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期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從羞答答地走進語文課堂,到堂而皇之地占據主流地位,直至今日泛濫成災,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幾年,其影響卻廣泛而深遠。學生們歡迎它,田為有了它,語文課堂就不再是簡單地讀讀寫寫,既可以聽流行歌曲,又可以看精彩短片;老師們,歡迎它,因為有了它,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鉆研教材、絞盡腦汁地去備課了,網上各種版本教材的課件應有盡有,直接“拿來”就可以為我所用:手握課堂教學評價權的人們歡迎它。因為他們見慣了學字詞、讀課文、討論作品主題、分析寫作特點等老一套教法。突然發現語文課居然也能上得如此熱鬧。如此有聲有色,于是贊賞之情溢于言表,溢美之詞鋪天蓋地。有了這樣肥沃的土壤。多媒體豈有不茁壯成長之理?從此。語文課上踏踏實實地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來感悟文學魅力的越來越少,視聽資料成了語文課堂上的常客。一節課能讓學生極盡耳目之娛。卻難以讓學生借助文字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難以讓學生對文學語言的獨特魅力有所體會。
筆者親見:花幾個月的時間,把古文名篇改編成動畫片,然后在課堂上反復播放,以看代讀,以看代講,這樣的課在高級別的課堂教學大賽中得了一等獎;一位市級教學新秀在一節公開課土,用大屏幕播放了兩首流行歌曲,展示了二三十幅圖片,惟獨沒有精辟獨到的分析,讓人禁不住心生疑問:這老師到底懂不懂語文啊?
傳統教學也好,現代化教學也罷,如果老師自身沒有盤好的語文素養,沒有對漢字、漢語和文學的癡情,如何能發現和發掘出語文的魅力呢?又拿什么去吸引學生來學習語文、熱愛語文呢,
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這么些年,學生們對母語的重視程度、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越來越令人憂慮,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呢?在老師的素質普遍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的情況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很無奈地被異化為教學方式的改變,許多老師在熟練地操作著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熱情高漲地進行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時候,甚至從來沒有想過: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化教學方式都有什么優勢和劣勢?怎樣把=者進行有效整合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如果老師連“破什么”和“立什么”都沒想清楚,就死死抓住多媒體這根救命稻草,想要在改革的大潮中迎風搏浪,其結果可想而知。
任何一種改革,如果忽略了對人的素質的提高,而寄希望于方式方法的改變上,注定不會有多大的成效。
(本專欄特約編委:王永坐 責任編輯:鄧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