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國際服務外包承接方面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同時也存在國內服務性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系統有效的服務外包產業政策等問題。
關鍵詞:國際服務外包 發展趨勢 競爭力
國際服務外包的發展趨勢
國際服務外包是一種發展趨勢。據統計,國際服務外包市場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當時只有幾億美元的規模;到2001年迅速擴大到1500億美元,2006年增加為3980億美元, 2008年預計為5850億美元。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未來5~10年國際服務外包市場將以30%~40%的速度遞增。這些數據表明,服務外包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成為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新寵。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加入到服務外包的行列,從而更加擴大了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
當前,許多跨國公司不僅將數據輸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務流程向外轉移,而且還將風險管理、金融分析、軟件研發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業務外包出去,信息技術更是成為服務外包市場的熱點。調查顯示,自1990年到2004年間,全球信息技術外包服務年均增長速度在25%以上,2004年增長率更是達到37%,已經大大超過了服務外包市場的整體增速。而且隨著全球科技競爭的加劇,產品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在普通的服務進行外包的同時,屬于跨國公司總部服務功能的研發服務外包的趨勢正在增強,服務外包正向縱深產業鏈發展。
目前,不僅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加入了國際外包的競爭行列。按照目前服務外包的承接國的競爭力的強弱,外包已經形成不同檔次的承接國,國際服務外包的承接國分三個層次:優先承接國為加拿大、印度、愛爾蘭、俄羅斯、菲律賓;第二承接國為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馬蘭西亞、墨西哥、西班牙;第三承接國為中東歐、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泰國、巴西、埃及、巴基斯坦、南非。不同檔次的承接國已構成外包市場的一大特點。
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競爭力分析
目前,新興市場國家都在創造條件,積極參與國際服務業外包市場的競爭。因此,在成為國際服務業的“棲息地”方面勢必出現激烈的競爭。與印度、菲律賓等新興市場國家相比,我國在承接國際服務業外包業務方面具備許多方面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
·具有進入日韓服務業外包市場的天然優勢。在國際服務業離岸外包日趨“近岸化”的今天,我國不僅具有進入日韓服務業外包市場的地理優勢,還具有與委托商相似的文化背景,大量熟練運用日語和韓語的高素質服務人才,這些天然的優勢使我國在與印度、愛爾蘭等國在日韓服務業外包市場上的競爭中占盡先機。
·具有低廉的勞動成本。顯然,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和較低的工資水平為中國的制造業提供了全球競爭性的價格優勢,在外包環境下,中國的這種成本結構極具競爭力。以上海市為例,軟件工程師月薪為500美元,印度為700美元,美國為4000美元,加上較低的管理費用,外包可節省發包方約60%的成本,因此低廉的勞動成本對廣大的發包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具有良好投資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中國政局穩定,二十多年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GDP年均增長率多年保持在9%以上,形成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中國是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全球跨國公司500強中的近450家已在華投資,部分公司在華設立了地區總部。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發機構超過600家,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貿易領域正在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也為發包方提供了良好的信譽保證。
·中國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經濟建設,中國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尤其電信通訊、能源,交通方面等基礎設施條件優良而且成本低廉,為服務外包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從軟環境看,特別是中國興起了許多地理位置優越、人文環境良好、配套設施齊全的軟件園區,成為各種外商在華投資的首選。并且,經過二十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和服務體系,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不斷改善,使我國企業具有大規模承接服務業外包的客觀條件。
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競爭力分析
·國內服務性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長期以來,由于我國企業將制造業作為發展的重點,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缺乏對服務性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缺乏健全的研發和營銷網絡,國際化經驗不足。與印度、墨西哥、愛爾蘭、新加坡等承接服務外包的強勢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普遍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需要培育有實力的大型外包服務企業。從企業收人上來看,印度最大的軟件外包公司的年產值已經超過15億美元,而中國大的軟件外包公司外包收入通常不足1億美元。
·缺乏系統有效的服務外包產業政策。在服務業引資與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方面,雖然上海、深圳、大連、杭州等地非常踴躍,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如為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建立軟件園,園內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政策等等,有些措施已初見成效。但是從全國范圍看,國家還沒有包括財政稅收法律法規等在內的系統的產業支持政策。
·中國缺乏大量以英語為母語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有國際視野、經驗豐富的高級項目經理人才。外包對于語言的要求很高。語言習慣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邏輯推理能力等等。英語語言是跨國公司選擇外包合作伙伴時成本之外的第二大因素,缺乏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是中國企業進軍歐美外包市場的重要障礙。
我國如何提升競爭能力
·鼓勵企業與國內外外包服務商建立戰略聯盟合作關系。我國外包公司對于承接高級的歐美業務缺乏足夠的經驗,同先進的國外公司合作可以提高人員的素質,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掌握國際外包市場的信息和動向。印度的外包企業就是首先同美國的一些外包公司建立聯系,成為分包商,然后才承接項目,逐步發展起來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引進和與國際服務外包商的合作中,應特別注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外包業務與合作伙伴形成共生、互利、共蔽的生態系統,實現更多的資訊交流、更緊密的協調合作,以充分發揮其聯盟的作用。
·培養服務外包方面的專業人才。雖然我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有優勢,但要想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服務供應商,我國企業只依靠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是遠遠不夠的,成熟的服務業不能長期依靠低成本的勞動力來維持競爭優勢,必須依靠大量專業人才在服務質量和技術提升方面取得競爭優勢。目前中國的服務外包人才呈現出結構性的失衡狀態,為此,政府應當改變自身的人才引進戰略,如加大有關的職業技術教育,重視雙語人才、軟件出口人才的培養,使人才結構呈現梯次狀態。除了自己培養以外,還可以注意吸引具有專業和語言優勢的海外留學生回國工作和鼓勵跨國公司與國內培訓機構和大企業進行合作,共建服務外包人才實訓基地。
·有重點地開拓國際服務發包國的市場。目前,在開拓歐美外包市場的進程中,我國企業存在著一定的弱勢,一是缺少既懂專業技術又精通外語的全方位人才;二是缺少完善的銷售渠道和營銷網絡;三是美歐的市場已經被印度、菲律賓、愛爾蘭和捷克所占領。因此,目前我國要促進國際服務外包的拓展,應以發展日韓市場為立足點。我國承接日韓的服務外包具有競爭優勢,可以先從政府層面積極推動中日、中韓企業的服務外包合作,然后充分發揮貿易協會等民間組織的力量,擴大我國承接日韓服務外包的規模和范圍,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大對日韓的出口貿易。
(作者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經貿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