它可能會選取教室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來進行描寫,選取哪些環境,取決于這些環境對于教師及學生的意義。有些時候,教室里的桌椅擺放、黑板報、貼圖等,都會透露出某些信息,比如表明教師的教育觀念以及班級文化等等。而這種環境,又與課堂本身有一種微妙的互動。這種環境還包括即時環境,比如突然進入的觀察者(聽課教師)對教師與學生的影響,可以通過師生表情及行為的變化敏銳地捕捉到并描述下來。
更重要的是,運用現象學方法,必然不會把課堂看成是一個均勻的時空,而是一個有結構、有起伏、有沖突、有意味的“故事”。因此書寫者會既盡可能客觀地呈現課堂的結構,又對有意味的細節能夠精雕細刻地捕捉描繪。課堂的結構,更多地體現為教者的整體安排和基本流程,除此之外,書寫者更多地把目光聚集在課堂上的“沖突”或者“破裂”處?!皼_突”是多種類型的,有學生或者教師在課堂上遭遇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教師希望突破的重點或者難點),也包括未被教者意識到的潛在的“破裂”或“沖突”。比如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時,可能只是根據回答問題的學生或者集體問答來判斷全體學生的掌握情況,而書寫者則在觀察課堂數個個體學生的時候,發現未被教者察覺的問題,對這些“破裂”的細節的捕捉和描寫非常具有教育學意義。除此之外,書寫者可能還會觀察到學生在整個課堂上的緊張與松懈,包括表情的變化以及紀律上的起伏不定,也包括教者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的狀態,投入或者焦慮。當然,你還可以沿著歷史維度繼續延伸,比如教者課前的準備特別是對課的思考,以及教后各方對課的感受和評議等等。
顯而易見,這種書寫本身就是一種蘊含在描述中的“解釋”,而寫作的專業化程度,取決于教師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素養。
教育案例(包含教育敘事)的寫作,內在的道理也是一樣的。真正優秀的教育案例,必定像小說一樣精彩。因為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生的理解,決定了他會如何選材并組織文章,他能夠真正地發掘出教育經驗中的“破裂”處并給人以驚異。但與教學案例的寫作不同,教育案例的寫作。除了同樣需要對兒童的深刻理解外,還需要對事件或者問題兒童全面深入的跟蹤記錄以及調查研究。
我們給專業寫作實驗者的建議一般是,每學期給自己定下目標:
1、常記錄每月不少于15篇,最好是天天記錄。
2、每學期提供兩個完整的清晰的高質量的教育案例。
3、若有可能,在網上(或者自己的博客里)建立一個專題帖,既是相當于備份,也方便交流。但千萬要記住,專業寫作不是交際手段,將大量時間浪費在相互跟帖附和而不是研討問題是很愚蠢的。也就是說,所有的文字都必須盡可能有意艾。
如何做日常記錄?首先要明白,日常記錄不是為了炫耀,實用并盡可能地節約時間是基本原則,因此我們不主張那種洋洋灑灑下筆千言的抒情性日記。不妨將日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清單式的,既是當天工作的概述,又是次日工作的清單,例如,今日要事:
1、教室門壞了,中午課間去總務處備案。
2、王磊英語課上頻繁小動作,英語老師罰站。
3、陳安琪夸天表現極好,測試得滿分,短信告訴家長。
4、放學后與陳玲琳家長單獨交流。主要是她的寫字姿勢的問題需要糾正。
5、繼續整理第三單元語文知識,為期中考試設計練習題。
6、重讀《靜悄悄的革命》中關于主體性神話一節,繼續讀《蘇菲的世界》。
明日清單:
1、與組長研究自己設計的練習題。
2、繼續觀察王磊的表現,明晚家訪。
3、張長春下周生日,開始為他準備生日誦詩。
4、繼續讀《蘇菲的世界》。
5、后天聽孫老師公開課,明天要去教務處調課。
第二部分則為當天的觀察描述,可長可短,甚至可有可無,視情形而定。主要記錄:
1、班級突發事件。要盡可能地記錄前因后果以及詳細經過。
2、問題學生的跟蹤觀察??砷L短,重點跟蹤研究的學生每日的表現要做詳細記錄。
這種記錄,要求做到要素齊全,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結果、背景都要有,按順序詳細記錄。
在這些記錄的基礎上,就可以寫出高質量的案例來。而能夠真正代表專業寫作水平的,就是案例的質量。那么,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是如何寫出來的?
以問題學生為例,要做好以下充分準備:
1、堅持日常觀察記錄,積累大量問題學生的問題行為,這是進一步的分析處理的依據。
2、與問題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問題學生的“歷史”。這種背景調查很重要,包括家庭成員的情況,家庭教育的情況,病史等等。(可參照新教育問題兒童背景調查表)
3、對其他科任教師、前任教師以及同學進行訪談(要慎重并注意研究倫理,以免造成傷害),積累相關的資料。
4、搜集問題學生的作品,包括各科作業特別是作文與隨筆,低年級還包括繪畫作品等等。對有分析價值的作品可以保存在檔案袋中。(可用拍照的方式保存)
在對一個問題學生的資料收集相當齊備的情況下,便可以進行案例寫作了。案例書寫的基本原則是:
1、以順敘為主。時間線索清晰。如果有上學以前的信息,就從上學以前寫起。避免倒敘等手法,這固然可以產生戲劇效果。但對案例寫作意義不大。之所以強調時間線索清晰,是因為學生在不同的年齡,心理特征不一樣。
2、選材要典型。要選擇比較集中地反映學生存在問題的有意義的案例,典型案例的選擇,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眼光。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細節的書寫,要盡可能通過敘述完整地栩栩如生地再現一些意味深長的細節。
3、盡可能地使用學生原生態的語言,這要求日常記錄時就要注意,要通過描摹盡可能地還原場景。
4,教師可以如實地描寫自己在處理問題兒童事件中的心理變化包括情緒,但不可以主觀化地情緒化地在文字中宣泄對問題學生的不滿。
這樣持之以恒地書寫,是一種比較好的專業練習方法。
但是對新教育專業寫作而言,首要的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要弄清楚寫作的目的,并真正理解專業寫作與專業閱讀以及專業實踐之間的互動關系。一旦真正為了改進實踐而寫。為了反思而寫,為了理解自我而寫,或者說,是帶著對孩子的愛來寫,一切便將不同。你會用愛的眼光去捕捉你和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他們的表情、語言,那些被你捕捉到的細小而有意義的細節,融著他們的性格、情緒的細節。你也會寫自己。寫下自己的暴躁、沖動、傷心、無奈、無助、憤怒、怨抑。你會自然地剪裁,卻不是為了自我掩飾,而是為了讓事情本身浮現出來。這里面需要誠實以待、生命以待。
一旦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學生、對教育本身的深沉熱烈的愛,你的注意力便會集中于對象而不是你自身,你才能夠真正客觀地描寫事實本身。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F象學意義上的深度描繪才成為可能,因為深描的前提是一種對事實帶有理解的敏銳,而只有真正的關切才能夠產生這種敏銳,只有愛才能夠產生關切。
自覺的寫作,意味著將專業性的反思融入到書寫中。這種反思,本身就是對自身可能對事實進行修改以及避蔽的警惕。
這種書寫的意義何在?如你能想到的,首先你的情緒會因為這種宣泄而漸漸平復,就像暴怒的河流重新回到了河道。其次,通過書寫,你看到了“學生”,而許多時候,沒有書寫,你的記憶中留不下“學生”。因為人的記憶首先是情緒記憶。你只記住了學生讓你失望甚至傷害了你。他們不理解你的好心——這一群“恩將仇報”的家伙!但是當你描繪下那些細節,你會慢慢地看到學生的邏輯,學生的需要,才會理解事情本身,并以對話的姿態調整自己。
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了自己,一個平時不知道的自己。你知道自己有時候是軟弱的,有時候是粗暴的甚至猙獰的。你的內心有許多個自我,有的溫和有的粗暴,有的能干有的無助。通過書寫,你看到了自己,你就會逐漸明白,哪些是真正的自己,哪些只是一些虛無的影子,是情緒演變而成的幽靈。這樣想的時候,陽光會照射進來,許多時候,你就是這樣一天天地走向美好的。
最重要的是,通過書寫,我們進一步賦予生活以意義。生活混亂而無序,像行將崩潰的硬盤,亟需磁盤整理。書寫的過程,是賦予意義的過程,而意義源于未來,源于你的鏡像,源于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沒有書寫,你就沒有真正的屬于你個人的歷史。只有一個碎片般的過去。而一旦沒有了歷史,其實也就沒有了現在,沒有了未來。未來孕育在歷史之中,歷史又不斷地被未來所修改——因為歷史其實也是書寫出來的,是懷著未來書寫出來的,歷史與未來在當下相遇,形成意義。
對意義的確認。最終是對“我”的存在、“我”的完整性的確認。而“我”從來不是孤獨無依的,“我”既存在于對話(閱讀、交往),也存在于反思(書寫)中。
因此與專業閱讀一樣,作為教師專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專業寫作的真正指向,也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翔宇寶應實驗小學新教育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陳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