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企業最初從做西裝開始,經過二十年發展,已經從單一服裝產業到成立以資本為紐帶,金融控股參股的多元控股產業集團。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十年之內成為國際一流或者是次一流的多元化控股產業集團,成為中國500強民營企業。
我們能走到今天,主要靠的是變化和創新。第一是品牌創新,1989年中國還沒有服裝品牌的概念,我們就提出了服裝品牌和多品牌國際化等集團化戰略,目前杉杉旗下有25個國內、國際品牌。我們不能排斥外資,所以我們與國際一流的企業在國際上合作,我們下一步準備在服裝領域,聘請國際CEO。最近我們與一個日本非常有名的企業合作,希望他們來中國參股。
杉杉總部1998年遷到上海,目前擁有兩個發改委重點示范項目,四個國家863項目。我們還有資源戰略,在我們投資的項目中,還有礦產,包括銅礦、鉬礦,我們收購了哈爾濱銅業集團,在這個行業中我們的排名也是靠前的。
其次,我們還有產業創新,產業創新也是集成創新的重要載體,我們的轉型和創新始于1996年,在改進服裝業后,我們認為應該在金融投資產業發展,于是參股了寧波銀行。另外,杉杉科技已經成為松下、索尼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受寧波市政府的邀請,杉杉在2003年建成了一個大型科技產業園,經過5年半的運作,已經有200多家企業入住科技園,我們在2006年又揮師北移,成立了廊坊科技谷。到目前為止,已有20多家企業落戶廊坊科技谷,整合了北京周邊的天時、地利、人和。
第三點,我們杉杉最有特色的就是技術創新。今天有大眾汽車成為中國業內翹楚,說到奇瑞汽車,我個人認為它的機制是國有體制。反而像比亞迪,是我非常佩服的企業,他在電動汽車方面掌握了核心技術。
我們注重引入創業的職業經理人進入企業,大家有福共享,這樣才能可持續地發展。在中國的企業里面,許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已經采用這樣的方式。我們的方式更開放,什么樣的條件都可以給他,如果你確實有很高的水平,給你控股51%也可以,我們非常相信這個機制可以保證我們渡過一個又一個困難。有些中國大型企業和民營企業最后以失敗告終,我個人認為原因還是在于胸懷和機制,你想當老板,想賺錢,別人的利益也是一樣的。
明年所有的企業,包括杉杉在內,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時候我們要探討怎樣渡過難關。通過我們20年的產業結構轉型,我們感覺到這個行業有波折,另外一個行業就起來。目前的經濟危機不是代表所有的行業都出現危機,關鍵是你有沒有把握趨勢,未雨綢繆,高瞻遠矚。
現在的國家產業政策一定要為未來的5年、8年著想,眼前要顧,但是要牢牢記,中國的大型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我們產業調整不夠充分,我們沒有進入附加值高端的領域,如果我們在產業的低端,一定會被淘汰,受欺負。
關鍵是國家現在恢復了國有企業的信心,4萬億投資大多是給國有企業的,那民營企業怎么辦?大量的民營企業是完成了60%,70%的信心恢復。政府政策承諾的東西,不能變,要把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
對此我提出,我們最擔心不是你給我們企業最優惠的待遇,你給國有企業怎么樣,就給我們怎么樣,我們企業已經具備抗風險的因素。第二個,當地政府簽訂的協議,有沒有可能公證,有最終法律訴訟的條件。比如我在西北的企業,可以在東北打官司,而不是在所管轄地區打,因為當地的法院肯定幫當地政府。
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民營企業怎么投資呢?所以我認為把民營企業的信心激發出來,關鍵是政策的問題,把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樣看待,而不是讓他們自生自滅,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對將來也非常重要,我雖然說的話題很沉重,一些領導也不愿意聽,但是我們愿意為國家的創新發揮自己的作用和貢獻,我們旗下也有幾萬人的職工,我們為他們解決就業,希望國家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感謝各位聽我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