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后,中國創投行業的發展有一個從過熱到軟著陸和降溫的過程,是一個冷熱輪回的過程,從1998年到2000年也經歷了這樣一個寒冬。從2003年底,創投造就了一批上市公司。2004年以后,有眾多國外創投公司進入中國,我把他們歸結為不同的幾類,他們通過不同方式參與中國投資。模式A是公認第一流的VC,他們在中國都成立了總部,模式B是合資或特許授權方式。模式C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國際性的GP成為中國的LP,以參股形式在中國設立的創投基金,模式D有七八十家,在中國設有代表處,有好項目時用美國的基金進行投資。從2005年到2007年有135億美金投入到中國,今年前三季度有58億美元。
從2007年開始,在金融危機之前,創投開始軟著陸,一些環境因素促使創投業界開始檢討。因為他們在過去兩年對企業的估值太高,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所以進行檢討。另外,他們對企業凈值的調查不夠仔細,投資的條件和估值都偏高,在進入VC比較熟悉的web2.0,虛擬社區、多媒體雜志等項目上花了很多錢,造成過熱,由于創投的軟著陸,所以現在整個投資領域也在發散,不是所有的創投都擠在傳統的領域中。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創投硬著陸了。創投整個產業鏈的三個群體:資金提供者LP、VC和創業者,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去年年底我們估計中國會有3家公司在紐約上市,4家在深圳上市,但今年只有一家實現上市,IPO的大門關上了。這對這些公司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募集資金的計劃可能會拖到2009年甚至更久。
金融危機對創業企業的影響非常大,有幾個解決辦法,一是股權融資,比如可以用20%的股權換300萬美金,但這個機會非常難。第二個是債權融資,就是貸款,尤其對眾多高科技項目,因為他們沒有太多固定資產,無法抵押,金融危機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
巴菲特的名言講的很實際,在潮水高漲的時候,大家都在游泳沒有什么兩樣,但是潮水退下以后。到底誰是裸泳者就會顯現出來。在中國VC牛市期間,許多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在里面很高興,但是現在,我們考慮是不是有裸泳者會現身?比如亞洲傳媒和PPG的例子。現在在創業領域,所謂的裸泳者開始顯現出來了。
紅杉資本對創業者的忠告是:快速反應者可能幸存,在這樣的寒冬中,大家都看不清楚這是一年半還是兩年的延續期。對新創的企業來講,怎么面對金融危機,這里有許多的做法和思考。
第一,這個時間點還要不要再像過去一樣,動輒要增長50%的增長率或者增加產品線?第二、業務模式要做調整,原來圈地占地的策略現在是不可能實施了,現在賺錢是第一,任何企業活動如與贏利無關的都放在一邊。第三,企業融資貸款很難,只能從公司內部創造資金。節流就是少花錢,開源是如何更有效周轉資金。如果外來的融資不可能,如果與銀行貸款不可能,就靠節省出來的錢,撐到能夠從外面拿到錢的那一時刻,不管是一年還是兩年。
我蠻喜歡一首歌曲是林強的《向前行》,是的,我們還要繼續往前走,國際化是過程,本土化是目的。中國創投這幾年的發展,已經非常國際化了,因為資金在海外,投資也在海外,現在這種模式也在調整,因為創投是很本土化的事情,在實現本土化上其實有許多的挑戰。整個創投活動應該是依靠整體的經濟環境,在這方面,中國絕對是世界最穩定的,中國政經穩定的環境對創投產業的長遠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