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兩位資深經濟學家異口同聲地提出同一個觀點:高校應該漲學費,漲學費有利于窮人。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嘩然。
一位是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 2008年元月,79歲茅于軾做客“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他在演講時說, “大學學費要提高,很多人反對,我是贊成的”,“我也主張電價要漲。”在演講中,茅于軾還旗幟鮮明地表示,站在全社會的角度,他贊成提高高校學費。 茅于軾說,目前的中國高校里,窮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如果高校學費降低,是讓不窮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學費的人搭了這個便車。他認為,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提高學費,通過提高的學費,以增加更多的獎學金和助學貸款,來解決窮人上學的問題。 “我也主張電價上漲。”茅于軾說,目前,中國的電價是政府補貼的。但窮人一個月只用10-30度電,富人一個月則可能用300度電,政府的補貼實際上補給了富人。正如高校學費一樣,“電費應該提價,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標準的辦法來補助窮人。”
主張高收費的另一位是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教授的企業理論及有關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界曾經產生廣泛的影響。張維迎稱,“為什么窮人上不起大學,因為學費太低。世行的研究、歐洲的研究都發現,我們用低學費的辦法實際上補貼的是富人,而不是補給窮人。我們把學費適當地提高,然后規定學費多少比例必須用于助學金,這些問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
按照兩位經濟學家的觀點,學費越高,窮人越上得起大學。這種觀點是否有益于解決現實問題?
接受高等教育不是富人的特權
窮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即論據不足以支持論點。高等教育屬于全民,無論貧富都應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換句話說,接受高等教育不是富人的特權。但在現實的高校中“窮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然原因很多,但高校高昂的學費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高昂的學費,使得眾多窮人家的孩子對高校望而卻步,甚至影響讀小學和中學。雖然小學和初中實行義務教育,但“讀中學干什么?即使考上大學也繳不起學費,即使讀完了大學也不容易找到工作”,這已經是眾多窮人的觀點。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的貧富分化正在加劇。俗話說,十億人民七億農,我們姑且把窮人看作農民和城鎮的下崗失業職工,他們再窮,但畢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主體,憲法賦予他們平等接受教育(當然包括高等教育)的權利。但事實是:這項權利被高昂的學費無情地變相剝奪。所以合理的高等教育應該是:窮人占多大比例,高校學生中窮人的孩子也占多大比例。兩位經濟學家的觀點,只能在現實中使更多窮人的孩子對高校望而卻步。
可行性是決策的生命
獎學金或者助學貸款只是空中樓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做任何決策都必須考慮實踐性,也就是在實踐上是否可行,可行性是決策的生命。沒有可行性,再好的決策也等于零。也許茅于軾會說,高校沒有把收上來的學費用于發放獎學金或者助學貸款。但經驗告訴我們,錢收上去容易,發下來就難了。許多中國的高校目前已經負債累累,它又能夠拿出多少錢來發放獎學金呢?即便高校愿意發放,但它要對每一個申請者進行甄別,如果沒有設立相應的機構及相應的規則是無法操作的。這其中巨大的交易成本是高校無法承擔的,沒有相應的監管體制和對執行機構的監督,很多錢都會在中間環節流失掉。獎學金很可能會流向那些腐敗分子和“有關系”的人,而真正需要幫助的窮學生卻拿不到錢。是否學費提高以后,所有大學都能夠把提高那部分收費全部用到解決窮學生上學問題上。假如提高那部分學費被用到蓋豪華樓、買豪華車、建豪華住宅、亂發獎金福利以及其他方面怎么辦?到那時候,大學高收費上去了,而窮人上學問題卻仍然沒有解決,怎么辦?一旦高收費的刀把子攥在一些部門手里,讓其用到百姓特別是窮人身上的難度有多大,兩位經濟學家仔細了解過嗎?
《教育法》規定: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而到2006年竟然有三分之一的省份沒有達到;到2006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01%,沒有達到國家提出的4%的要求(2008年1月5日央視《新聞聯播》)。法律規定都難以落實,能指望大學把已經裝進腰包的高學費用來解決窮人的上學問題嗎?
作為教書育人的大學,實行高收費就是人為抬高受教育的門檻,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開始由于高收費連校門都進不去,怎么有后來的享受獎學金和助學金呢?通過大學高收費來解決窮人上大學問題,由高校在窮學生和富學生之間進行再分配,是坐在書齋里想出來的辦法,根本沒有可行性。至于說到助學貸款,就更不應該成為解決窮孩子上不起學的主要渠道了,道理很簡單:這會使那些窮孩子從高校一畢業,就背上巨額債務,結果使縮小社會差距、促進社會平等的功能喪失殆盡。由于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使得許多窮學生根本就沒有能力償還貸款,助學貸款制度只能成為陷他們于不義的制度。最新的數據顯示,去年有100萬大學畢業生失業。失業大學生連生存都成問題,還談什么償還助學貸款呢? 至于提高電費問題,那就更不值得一駁了。茅老說:“窮人一個月只用10-30度電”,那么,核定一個窮人的最低用電度數,然后實行低價電,超過部分隨著用電度數的增多而提高電價,即:實行階梯電價就可以了。這樣,對窮人、富人都更加公平。你要補貼窮人,你要讓富人多掏腰包,方法多的是,沒必要在涉及百姓基本生存問題、影響千家萬戶的學費、電費漲價上動腦筋。
降低學費才是根本
中國大學收費是世界最高的3倍。我國現階段大學費用支出,包含學費、住宿費等所有開支平均每年在1萬元以上,有的光學費每年就超過1萬元。教育、醫療、住房三大消費一段時期以來被稱為國人頭上的“新三座大山”。通過加大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力度,使公辦大學以低廉的收費,向窮人敞開大門,這是全世界解決窮人上學難的不二法門。至于富人的孩子“搭便車”的問題,可以通過征收高額累進稅的方式得到解決。即便是在最富有的國家美國,根據2003年的《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公布的數字,公立大學的學費也僅相當于私立大學的1/5。茅于軾提出這個建議,說明他既昧于中國的現實,又不了解國際潮流,不過是憑著一點過時的教條在想當然罷了——想當然又要提出重大的政策建議,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