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發生了N多大事,下大雪、大地震、辦奧運、物價漲、股市跌、牛奶門和席卷地球的經濟危機。這些大事,有顛覆生命的,有刺激精神的,有揭示體制的,有滌蕩生活的,也有無微不至席卷每個角落的。
男同事們深入地震災區回來的描述讓我深深震撼,看到那些在災難中瑟瑟發抖的同胞,心里既有同情悲憫,也有感同身受的不安全和緊迫感。在這樣的精神狀態里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感覺似乎衣服是什么牌子真的并不重要,就像《士兵突擊》中許三多所說的,應該用本來不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點“有意義的事兒”,使得同胞、家人和自己在面臨困難的時候,可以更加從容安穩。
26歲的我已不再是一個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父母對我的依賴越來越多,我對他們的牽掛也越來越重。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回父母身邊的次數不及以前了,但電話明顯增多了,更重要的是我更加理解父母了,這讓我們之間的交流更為深入細膩。這個變化讓我覺得自己確實比以前成熟了些,我有責任讓父母今后生活得更幸福。
懂得什么是責任,還要感謝我養的寵物——“狗子”。“狗子”是一只英俊狂野的貓咪帥哥,記得小家伙剛到我家時不怎么吃東西,還總是流眼淚。我就想啊,小家伙是不是真的會傷心啊。過了一個星期,老公實在忍不住了,說小貓病了,你應該帶它去看看,你養它就要對它的健康負責,從那時候起,我明白了,我有責任讓“狗子”過上快樂的生活。所以,2008年我家辦了一場大喜事,我家“狗子”娶媳婦了,媳婦小雅是一只文靜的小貓,小兩口相親相愛。雖然“狗子”因此對我不及以往親密和依賴,很有點“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架勢,但看到小兩口形影不離的快樂生活,我感覺很欣慰。我想這類似做父母的心情吧。
我的成熟除了來源于生活,更多的是源于工作。從2004年年底,還沒畢業我便到報社實習,到現在粗略算來也有4年時間了,一直認為我對記者工作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在《商務周刊》近一年的工作還是讓我捉襟見肘、狼狽不堪,因此在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痛苦和充滿折磨的。
記得剛到雜志社的第一天,主編說,《商務周刊》對稿子的要求與報紙完全不同,甚至需要摒棄報紙的新聞寫作風格,在雜志的稿件中,一定要體現出事情發展的內在邏輯,像偵探柯南一樣找出每件事情之間的關系,并用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每一句話、每一段落要有環環相扣的遞進,而不是一般報紙新聞的并列形式。
我是一個對工作有激情的人,所以到《商務周刊》我仍然帶著這種激情。但是隨著任務一個接一個的到來,問題也隨之不斷暴露,這些問題,有對新聞選題的分析與角度把握,有采訪提綱和案頭工作的準備,有采訪中的觀察與應變,有寫作的邏輯與結構。我的內心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自信心嚴重受挫!每當周末深夜將稿件發到編輯的郵箱后,我最害怕的就是手機響。
對此,我曾多次反思過——曾經固有的工作思維和模式必須全部推翻。我努力地實踐著同事們傳授的各種方法和技巧,雖然問題還沒有徹底的解決,但我仍在努力。每次經受痛苦,每次遇到挫折,我都會對自己說,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我永遠都不要失去希望!就像一位在經受著同樣痛苦的同事對我說,我們要做“野火燒不盡”的堅韌雜草。
很多人都會問,我們為什么而活著,其實答案是綜合的,為自己、為父母、為事業、為了所有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為了這些美好的東西,我們就必然要經歷更多的付出和對痛苦的承受。這些現在的折磨,也就是未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