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之間的競爭已經部分演變為IT系統處理能力的競爭

“處于整體轉型期的中國金融業在未來5-10年的發展,很有可能取決于接下來一兩年中確立的戰略目標和將采取的戰略轉型措施。”7月28日,IBM金融服務事業部全球總經理Ian Hurst如此提醒中國金融業。
這一天,IBM宣布,座落于北京IBM中國開發中心(CDL)的中國金融卓越中心即將啟動。對于10多年來一直為投資機構和零售銀行解決戰略、組織、運作和技術方面問題提供幫助的Ian Hurst來說,中國銀行業客戶的核心系統轉型需求與他將IBM的金融卓越中心介紹給中國的心情同樣迫切。
Ian Hurst表示,專門為中國銀行業客戶設立的IBM中國金融卓越中心,整合了IBM的全球資源,包括世界級的技術專家團隊和先進的基礎架構,所提供的服務將貫穿于IT基礎架構轉型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業務案例開發直至供應商或軟件商的選擇、基準設定、部署、質量保證以及協助從原來后端辦公系統遷移至新環境。
從2007年開始,隨著全國性銀行上市基本完成,城市商業銀行的上市融資也拉開序幕。這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讓中國銀行業的公司治理得到不斷改進,業務持續拓展能力加強,平均稅后利潤增長50%以上,并推出了許多新興業務。同時,國際化的并購也已起步。“目前,業務產品創新將繼續圍繞需求變化而展開,信用卡等新興銀行業務的競爭將進一步升級,這些都對中國金融業的IT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an Hurst對《商務周刊》說,“對于大多數中國銀行來說,現代化和轉型進程已經有了很大進展,但相比國際同行,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大多數銀行的IT系統架設時間早于2000年,屬于第一代銀行業務處理系統,主要采用的是隨意架構方式(Accidental Architecture Approach)。在當時,這樣的系統足以應對銀行日常的業務流量,并幫助銀行實現部分無紙化操作。時至今日,這套系統已經很難再應對日漸繁復的業務模式以及不斷增加的數據處理量,不少銀行的IT系統出現了系統響應緩慢、CPU占用率居高不下的狀況。早有專家提醒,由于該系統架構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部門間的無縫鏈接及信息調用,銀行內部的系統整合將變得十分艱難,銀行業務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也將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銀行很難再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業務模式。
Ian Hurst建議,中國各家銀行都需要加大設備投入,引進先進系統硬件和平臺。特別對于IT系統架設時間較早的銀行而言,僅僅依靠軟件更新或是硬件升級,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致掉隊,就必須在核心業務系統增加投入,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數據平臺,來真正改善銀行自身的業務發展環境。讓他高興的是,目前國內有多家銀行已經引入國際領先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務架構)平臺,通過系統間的靈活整合,實現更為高效的數據處理和更有針對性的客戶服務,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在他看來,銀行還應針對新的業務系統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盡可能縮短過渡時間。這同時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再有,隨著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網上交易日趨頻繁,不久的將來,電子銀行將成為國內各銀行競爭的主戰場之一。如果要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就必須在電子銀行業務上有所創新突破。
目前,IBM在全球有300家銀行實施案例,這些案例成為助力中國金融業變革業務模式的重要經驗。在具體執行中,IBM采用的是一套以客戶為中心的集成方法,幫助公司在利用IBM的ISV合作伙伴生態系統和專業行業合作伙伴所提供的應用功能的同時,管理復雜的轉型流程。Ian Hurst更強調,IBM金融卓越中心的全球網絡有助于銀行客戶實現全球市場運營流程轉型,其遍布全球的服務和設施網絡能夠幫助客戶和ISV合作伙伴完成業務和技術設計、廠商和數據包選擇、建模、概念原型驗證、基準測試和系統遷移等多項任務。
“IBM將考慮與本地的ISV合作廠商更加緊密的合作,利用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格式等行業標準、SOA架構、IBM世界一流的中間件,以及信息框架(IFW)準則和模型等行業標準,來支持中國各家銀行特定的革新解決方案。”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