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北京的夜空月朗星稀。與外面萬家燈火交相輝映的,是人民大會堂里記者們不斷閃爍的閃光燈。此時站在他們面前的是俄羅斯新任總統梅德韋杰夫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而在兩國首腦面前的,則是魁梧剛毅的俄羅斯勇士們。
“你們不辭辛勞、不畏艱險、全身心地投入到地震搜救當中去,營救出了被掩埋了127個小時的一名中國婦女。你們的行動不僅體現了人道主義的偉大精神,而且體現出了俄羅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我代表中國人民深情地感謝你們。”接受胡錦濤主席真摯感謝的俄羅斯勇士們當之無愧,因為他們是四川汶川地震俄羅斯救援隊的隊員代表。
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全國大半地區亦有明顯震感。此次地震被稱為是人類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救援工作困難重重。5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宣布:“中國政府已同意日本政府派遣專業救援人員赴四川地震災區協助救援行動。”5月16日,秦剛再次表示:“中國政府本著鄰近、快捷原則,已同意俄羅斯、韓國、新加坡三國政府派遣專業救援人員赴四川地震災區協助救援行動。”這是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在特大自然災難后,首次接受外國專業人員的救援。
生命是有尊嚴的,我們應該讓他們走得有尊嚴些!
5月16日凌晨,俄羅斯政府組織的49名地震救災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搜救人員和醫生,乘坐一架伊爾-76運輸機飛往中國四川。他們于16日17點40分左右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根據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安排,俄羅斯救援隊一下飛機就立即趕往了地震重災區綿竹市漢旺鎮。在那里,俄羅斯救援隊認真勘查、搜索了17處地方,在確定沒有生還者后,他們又于17日上午11時30分抵達都江堰,并馬上開展搜救行動。

與先前在漢旺鎮的情況類似,先后搜索了3處坍塌的廢墟后,俄羅斯救援隊始終沒有發現生還者。在指揮部的安排下,他們又向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區的10號宿舍樓進發。根據居民提供的線索,那里有生還者。
救援隊趕到現場后,先是用四條搜救犬在廢墟中排查,而后再用生命探測儀找到被掩埋者的具體位置,并獲悉其生命情況。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在手中先進設備的幫助下,于5月17日晚上21時開始施救工作,并在16分鐘后救出被困在塌陷的一層和地下室之間的一位61歲婦女。從地震發生到成功獲救,這位婦女一共被掩埋了127小時,是本次國際救援隊解救出的唯一一名幸存者。她的順利脫險不僅是生命的奇跡,也是對俄羅斯乃至全體國際救援隊辛勤工作的慰藉和肯定。
事實上,17日下午與這位幸存者一起被發現的,還有一位罹難者的遺體。當晚21時,搜救人員同時對幸存者和遇難者遺體展開救援。與快速解救出生者的順利相比,在對這名遇難者進行施救時,俄羅斯救援隊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這位罹難者是在坍塌樓房的一樓過道里被發現的。因為在逃離宿舍樓的過程中被坍塌房屋卡住擠壓致死,他的遺體一直保持著站立姿勢。遺體的四周被各種物品死死堵住,留給救援隊的搜救空間只有狹窄的通道,而此時的宿舍樓更是處在嚴重開裂、傾斜,隨時都有再次垮塌的危險。
面對這樣復雜且困難的搜救環境,而搜救對象又是已無生命跡象的遇難者遺體,俄羅斯救援隊隊員本著對生命的尊重,義無反顧地開始了危險的“施救”行動。
感動于救援隊員對生命的不拋棄、不放棄,人們聚集在搜救現場附近等待著“施救”成功的好消息。在那里,人們聽見有沉悶的敲擊聲和尖銳的電鋸聲,不斷從樓道口、樓梯間傳來,渴望在第一時間知道結果的迫切表情,涌現在維持現場秩序的工作人員臉上。
這樣的危險作業一直持續到18日深夜1點左右,但卡住遺體的斷石還是沒有清理干凈。由于天色已晚不適合搜救工作的繼續開展,不得已,俄救援人員只能收工。18日早上7點多,俄羅斯救援隊再次展開了新一輪的“救援”行動。當日13時28分,堅毅的俄羅斯人終于清除了所有阻礙,在遇難者罹難130多個小時后,將其遺體完好“解救”了出來。
“生命是有尊嚴的,我們應該讓他們走得有尊嚴些。”事后,一位俄羅斯搜救隊員這樣說。
5月21日凌晨3點左右,俄羅斯救援隊的搜救人員乘機返國,但隊伍中的醫護人員全數留在成都,合并入20日抵達的俄羅斯醫療隊后,他們又迅速趕往彭州市展開救援。
不僅僅是俄羅斯救援隊,捍衛生命尊嚴是每支國際救援隊恪守的信條。5月16日下午17點,兩架大力神飛機載著新加坡救援團降落成都雙流機場,一行由55人、3輛救援專用車輛和4條搜救犬組成的救援隊馬上趕往什邡市紅白鎮。到5月21日,新加坡救援隊共找到5具遇難者遺體。新加坡救援隊新聞官陳義強少校遺憾地向記者表示:“雖然沒有救出生還者,但是我們找到了5名遇難者的遺體,并給了逝者以最高的尊嚴。”
希望,永不放棄
在給予死者尊重的同時,國際救援隊的隊員們更是在和死神賽跑,爭分奪秒地尋找生之希望。
5月15日東京時間18點10分,一架航班號為JL789的航班載著以外務省國際協力局國際緊急援助科長小泉崇(Koizumi Takashi)為隊長的救助隊第一批31名成員,從東京成田機場出發,于21點05分抵達北京,并在次日凌晨2點左右到達四川成都。“日本政府是在15日上午接到中國政府援助請求的,當天就派遣救援隊到達中國。”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中國事務所工作人員告訴《商務周刊》。他們的出現為國際救援隊伍的相繼到來拉開序幕。
披星戴月的日本救援隊于5月16日上午9點45分抵達距成都400公里的青川縣關莊鎮。由于山體滑坡道路阻塞,隊伍原地待命。

與此同時,JICA 根據日本政府的決定,派遣出了第二隊國際緊急援助隊,成員包括來自警衛廳、消防局、海上保安局、JICA等機構的29 名隊員。他們于16日東京時間13點30分乘專機從東京成田機場出發,17點55分抵達成都。隨后與當地的JICA中國事務所干部及救助隊第一隊匯合,組成共計61人的日本救援隊。
16日下午,救援隊第一隊到達了第一搜救現場——青川縣城解放街。等待他們救助的是被掩埋在青川縣中醫院家屬樓坍塌廢墟里的宋雪梅和她剛出生75天的女兒。隊員們利用手中的微型攝像頭以及巖石切割機等先進設備,在抵達現場后即迅速確定了被埋者的大概位置。
不幸的是,傍晚時分,生命探測器就已經沒有探測到生命存在的跡象了。但日本救援隊仍然不放棄的通宵搜救,隊員被分成3個班次輪替工作。隊長小泉崇在現場對記者說:“目前,受困者的生存希望應該說很低了,但即便這樣,以前也有在這種時刻救出生還者的先例。”
5月17日早晨7點25分,母女二人的遺體被日本搜救隊員用雙手挖了出來,全體人員肅立向遺體默哀。
5月17日晚23點,日本救援隊車隊在余震中進入了地震重災區四川省北川縣。兩只救援隊在會合后分別到曲山鎮北川第一中學和附近街道及曲山鎮中心地區展開搜救工作,但未能發現幸存者。21日凌晨,日本救援隊員帶著些許不甘和對罹難中國人民的哀悼乘專機返回日本。
“第一批派遣的搜救人員共有61名,分別來自日本警察廳,海上保安廳,消防廳等機構。從5月15日到5月21日在青川縣和北川縣共發現了15具遇難者遺體。”日本醫療隊副團長加藤俊伸(KATO TOSHINOBU)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說。
5月16日下午18點40分,緊隨新加坡救援隊到來的是韓國救援隊。這是一支由47名國際救援專業人員和數名官員組成的專業搜救隊伍。隊員們深知救援時間緊迫,按照韓國救援隊隊長金永錫在首爾啟程前所說的:“韓國救援隊抵達成都后將立即趕往救災現場。”他們一下飛機便立即奔赴什邡市鎣華鎮展開搜救工作,共發現罹難者遺體26具。
愛無界亦深遠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說“仁者愛人”,渴望博愛的先哲尚不知世界上還有除中國以外的地區和人種,“博”亦有限。如今的我們深刻地感悟到了愛之博大精深。在地震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海藍色眼眸中對生命的關切和敬重,耳邊不諳的語言傳達出同樣的訊息:“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努力到最后一刻。”(日本救援團團長小泉崇)
這已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自救,而是全世界關懷的集結。整個世界和中國站在了一起。
5月1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由民主黨參議員博克瑟和共和黨參議員穆考斯基共同提出的一項決議案:對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表示哀悼和慰問。
次日一早,布什夫婦在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夫婦的陪同下,在中國使館向地震遇難者默哀,并在吊唁簿上留言。“我和夫人勞拉代表美國人民向遭受地震災害的中國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布什寫道,“在這個悲痛的時刻,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并為中國地震遇難者及其親人祈禱。”
同樣是5月20日,英國首相戈登·布朗、英國反對黨領袖卡梅倫和英國外交國務大臣馬洛赫·布朗先后來到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吊唁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者。在1分鐘的默哀后,布朗表示:“此時此刻,英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英國政府將盡一切努力向中國提供援助。”
兩天后,大洋彼岸的日本,同樣上演著大愛無界的感人場面。5月22日,由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亞洲的未來”論壇在東京開幕。晚上,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率領6位大臣和與會的多國首腦及部長在赤坂王子飯店共進晚宴,日本媒體稱之為日本政府的“國宴”。“我們需要互通災害信息,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開展相互的支援,無論是物質還是人員的支援。作為鄰國,都是十分需要的一種互助。”福田康夫表示。在這場“國宴”上,人們三次哀悼中國汶川大地震遇難者。
來自世界的深情厚誼,地震災區人民有著最真切地感受。從5月13日開始,運送俄羅斯、日本等國家提供的帳篷、飲用水等救災物資的專機陸續從各國出發,他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四川災區。聯合國系統5月21日正式向中國呈交800萬美元賑災支票,次日繼續向地震災區輸送可供13萬人救治的醫療用品。5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抵達汶川縣映秀鎮察看災情。
不僅如此,德、日、俄、意等醫療隊也已全部抵達災區開展醫務救援工作。“醫療隊是5月20日到達成都的。第二批醫療隊是在接到中國政府救援請求后28小時內到達的。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協助中方人員的救治工作。”加藤俊伸告訴《商務周刊》,“第二批的醫療隊總共有23人,其中有4名醫生,其余還有護士、各種專業醫師等。這23名人員現在主要是在成都華西醫院急救部門和ICU急救外科工作,此外還會協助一些外來人員的緊急急救,比如ICU、透析、婦產科等部門。”
對于未來的援助,加藤俊伸表示:“防疫工作今后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目前的階段,我們醫療隊還沒有直接參與到防疫工作中去。如果中國政府有此方面要求的話,我們會討論進一步的工作的。”
如果說之前圍繞拉薩騷亂和奧運火炬境外傳遞,中國和西方社會之間的不信任感有了一次集中爆發,那么此次抗震救災,來自國際社會感同身受的友愛和幫助,也讓中國人大受感動。日本救援隊員面對遇難者遺體集體肅立的照片在中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即使一些平素較為仇日的網友也寫出了“中國人永遠感謝你們”這樣的語句。
2008年,中國與西方的關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突然爆發的相互指責和批評,因為一次突發的大災難而將兩個世界重新拉到了一起。有媒體寫到:“雙方找到了一個共同的價值取向——對人的生命的終極關懷,對勇敢、無私、堅忍不拔等人類美好品格的共同敬重,這種共同情感也許能夠成為雙方增進了解、彼此融入的重要一步。”當然,未來東西方的文化和利益沖突仍不可避免,差異仍然是這個多元化世界的常態,但至少我們知道,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之中,我們都是同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