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起家的華碩以一款產品反過來影響英特爾和微軟兩大巨頭的戰略,這在以前的PC產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EeePC風光了大半年后,一向把持超便攜筆記本電腦高端的日系廠商也有些坐不住了。7月31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索尼、東芝和富士通都在準備推出低價超便攜筆記本電腦,以進軍由華碩發掘的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盡管索尼隨后向《商務周刊》否認有此計劃,但也承認他們正在“密切注意”超便攜領域的變化。
從不屑到觀望再到涌入,臺系、美系和日系生產商們都陸續在低價便攜筆記本電腦領域上演這樣的三部曲。EeePC去年10月上市后不久,一向以價格殺手著稱的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就炮轟其不是電腦而是“玩具”。但今年7月,吳海軍宣布神舟將在9月推出基于英特爾Atom處理器的超便攜筆記本電腦。已經在6月初公布Aspire One的宏基,在之前也曾經鄙夷地說“華碩這東西三個月都很難存活”。除此之外,上至全球市場排名前兩位的惠普和戴爾,下至國內的愛國者和萬利達,目前都已經有類似產品在渠道開賣。
但更為重要的是來自老大們的支持。近20年來,英特爾和微軟都是主導PC產業更新換代的“上帝之手”,下游生產商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而代工起家的華碩恰恰是以一款產品讓包括兩大巨頭在內的整個價值鏈條發現了新的市場動向。
華碩剛開始研發EeePC時,英特爾雖然有Classmate PC(學生電腦)平臺,但卻并不看好華碩的方案。華碩不得已找到同在臺灣的威盛電子,AMD負責OLPC“百元筆記本”項目的經理也聞訊趕來,但這兩家芯片廠商卻因為價格問題無法與華碩達成合作。就在EeePC項目陷入停滯時,不愿失去機會的英特爾才答應了華碩的要求(見《商務周刊》2008年第12期文章《EeePC:華碩的無邊界產品》)。
由于微軟不愿針對EeePC提供縮小版的Windows系統,第一代EeePC用的是Linux系統,用戶界面也由華碩自己的軟件工程師開發。在EeePC的用戶界面設計成熟后,華碩特別把微軟的負責人請到公司,讓他們拿回家給家人試用,這使得原來不看好Eee PC的微軟也感覺到壓力,決定加入產品開發。2007年12月開始,Eee PC才開始使用微軟為其提供的縮小版Windows XP操作系統。
是火爆的市場反應給予高高在上的巨頭們以極大刺激。EeePC上市頭兩個月就售出30萬臺,后來又在全球掀起搶購熱潮,曾經創下了網購6秒一臺,電視購物4秒一臺的驚人紀錄。今年第一季度,EeePC幫助華碩在全球筆記本市場連跳兩級,以210萬臺出貨量名列全球第6位,超過了富士通和蘋果。到第二季度,EeePC占華碩整體營收比重已由第一季度的10%攀升至18%。盡管Atom處理器的短缺導致EeePC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量預期目標少了30萬部,但華碩總裁沈振來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年出貨量仍有望超過既定的500萬部目標。
按照此前的計劃,英特爾是準備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低價CPU平臺,但EeePC推出后的市場形勢促使其加快節奏。2008年3月,由英特爾主導召開的移動大會以下一代低價超便攜機移動終端為主要議題,英特爾全球超過130家ODM/OEM前來捧場,聯想、惠普、DELL、Acer、富士通、三星、技嘉、微星、海爾甚至愛國者等消費電子廠商都拿出了低價超便攜筆記本電腦的計劃。4月3日,英特爾正式發布了第二代基于英特爾架構的Classmate PC,并將這一類別的電腦命名為“上網本”(Netbook)。6月3日,英特爾宣布推出專為“上網本”與“上網機”而設計新款英特爾Atom處理器。此前的5月29日,威盛電子也全球首發了賽亞(Isaiah)架構的低功耗X86處理器,命名為“玲瓏”(Nano),亦主要面向低價超便攜筆記本市場。同樣在6月,微軟在臺北Computex 2008上表示,將再次延長Windows XP的銷售期至2010年,這一決定也主要針對“上網機”。這場由第二梯隊的生產商發動的筆記本電腦風潮終于匯流成河。
在EeePC之前,超便攜筆記本電腦往往被看作一種利基(niche)產品。利基戰略是指企業為了避免在市場上與強大的競爭對手發生正面沖突,選取被大企業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但有獲利基礎的小市場作為目標市場的營銷戰略。在全球經濟整體低迷和市場細分的背景下,以EeePC為代表的低價超便攜筆記本電腦反而因勢而起,正向主流方向前進。需要注意的是,代工起家的華碩通過EeePC反過來影響英特爾和微軟兩大巨頭的戰略,這在以前的PC產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這或許意味著,隨著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化和消費化,一種新的消費-生產模式有可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