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對江蘇經濟的高速發展、江蘇現代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鍵詞:現代化 物流體系 城市化 產業群 區域聯動 標準化 信息化
江蘇物流需求與交通基礎設施現狀
物流需求分析
產業結構特點決定著物流需求。產業結構的特點體現著工業化水平和現代化發展程度。從各國的實踐來看,物流需求主要來自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和第三產業中的商業。從表1中可以看出,江蘇省的物流需求量較大,且曾不斷增長的趨勢,2005年,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7.6%:56.6%:35.8%,第二、第三產業占到了江蘇GDP的92.4%。江蘇有比中國其他省份更多的制造業基地: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昆山、吳江、江陰、南通、泰州等。目前已基本形成國際制造業基地的基本架構,即“三橫一縱”的產業帶: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沿江基礎產業帶,沿東隴海線資源加工產業帶和沿沂淮江高速公路產業經濟帶。
產業的集聚和第三方物流產業發展的需要。產業集聚和第三方物流產業高速發展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兩個重要特征。產業的集聚需要物流體系及其服務的支撐,產業的集聚效應越強,分工就越細,分工協作就越緊密,生產要素和產品的流動也越頻繁,這種轉型對江蘇物流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都有所促進。而且,一些產品的特性決定其對現代物流服務的要求相對較高,引發精益物流市場需求,需求內容將復雜化、多樣化。
江蘇物流交通基礎設施現狀
構建綜合化、一體化、規模化、效率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已成為江蘇經濟發展和實現江蘇現代化的基礎和關鍵。江蘇“三橫一縱”的運輸網構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主骨架,為物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是對整合江蘇資源,推動蘇南、蘇中、蘇北全面繁榮,實現江蘇全面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從高速公路及其產業帶的發展史來看,高速公路在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美國有80%的貨物運輸是高速公路承擔的,70%的企業布局在高速公路沿線。江蘇蘇南地區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便捷的滬寧高速公路。一些高等級公路與高速相交匯,基本形成“四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主骨架。江蘇已建成江陰大橋、南京長江二橋、三橋、潤揚大橋。蘇通大橋、新長鐵路過江通道進展順利。近幾年江蘇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沿江、沿海物流基礎設施。加大了對連云港港、太倉港、南京港、揚州港、泰州港、南通港等長江港口建設力度,建設沿海高速公路,開發呂四港,洋口港等港口。對長江水道、運河水道的進行綜合治理,大大改善了其通行能力。滬寧鐵路、新長鐵路、寧啟鐵路連通了各個城市。

在南京、無錫、蘇北徐州、連云港,鹽城及南通都建立了機場,開通了通往北京、廣州等全國各地的航線。
推進江蘇物流體系建設的建議
江蘇現代化,立體化的物流網絡不僅能實現全省聯網,使蘇中、蘇北融入蘇南板塊、長江三角洲經濟圈,而且能更好地溝通國內國外,為蘇中蘇北的快速崛起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推進江蘇現代化的發展。
打破區域分割的局面,實現全省聯動。江蘇省建立區域物流網絡的目的在于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合理配置資源,促進人才流、物流、資金流、商流、信息流的大流通、大融合。政府部門應從宏觀的角度規劃布點,統籌規劃,從全局發展出發,對物流體系的軟硬件設施及其網絡的建設進行合理、科學布局,有序地開發、建設。特別是跨市、跨區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管理體系的規劃建設,要以制度、法規的制定來確保。
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必須建立在健全的道路網絡和結點的基礎上,任何一個節點出現梗阻都會影響物流的及時性、準確性。十五期間,江蘇基礎交通運輸設施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形成“三橫一縱”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主骨架,但和國內發達地區、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單位面積擁有公路公里數僅為發達國家的1/6-1/3,萬人擁有公路公里數僅為發達國家的1/11-1/7。加強在全省范圍內綜合布點,建設各級物流中心,形成系統的“點-軸”區域物流網絡,進而形成“點-軸-集聚區”的物流空間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江蘇應繼續加強海陸空線路建設的力度。
科學設計和培育物流環境,建設并推廣標準化的物流體系。物流體系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的建設和發展方向,都應向現代物流的方向發展。中國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是美國的2倍,日本的2.5倍。發達國家能夠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原因就是物流系統的集約化、一體化,而做到這些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標準化。標準化作為現代物流的一個顯著特征和發展趨勢,是現代物流技術實現的根本保證。貨物的運輸配送、存儲保管、裝卸搬運、分類包裝、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都要求必須有一套科學的作業標準。
推進物流系統的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公用平臺。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已經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應該是信息技術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作業過程中的管理控制活動的全面而深入的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衛星通信系統、GPS系統、GIS系統等都是物流信息化網絡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物流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于構建以確保各物流環節之間協同運作、暢通運作、高效運作為核心的現代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處理、傳遞的電子化、計算機化,做到標準化和實時化,提高上下游企業信息的協調性和整體效益。
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促進物流產業整合。在新形勢下,江蘇省應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企業,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業,培育具有競爭力的本土物流企業。物流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結成戰略聯盟,與自身在業務領域或地域領域上具有互補性的物流企業形成一種“雙贏”的能提供集成化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網絡。
多渠道培養物流人才,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后盾。現代物流業建設重點在于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物流服務。說到底還是取決于物流人才。政府應當拓寬教育和培訓渠道,鼓勵行業協會、企業和大專院校開展多方面、多層次研究及培訓物流領域的專業技術研究和開發人才,制定物流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引導物流企業積極地與研究咨詢機構、大專院校等進行資本與技術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物流產、學、研緊密結合,相互促進。
(作者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