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裹挾著鳳凰木的樹葉舞蹈,初冬的廈門卻涌動著融融的暖意。好不容易爭取到參加在廈門舉辦的全國“相約名師聚焦課堂”語文觀摩研討活動,難捺喜悅。走過這短短的兩天,收益良多。支玉恒老師以朗讀為主線,引導學生理解背誦;王崧舟老師以“情感”作舟楫,帶學生感悟慈母深情;于永正老師以“生活”為源泉,使學生“把作文寫得有聲有色”;孫雙金用“詩歌”做衣裳,讓學生感悟“情致語文”的獨特韻味。本土青年名師何捷以“游戲”為載體,使學生快樂作文,呂云萍老師以激情洋溢的教學風采讓課堂飄蕩靈性的思維碰撞。
笑聲、朗讀聲、歌聲、掌聲,久久地回響在會場上。買不到票的老師搬著小板凳,頂著寒風,駐守在會場邊,那虔誠朝圣的目光令人難忘。課后。名師和孩子們依依惜別、久久握手的情景,無不打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扉。
平時上課,老師們最頭疼的往往是“多情總被無情惱”,聽過幾位名師的課,才知何謂“道是無情卻有情”。兩天來聽的課。猶如品一壺佳釀。初飲,入口醇厚;復飲,沁人心脾;再飲,醉入其中。且讓我們回味這課中情意,感受這深深的語文意境。濃濃的人文情懷: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聽,老師動情憂傷的《月是故鄉》樂曲緩緩響起。隨后,孫雙金老師極富磁性的嗓音吟誦著《思鄉組詩》的意境:家鄉是爺爺的白發,母親的懷抱,是那小橋流水,是那兒時的伙伴……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孫老師極富感情的朗誦,極富魅力的隨歌哼唱,喚醒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引領他們走進了一個個美妙的意境。
二、一枝一葉總關情
1、結構處理中把握情絲綿綿
王崧舟老師的《慈母情深》一課,處處流動著情的意蘊。整節課抓四個鏡頭:廣角鏡頭——環境描寫;慢鏡頭——母親的背影、神態;快鏡頭——母親勞作的樣子;特寫鏡頭——母親一個“塞”錢的動作。慢慢咀嚼,深深沉醉。一遍又一遍的朗讀,直至學生動情入境,感受“慈母情深深幾許。慈母情深深似海”的人間至情。
語文的美也是一種旋律,一種節奏。在文字間徜徉,領悟“舉象、造境、人情、會意、求氣、尋根”的詩意語文意境。學生得到熏陶,聽課老師們也在這情的世界里陶醉。
2、評價中展現愛生親情
在十節展示課上,我們聽到專家老師們對孩子回答的評價豐富多彩,會場上總是滌蕩著激勵和信任、尊重與愛。孩子讀《海燕》中描寫大海的句子,讀得不好。支玉恒老師并沒有生硬地批評,而是采用風趣機智的點撥。比如,學生讀得過于高昂,他說: “這片大海太激動了。”學生讀得太慢,他說:“這是憂郁的大海。”學生讀得太小聲,他幽默地說:“這是沉靜的大海。”
同樣的精彩評價還出現在于永正老師的《怎樣把課上得有聲有色》一課上。當老師請學生模仿燕子的叫聲時。學生有些緊張,聲音斷斷續續。于老師用他那獨特的普通話評價:“哎喲,這南方的燕子怎么聲音都這么粗。”學生哄堂大笑間,與老師心靈的距離拉近了,狀態很快放松下來。
何捷老師執教《用心傾聽很重要》一課時,請同學給文章起個題目。一個孩子站起來,突然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這時,何老師拍拍孩子的肩膀,煞有介事地給同學介紹:“多好,你看,這個同學起了個了不起的題目——《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掌聲中,老師同學們頻頻點頭:好一個機智的老師,好一個善解人意、關愛孩子的老師啊!
3、教師范讀激情蕩漾
辭動而情發,用朗讀把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是理解感悟文章的重要方法。兩天的課當中。我們注意到,幾位老師都極其重視教師的范讀:孫雙金老師的配樂詩朗誦,于永正老師的錄像解說詞。呂云萍老師的師生同讀,王崧舟老師的反復引讀,支玉恒老師的對比朗讀。他們字正腔圓、醇厚深沉、投入沉醉的朗讀給所有人以巨大的精神享受。孫雙金老師在情懷激蕩處,聲音哽咽,令人動容。一個老師動情的朗讀,就是一貼催情劑,師生琴瑟和諧的共鳴就此催生。
三、楊柳依依離別情
情韻悠長的結課是這幾節課的共同特點,難忘那老師與學生道別的一幕幕:
何捷老師一絲不茍地九十度鞠躬,默默地和每一個孩子握手。一個孩子經過他身邊時,拍拍何老師的肩膀,仿佛在安慰他:“老師,我們一定會有再見的一天。”
王崧舟老師結課時,所有學生還似乎意猶未盡,沉浸在課的意境之中,久久忘記起立告別。王老師喊了三遍“下課”后,孩子們和聽課的老師們才醒悟過來,鼓掌致意。
孫雙金老師結課后,他像孩子一樣,和學生們放聲吟唱《月之故鄉》。他們旁若無人,肆無忌憚地揮灑著情思和心意。退場的老師不禁停下腳步,和他們一起唱起來: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我想多年后,這些學生也許忘記了當年這節課,但永遠忘不了這首歌,這片情。
王崧舟老師在課后的講座當中說:“語文的感情是什么?感情是說不清道不明,感情是剪不斷理還亂,感情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感情是抽刀斷水水更流,感情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許也正是這說不清道不明,才是語文教學令人如癡如狂的原因吧。
離別的音樂聲中,我和所有孩子、老師久久地吟唱,不愿離去。情意流轉間,想到了王崧舟老師最喜歡的納蘭性德的一句詞:問君何處是歸途,意到濃時怎忍舍,情到深處元怨由。
(責任編輯:鄧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