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節,珠三角農民工退保成“潮”。據統計, 2007年深圳共有493.97萬人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退保的人數為83萬人。也就是說,深圳每1萬個參保的人中就有1680個人退保。
當前,不僅在珠三角,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農民工大規模退保現象。其中的原因是社保關系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有效轉接。為何轉保就這么難?其實,這中間含有地方利益。
首先,由于各地養老保險待遇不同,一些經濟相對發達、養老保險待遇相對較高的地方,出于地方利益的考慮,不愿意外地職工的社保移轉過來,擔心職工在自己地方退休養老,自己會“吃虧”,從而對社保全國統籌和移轉有所抵觸。其次,地方政府能從農民工退保中獲利。按現行政策,退保只能退出個人賬戶中的錢,而企業繳納不超過20%的部分歸當地社保基金共濟所有,農民工一次性領回的那部分保險費只是“小頭”,而“大頭”反而被地方政府所得。以深圳為例,即使按照最低工資800元來計算,企業每年為每個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應是接近1000元,而深圳市2007年退保的有87萬人,即使每個退保的人都只交了一年的保險,也意味著一年里退保的人就把8億多元貢獻給了地方社保。因為退保對地方政府有利,一些地方社保機構愿意農民工退保,有的甚至刻意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必須退保”,主動擴大退保面以獲取利益。
顯然,這種做法嚴重侵害了農民工的利益,使他們晚年無法享受社會保障。而當數量龐大的農民工群體面臨老無所養的困境時,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前社保政策中退保“只退個人繳存部分,不退企業繳存部份的規定”缺乏合理性。試問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的社保費,地方政府有何資格和理由占為已有?這也是一些企業參加社保積極性不高的原因,認為最終“便宜”了地方政府。農民工本是社會弱勢群體,地方政府利用社保政策的不完善,將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的社保經費占為已有,無疑會讓農民工的境況雪上加霜。
當前勞動保障部正抓緊研究相關農民工社保解決方案。我們呼吁盡快出臺更加規范的方案,也呼吁一些地方政府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把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的那部分社保經費也退給農民工,不要再把農民工社保當成“地方糧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