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2008年第一財經——中國社會責任榜”活動之“思想盛宴”上海論壇上,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關志華向與會聽眾再次介紹了巴斯夫的“責任關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我們作為140多年的企業,我們在中國有120多年的歷史,為了實現一定的平衡,我們有三個底線。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的保護和社會的責任,這三個東西完全是平衡的,我們不可能說單是在這里,在經濟所在地注重我們的利益,我們也要考慮我們在所在地的生態保護,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平衡發展?!弊鳛楸槐碚玫钠髽I社會責任典范,關志華強調了巴斯夫的平衡發展理念:
在污染防治上,巴斯夫提出“一體化設計預防污染”,從生產設計之初到生產過程中,積極地處理相關廢水、廢棄排放物,積極樹立綠色化工新形象;在社區意識上,巴斯夫本著“全世界化學工業共享一然向好,特別是在某些地區(比如重慶)。
房地產業目前面臨的困難
最新的進展表明房地產行業面臨極大的困難。特別是自2007年第三季度房地產緊縮措施出臺以來,商品住房銷售面積急劇下滑(圖表二)。然而另一方面,已完工及在建樓盤的建筑面積卻未見下滑。這說明,未來幾個月內,房地產市場供應過剩的風險將日趨放大。
盡管銷售低迷,但各大城市的房地產均價依然穩固,盡管也有零星的證據顯示,幾個城市的某些住宅小區的房價自今年伊始便開始下跌。如果房地產銷售持續低迷,那么遲早將會表現為房地產投資放緩,如上所述,這將對經濟其他行業帶來更廣泛的負面影響。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房地產開發商被迫降價,較低的價格將會提高住房購買力并重振購房興趣,從而刺激房地產銷售。實際上,中國一些大型房地產開發商近來的降價得到了購房者的積極響應。這種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商將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換來銷售上漲。由于普遍認為開發商存在了相當豐厚的利潤空間,因此利潤縮水不會對他們的投資熱情造成太大打擊。如果房地產業的投資增長能得以延續,這一行業仍將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引擎。
然而,實際情況未必像上面描述的那么好:即便降價,房地產銷售仍有可能繼續低迷。這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房地產價格果真存在由強烈的投機需求引發的泡沫。這樣一來,房地產降價只會進一步削弱購房興趣。此外,大量房地產開發商也有可能因此而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房價泡沫?
房地產業能否成為增長引擎,似乎歸結為兩點:房地產價格是否存在即將破裂的泡沫;市場情緒及承受能力是否在惡化。
住房購買力是被普遍用作評估房地產價格是否過高以致成為泡沫的關鍵指標之一。與家庭收入相比,房價自1997年以來已經大幅下跌(圖表三)。雖然相對住房購買力在2004年至2005年間稍有惡化,但之后又有些許改善。因此,盡管人們對于近年來的房地產價格快速飆升眾說紛紜,但2003年以來的住房購買力基本維持穩定。換言之,今天的房地產均價并不比5年前更高,因為相比較而言,名義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長速度更快。
然而,一些市場觀察家辯論說,住房購買力沒有隨時間急劇惡化并不一定說明不存在房價泡沫,在這一點上,房價—收入比(HPIR)理應是更恰當的指標,它衡量的是絕對住房購買力。實際上,2003年至2008年問,中國的房價一收入比的平均值在8倍到9倍的范圍內,遠高于3倍到6倍這個已公認的標準。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常被引用的房價收入比的“國際標準”主要以發達國家及中高收入國家的數據為基礎。世界銀行對96個國家及地區的調查顯示,發展中國家及低收入國家的房價收入比往往高于發達國家及中高收入國家(圖表四)。
2005年到2007年,中國城市家庭年均收入約為4400美元,據我們測算,這大致相當于1998年3500美元的水平。將中國的收入水平與世界銀行的調查結果相比,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房價收入比并沒有與扣除各國收入差距后的國際標準相差太多。
總體來說,今天中國城市居民的住房購買力與過去四五年相比并未急劇惡化。盡管中國的房價一收入比很高,反映出較低的絕對住房購買力,但這與大多數像中國一樣的發展中國家的標準相一致,這并不能為房價泡沫論提供論據。
解讀中國看似過高的房價—收入比
在我們看來,由于存在一些有中國特有的因素,中國的房價一收入比可能夸大了低住房購買力的嚴重性??鄢@些因素后,房價將比目前的房價收入比所顯示的更加易于承受。
這背后至少有兩個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中國家庭收入增長整體強勁,預計這種增長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保持不變。2002年至2007年間,中國城市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年均增長率約為12%,遠高于很多新興市場國家,更不用說發達國家了。算入可預見的未來的快速收入增長,中國“收入增長調整后的房價 收入比”(IGA-HPIR)(即收入增長持續強勁而購房價格固定不變)將在購房后的幾年內急速下滑。我們認為:當估測一個像中國這樣快速增長的經濟體的住房購買力時,“收入增長調整后的房價 收入比”(IGA-HPIR)是一個比房價—收入比(HPIR)更加適用的指標。

發達國家3至6倍的房價收入比標準理論是基于這些國家預期收入的增長,在估算中國的IGA-HPIR時,我們用的是中國同發達經濟體間的預期收入增長差額。如果我們假設中國的名義家庭年收入的增長率比發達國家高5個百分點(從過去5到10年的歷史紀錄看來,這不是一個過高估計的假設),在中國,今天買一套房的平均房價一收入比將從2007年的8.3倍降至5年后的6.5倍。
第二個有助于解釋看似過高的房價一收入比的有中國特色的因素是,相當高的住房擁有率以及強烈的住房升級需求。中國的住房擁有率高于80%,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物。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絕大多數的職工住在公房里,這些公房后來被私有化并以非常大的折扣——有時甚至免費——出售給這些職工。在這種背景下,非同一般的高住房擁有率是過去計劃經濟畸變的結果,而不是市場經濟的自然產物。
大多數公房,特別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公房,質量很差,中國的也不例外。近年來家庭收入急劇上漲,這也是為什么盡管在住房擁有率已經很高的情況下中國人仍然有強烈的住房升級需求。我們估測,近年來至少有30%的住房需求源自住房升級需求。而其首付款往往來自出售第一套房的收入。換言之,大約30%的購房者已經有相當大的一筆房款——來自國家公房私有化之后的財富轉移,這使他們不必動用現在的收入即可支付首付款。
而在發達國家,情況則大為不同,它們有健康運轉的房地產市場,不存在被抑制的住房升級需求。我們假設,購房者出于住房升級的需要,首付40%,而這些首付款完全來自第一套房的銷售收入。通過調整住房升級需求這個特殊因素之后,我們估測中國的房價一收入比能夠從目前的8.3倍降至7.3倍。
綜合考慮到以上兩個中國特有的因素,我們估計調整后的住房—收入比將在5.7倍左右,遠低于目前的8.3倍。
若無泡沫,何來緊縮措施?
2006年以來,中國官方就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緊縮措施來抑制快速上漲的房地產價格。但是,如果住房購買力不成問題,而且也不存在房地產泡沫,那么為什么從一開始控制房地產價格就被擺在如此重要的政策高度呢?
我們認為這些緊縮措施的目標是解決收入/財富差距這個社會問題,而不是針對從經濟金融角度出發的實際意義上的房地產泡沫。原因在于:
在測算房價收入比時,我們使用的是平均家庭收入。然而,當我們把潛在的收入差距也算進來時,卻發現中低收入家庭的實際承受能力非常低。如圖表五所示,中上收入家庭的調整后房價—收入比低于5倍,而中低收入家庭則遠高于6倍。如果在6倍處劃一條分隔線,那么以目前的房地產價格水平而言,中國只有40%的城市人口可以買得起房子,而其余60%則買不起。
當平均住房購買力并非癥結,而中低收入家庭這個大多數群體買不起房子,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時,管理當局自然要為此感到憂慮,并且希望采取政策行動放緩價格上個聲譽的原則,積極創建和諧友好、安全環保和互幫互助的社區氛圍。
但是,“安全環保的和諧社區”,這對于居住在上海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BACC)附近的徐美芳女士,卻是個陌生的字眼。
“健康情況太糟糕了。我是乳腺癌;隔壁一個肝癌;住在前面一家,膀胱癌;再隔壁一個是子宮與膀胱癌;再過去一個是肺癌……都懷疑和巴斯夫的污染有關,但到底是空氣里面的還是飲水里面的,我們也還沒有證據?!毙烀婪季従彽卣f,“咱平頭老百姓能有什么辦法呢?”
神秘的排污口
在徐美芳居住的北新村附近,具體來說,是巴斯夫專用碼頭的東側,黃浦江的北岸,有個神秘的排污口,排污口附近無任何標志牌指示所排污水的來源。沒有人能確定該排污口的主人到底是誰,但經常在深夜,排污口流出混濁的廢水。

2008年4月11日夜晚10點30分,帶強烈刺激氣味的廢水再次排出。守候多時的綠色和平組織工作人員取得水質樣本,送去SGS通標公司上海實驗室化驗。檢測結果中的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與總有機碳的數值證明了水樣被高度污染,而14種有機毒物在水樣中被發現,進一步證明該水樣是受到典型的工業污染。
“單從這排污口,我們并不能斷定上海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BACC)就是村莊的污染源?!?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劉立燦客觀地說,“這個排污口是沒有所有者標識的,因此我們多次發郵件聯系BACC的相關負責人詢問?!?/p>
BACC的高級部門經理朱磊回復了綠色和平的郵件,但每次都避開排污口位置的細節,只是和她的老板一樣,不斷強調巴斯夫應用化工在全世界使用了同樣的標準,遵守了中國的法律法規。
但長期在此工作的碼頭工人堅持認定這就是BACC的罪證。在上海浦東新區,黃浦江的這段流域上,上海農藥廠已經停產了好幾年,一家是很少生產的農藥廠?!鞍退狗蛭廴疚锏奈兜篮苤睾苤亍!毙烀婪颊f,“我們能夠分得清楚什么是巴斯夫污染的味道,哪些是農藥廠的味道。近些年,都是巴斯夫的味道。”
不信任也來自于BACC長期的不良表現。在北新村村民徐美芳與她一位姓趙的女鄰居記憶中,巴斯夫工廠在生產時,漫天飛舞紅色顏料顆粒,西新村的兩個魚塘都是綠色的,上面漂浮著一層厚厚的顏料。但相對于一再發生的有毒氣體泄漏事件,這還是小問題。
1998年6月7日,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助劑車間發生丙烯酸乙酯氣體泄漏事故,白色刺激性氣體迅速襲擊了鄰近的村莊。“村民頭疼得像要爆炸,一些有支氣管炎的村民因為呼吸困難而被緊急送往醫院?!北毙麓宓尼t生周忠良描述那天的痛苦,“500多名憤怒的村民浩浩蕩蕩地挺進并占領了巴斯夫的辦公大樓。最后,當時的BACC總經理哈羅德出面,誠懇道歉,承諾類似事情不會再發生,并提出了賠償措施。但后來絕大部分措施又都沒了下文。”
2004年10月29日下午6點和10月30日上午11點,巴斯夫工廠又發生了黑煙事件。村民們再次跑去找巴斯夫的工作人員。得到的仍是“誠摯的道歉和承諾”?!?007年,再發生一次工廠鍋爐爆炸,刺鼻的氣體立即彌漫于附近地區。交警不得不出動封路,過了一兩個小時,味道才淡了下來?!蔽餍麓逡晃恍正彽拇迕窕貞浀?。
與綠色和平的“迂回戰”
“我們公司里面任何人都不會回答有關綠色和平的任何問題!”巴斯夫(北京)企業傳播部的田麗君對《商務周刊》強調到。
對巴斯夫來說,綠色和平的質詢像一個噩夢。
2007年11月,巴斯夫收到了來自綠色和平的企業環境信息調查問卷,巴斯夫肯定地給出以下的答復:在巴斯夫的官辦網站、年報等里有環境信息的披露,具體到排污口位置、數量等,并給出的相關官方網站的連接。
“但我們在其給的鏈接中只看到了一個2012年環境保護的目標,并沒有我們所要的信息?!眲⒘N告訴《商務周刊》,他們又發郵件給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關志華,希望能得到相關企業環境信息,但沒有回音。
今年4月,綠色和平發布了《企業污染物信息公開狀況調查》。該報告指出:包括德國公司巴斯夫在內的13家世界百強跨國公司,在污染物排放信息公開方面對中國有雙重標準的行為。
巴斯夫隨即公開否認:“巴斯夫定期在全球報告中發布環保信息,所有數據都以同一標準在世界各地采集,并由第三方機構審計”……巴斯夫在全球和中國執行同樣的標準?!?/p>
但緊接著的那次水質調查行動,綠色和平發現了給徐美芳等村民帶來惡劣的生存條件甚至疾患的那個神秘的排污口。綠色和平多次與BACC聯系,要求其公布其具體的排污口位置等詳細的環境信息。遭到拒絕后,綠色和平人員在浦東新區環境保護和市容衛生管理局官方網站“浦東環境”環保動態欄目中看到有對巴斯夫應用化工開展調查監測的公告,遂聯系浦東新區環保局,遺憾的是環保局并沒有保留當時的紀錄。綠色和平又向環保局申請查閱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的企業環境信息,但巴斯夫方面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同意環保局向中國公眾透露自己的環境信息。
此后,綠色和平在自己的官方網站發起“致信巴斯夫首席執行官,請他公開環境信息”的活動,希望以此給巴斯夫一定的輿論壓力,加快其公布環境信息的時間表。8月底,綠色和平向上海市有關部門提出行政復議,認為企業環境信息不是商業機密,要求政府公布巴斯夫的企業環境信息。而復議結果要在10月底才能出來。
環境信息是不是商業機密?
“巴斯夫在德國、美國和加拿大都自愿主動地通過官方網站,直接向公眾公開其詳細的污染物排放信息,而它在中國所有15個獨資和合資的生產型企業卻無此信息。”劉立燦質疑到,“為什么同樣的信息在其他國家可以主動直接向公眾公開,在中國就成了‘商業機密’?以這樣的理由把中國公眾的知情權擋在門外,是不能接受的。信息的不透明導致了污染問題沒有辦法找到源頭和解決方法,對社區環境和居民健康毫不負責?!?/p>
在這方面,跨國化工巨頭顯然有空子可鉆。中國目前在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方面的立法的確滯后,沒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機制?!?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也存在漏洞?!掇k法》只是強制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公布其環境信息,而不在黑名單的巴斯夫,確實有選擇公開或者拒絕公開的權利?!北本┲凶陕蓭熓聞账南能娐蓭煾嬖V《商務周刊》。
盡管中國現行法律并無企業環境信息是否屬于商業機密的規定,但2001年生效的《奧胡斯公約》卻確認了綠色和平組織行為和要求的合法性。該公約寫到:“確認每個人既有權在適合其健康和福祉的環境中生活,又有責任單獨并與他人共同為今世后代保護和改善環境”,“考慮到公民為了享受上述權利并履行上述責任,在環境問題上必須能夠獲得信息、有權參與決策和訴諸法律。”
8月13日,巴斯夫的官方網站再次承諾“在中國遵守環保法規”。繼6月30日表示巴斯夫會按自己的程序公布其年度報告后,在本次承諾里,巴斯夫表示正在著手編寫其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報告,與巴斯夫2009年的全球報告一致。
“可持續發展”是巴斯夫官方網站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巴斯夫也有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能是為了與利益相關者分享最佳案例,全面推廣和實施可持續發展。巴斯夫引以為傲的最佳案例是2006年和上海市政府合作的一份建筑節能方案,在建筑外墻和屋頂使用隔熱保溫材料雙層玻璃,改造后節能達70%。該公司也曾與國家環保部合作車輛減排方案,目前有1000多輛配備巴斯夫催化劑技術的公交車在北京與杭州街頭行駛,預計更多的此類車輛將投入使用,達到歐IV排放標準。
今年5月,正值綠色和平質疑巴斯夫生產過程涉嫌污染的時候,巴斯夫大中華區總裁關志華來到重慶巴斯夫家園,推廣巴斯夫的“可持續發展”產品:“節能屋”里高效節能、設計靈活的外墻外保溫系統,以及低溶劑和環保型內飾涂料;汽車方案里控制排放的催化劑技術、水性涂料,以及能降低燃料消耗并有助于提高發動機性能的輕型耐熱塑料。
正是因為這些讓人嘖嘖稱奇的“可持續發展”產品,巴斯夫近些年來獲得了諸多環保和社會責任類獎項:“中國綠色公司2007年度標桿企業”、“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等等。巴斯夫并不滿足于做拿獎的人,今年4月,作為發起人之一,巴斯夫與中遠集團攜手某雜志共同創辦的“2007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榜”出爐。
但與此同時,在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2007年度《空氣污染地圖》上,巴斯夫的另一家企業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SBPC)也榜上有名。2001年6月18日18時35分,該公司TDI裝置的氯苯回收塔發生氯苯蒸汽泄露。巴斯夫聲稱采取了應急措施,沒有造成污染。
巴斯夫不斷地講述其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但那些代表著截然相反的世界觀的泄露和污染事故,這家“優秀的企業公民”更需要盡快做出解釋。
巴斯夫的海外污點
巴斯夫的官方網站忘了另一獎項——巴斯夫曾得到美國《muItinationaI monitor》評選的“十大最惡劣的跨國公司”的稱號。該稱號是基于巴斯夫上世紀的各方面綜合表現而頒發的。
產品環節:巴斯夫1960年代生產的“Loxene”清潔劑含有致癌物質五氯化苯酚,該清潔劑被大量用于清洗嬰兒的尿布。這導致伊利諾伊州一名名叫Fawn Wright的嬰兒罹患白血病,出生5天后就得換血。直到1990年,23歲的Fawn Wright才打贏官司,獲得了巴斯夫的賠償金。
勞工關系:1983年,因與美國路易斯安拉州吉斯瑪OCAW工會在工人工資談判桌前不歡而散,巴斯夫鼓勵公司內部的工會成員脫離工會,甚至推出備忘錄來指導工人退會。在無人響應的情況下,1984年,巴斯夫悍然破壞相關勞動合同,讓OCAW工會的370名工人會員停工達5年之久。
生產環節:1990年7月,巴斯夫在美國辛辛那提的一家工廠發生爆炸,兩名工作人員死亡,17人嚴重受傷,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爆炸后,美國國家安全工作環境總理事JOSEPH KINNEY指出BASF在底特律的工廠也有安全隱患
進入21世紀后,巴斯夫已經很少在西方社會犯這樣低層次的錯誤了,他們把觸角伸到法律制訂和政府游說上。2006年歐盟制定管理化學物質生產的REACH法律時,巴斯夫首先是否認化工企業給環境和人體健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指出該法律的制定將加大化工企業的社會成本,會導致大量的失業以及經濟損失,甚至會阻礙技術的革新和進步。這直接引發大批懷孕媽媽聚集在巴斯夫的丹麥總部,要求巴斯夫停止污染。在法律制定過程中,歐洲媒體懷疑巴斯夫有“行賄”之嫌,“光在德國,就有200多名官員站在巴斯夫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