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最猛烈的暴風雪把中國埋在了冰雪下,阻斷了交通線。民工們回不了家了。
惡劣的天氣給原本就超負荷的鐵路,公路和機場增加了壓力。1954年以來就沒有見過這樣天氣的南方對暴風雪完全沒有準備。這場風雪來得真不是時候。中國每年有1.8億人回家過年,這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遷徙”。數以百萬的農民工回家過年,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但今年,惡劣的天氣阻礙了旅行,數以百萬的人被迫留在打工地,回不了家。
中國已經被看作全球新興市場的經濟巨人,擁有很多新建的機場和340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然而暴風雪提醒她仍是發展中國家。官方消息稱風雪導致10萬棟房屋倒塌。新華社消息,由于風雪在湖南境內造成的損壞,在京廣線上堵了136列火車。在貴州省有41個縣市停電。十來家火電廠缺煤停工,整個國家都陷入缺電的境地。目前,有5萬軍隊被調來抗災,這是自1998年以來軍隊為自然災害所做最大規模的一次調動。政府預計此次冰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30億元。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損失比預計的還要多,依賴電力的鋼鐵和鋁行業損失最大。但其他行業也很少有不受影響的。
天氣帶來的經濟問題是暫時的。美國經濟可能出現的衰退,以及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放緩,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候,卻可能成為問題。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專家認為,“在中國,增長過程中出現危機不可避免的意味著穩定方面的危機。這么大規模的危機,不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府的執政能力問題。目前的通貨膨脹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廣大民眾的現實生活。去年10月以來,因為食品和能源漲價,中國消費指數已經達到11年來的最高水平6.5%。暴風雪肯定會把這個數字推得更高。”
消費者的耐心在日益增長的日用品和食品的價格面前經受著考驗。政府正在實行價格控制以平抑物價,但有些政策可能使事態惡化。2006年北京曾經對水電費進行價格控制。同時占80%的能源消耗的煤留給市場調節,然而隨著煤價上漲,一些能源公司不再買煤,因為沒錢賺了。隨著這些企業存儲的減少,當寒流襲來的時候,電力企業沒有能力提供足夠需求的電力,而交通的障礙也給補充供給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應對這些困難,政府禁止中國煤炭的出口,將這些出口煤轉向國內的能源企業,本來還有解決辦法是允許企業將因價格上漲所產生的成本部分的轉移到消費者,以便減少需求,但是在最近通貨膨脹所產生的敏感階段,這個選擇也行不通。
美國總統布什在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時曾經因為反應過慢而招致批評,處理好雪災對中國政府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