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十年中,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中國企業也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企業。從最初的作坊式白手起家的經營,到資本技術的不斷積累,從經歷股份制改造到企業上市,中國企業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走過西方企業用一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業奇跡。
今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對于國家來講,意味著將要做出改革開放策略如何向深入發展的決定,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關乎命運與前途的一個轉折時刻。這從當前中國制造業的世界影響力可以看到,一方面全球化將中國企業置于更大的競爭環境中,中國企業必須要和許多有百年歷史的跨國企業進行競爭,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環境中,中國企業的這種制造優勢在逐步喪失,我們的核心能力與我們的跨國企業同行差距很大。目前我國達到全球競爭水平的企業大多集中在壟斷性或者資源性行業里,而很少在競爭性行業,尤其是消費產品領域。
變革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必須做出的戰略性思考,走國際化發展道路,是我們許多企業在這個時期做出的戰略調整。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充滿著艱辛與挑戰。但不經風雨怎么見彩虹,對我們這些胸懷世界夢的中國企業來講,更是這樣。
拿TCL來講,我們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最早的代工生產,到在發展中國家建立自由品牌與網絡,再到2004年通過跨國的兼并,進入歐洲和美國市場。一路走來,TCL的發展,經歷了巨大的挑戰和考驗。經過這些歷練,TCL已經在國際化的艱難挑戰當中開始走出來了。2008年第三季度,TCL多媒體前三季銷售是179億元,同比增長27%,我們液晶電視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224%,TCL通訊也取得連續十個季度經營型贏利。更重要的是,國際化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勢能,為我們企業輸入了新鮮血液。
這不僅表現在有形層面,比如技術管理和人才,更在無形層面,我們在國際化的洗禮中積累起了經驗和能力,使得我們能夠初步建立起適應國際競爭的核心能力,同時也增強企業應對未來風險、挑戰的信心。
從國際化中,TCL獲得了四方面的能力提升。
首先是建立具有主導產業的全球業務架構。我們根據自身的優勢,國際化目標,逐步完成在各個市場的國際化布局。通過全球布局提高了在全球電子產業當中的競爭力,2007年我們的彩電全球銷量達到150多萬臺,成為全球彩電業的一個主要的競爭者。
其次是提高了全球經營管理的能力。在國際化探索中,我們依照國際化經營管理的要求,進行企業內部組織和管理體系的改善,進行經營模式的革新,以歐洲為例,歐洲多媒體業務在重組以后,我們建立起以大客戶為主,直接配送、代理、直銷為特征的無邊界集中式管理。這使得歐洲業務在2007年9月扭虧為盈,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再次,這種跨國并購化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目前以TCL工業研究院為核心的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和專利管理體系已經初步成型。同時,也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知識產權管理流程和系統。2007年TCL自主研發動態背光技術與液晶自然光技術,2008年我們開發了全球首創高清影像互動電視產品。
最后,國際化完善了TCL供應鏈。我們利用公司在速度、效率、成本控制的優勢,通過采購、物流的整合,提高各環節的運作效率,嚴格運作各區域市場的運作成本,將企業的競爭優勢從國內延展到全球。
當前的金融危機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新一輪世界經濟周期的調整,恰恰是發展中國家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時機。
中國企業在未來三十年中要始終認清目標和道路,堅持國際化戰略不動搖,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思維到管理方法都要進行適應全球化經營的變革,形成全球化思維和培養國際化人才,提高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同時,中國企業還要致力于樹立中國品牌的國際化形象,引領中國品牌真正從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