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特別是未來國際合作中的環境問題,這是瑞典政府的核心工作重點,我個人也曾參與此類實際工作。1972年時,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我們舉行了第一次與人類環境有關的大會。這次會議上,我們把環境問題放在全球議題上。當時,我們瑞典首相說到:“談到人類環境的時候,沒有一個獨立的人的未來。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未來是共同的,是所有的人的未來,讓我們攜手起來,讓我們共創未來。”
當時,我們就達成了共識,環境問題是全球性問題,必須要加強合作來共同治理,這個工作得到了當時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支持,因此中國環保總局在斯德哥爾摩會議之后就建立起來了。
城市發展非常快,伹發展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消耗了大量資源與資本,人們消耗了更多的資源,也使用比以往更多的原材料。同時,全球氣候變暖使得冰川溶化,使得我們遭受了一些極端天氣,并且提高了海平面,使得在海邊生活的人或者是國家都遭遇了危機。現在大部分的國家和政府,都極為了解我們目前的風險所在,如果我們不采取及時的行動,會帶來許多的代價。許多政府已經圍繞這個問題制訂其國家政策,我向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致敬。
我們必須確保一個綠色的未來,許多人相信這個環境政策是成本高昂的代名詞,并且會帶來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但事實上,完整的,完善的環境政策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清潔的技術,這些清潔的技術是保證商業成功的關鍵,現在中國政府和中國經濟正在從一個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發展模式,轉變為更綠色的發展模式。
環境對于我們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是一個機遇。我們的國家瑞典已經在過去數年當中,取得了很多的環境方面的成果。我們國家的環保政策也經歷了一個慢慢進化的過程,從基本的控制污染的方式,轉向一個比較復雜縝密的綜合性政策,既確保經濟和行業的活力,同時讓環境與社會方面也得到持續發展,另外我們還循環使用各種產品和能源,提高生產效率,并且減少廢物的排放。
1990年我們通過并簽訂了《京都議定書》,到2005年我們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減少了7%,瑞典的經濟同時也增長了36%,我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已經大大降低了。去年瑞典對外提供的援助已經達到我們GDP的1%,在我們的對外政策中,環保方面的目標也是在所有合作項目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也在各種國際談判中,極力倡導環境問題的重要性。
在控制有機污染物方面,我們通過《斯德哥爾摩條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一些主要的環境挑戰是與我們在城市化方面的進程聯系在一起的,去年我們首次看到,全球城市人口超過了農村人口,城市化已經大大影響了環境,因此我們的政府積極支持聯合國在這方面的一些行為或者是項目,比如在南京主辦的支持聯合國在內羅畢的人居環境項目。
瑞典非常重視與中國進行技術方面的交流,在未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習中國在應對環境挑戰方面的一些經驗。中國和瑞典的最高層已經簽署了三個關于環境的合作協議,其中一個是與中國的發改委簽的,另外一個是與環保部,第三個是與住房與城市建設部簽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政府間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協議,這也說明我們重視企業在環保方面的作用。
還有一些條約是分享我們在可持續技術與實踐方面的一些經驗,比如我們將與河北省唐山市合作建立大約50萬人的一個國際生態城市,另外一個例子是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制造生物氣體的項目,項目通過處理廢水中的淤泥制造生物氣體作為可再生能源。
今天我們所要面對的挑戰,代表著明天我們的機遇。我所想到的是,環境,這不但是需要投資的部分,也是帶來機遇和成果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