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連鎖時代”衍生出零售業新業態,“依附性混業經營”是它的出現滿足了市場細分下的消費需求,是擴展零售規模的新載體。
關鍵詞:混業經營 后連鎖時代 新業態
連鎖的廣泛應用,幫助零售業態進入了發展新階段。但隨著連鎖制走向成熟,未雨綢繆地研究零售業態在“后連鎖時代”業制變遷環境中的發展路徑和完善環境,有助于引導其科學的演化。
“后連鎖時代”對零售業態的影響
“后連鎖時代”的發展特征
連鎖業制的發展今年來已成為中國零售體制今后的主要戰略方向。作為一種大規模的、集約化的零售體制,成為中國零售業發展的主導業制,其內生邏輯在于:
首先,連鎖經營是擴大市場份額、提高銷售、取得較高利潤的最佳方式之一。為了獲取市場銷售規模,零售商在基礎設施、營業環境、促銷方式、廣告宣傳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其經營費用不斷提高,在商業總資本的構成中,不變資本的比例不斷擴大,而可變資本的比例不斷減小,這樣,等量企業的商業總資本在單位時間創造的利潤總額也下降。在中國零售業平均利潤率下降規律的制約下,要使零售企業保持較好的經濟效益,擴大規模以期其效益遞增,通過連鎖制分攤固定成本是必然的選擇。
其次,連鎖經營是中國零售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零售商一旦采用了連鎖經營體制,就必須配套供應鏈、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企業基礎設施、營銷等諸多方面,因為這些要素都是連鎖經營對零售企業價值鏈提出的必然要求。
“后連鎖時代”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呈現。后連鎖時代是連鎖業制的成熟時代,其成熟度表現有:
連鎖經營規模。美國沃爾瑪連鎖集團擁有2600多家分店,法國的“家樂福”擁有2000多家大型超市,日本的伊藤洋華堂7-11便利店總數達到6000多家。
連鎖滲透范圍。作為現代流通發展的新型商業組織結構,連鎖經營自20世紀初在美國發端以來,50年代后進入了發展期,半個多世紀以來,經歷了以超級市場為主的單業發展階段和跨越百貨、食品、醫藥、餐飲、服飾、鐘表、眼鏡、家電、維修、快遞、休閑、娛樂、咨詢等多業發展階段。20世紀60-70年代美國連鎖經營所涉及的業務將近700多種,日本有450種,中國臺灣連鎖經營的業務也已經達到了130多種。
連鎖銷售額。在經濟發達國家,連鎖經營幾乎普遍獲得成功,一般都占零售市場銷售份額的1/3以上。美國的比例最高,約占60%。日本連鎖商店的銷售額已占其零售業總銷售額的近30%,成為日本流通產業的重要支柱。
連鎖業制輸出。在進入后連鎖時代之后,許多連鎖零售企業紛紛謀求連鎖的跨域經營,從國內的區域性擴展乃至進行全球性擴張,輸出連鎖業制。沃爾瑪,家樂福,7-11都是很好的例子。
連鎖網點密度。連鎖零售網點出現飽和現象,表明連鎖經營的業務,供給、結構組合的三個階段即成本效應、規模化、市場占有率的問題基本解決,市場開始進入“后連鎖時代”。
連鎖支持系統的成熟度。發達國家的連鎖支持系統遙遙領先。交通運輸、通訊、信息網絡等條件大大促進了商品配送、信息溝通、管理效率。
從這些特征可以明顯察覺,后連鎖時代所提供的平臺已經變化,競爭條件也已變遷,不再單純追求連鎖店的網點數量、營業面積、經營業態的擴張,因為從原有角度擴張的空間已經很小,而是從新的角度尋求創新,后連鎖時代的來臨為零售業態擴張帶來了新的角度和空間。
值得重視的是,我國一些城市的發展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連鎖成熟度。2006年上海市連鎖經營銷售額2089億元(零售20481258+餐飲40893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62%,北京市2006年連鎖經營銷售額達1120億元(零售10461750+餐飲74679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達1/3以上。可以說,在一些發達城市,“后連鎖”時代將率先來到。
依附性混業經營:多種業態在連鎖制下組合式經營
依附性混業經營為各種業務能力的創造性整合
創新了一種“業態+連鎖體系”向混業經營的新構架模式,打破傳統封閉的行業經營格局,以多業連鎖混合型組織體系,使連鎖經營在行業之間橫向抱團。為客戶服務縱向做深。根據需求鏈變化重構零售結構。依附性混業經營是在保持原有系統基本不變的條件下,以一種業態為主導,幾種專業型業態共同在一個經營區域協同經營,提供連貫服務,并獲得集聚帶來的優化效應的結構模式。這種集聚模式產生效應是因為具有針對性、規律性和以連鎖為載體。如加油站與便利店兩種連鎖經營混合,還有與連鎖汽車旅館混合。這些混業經營往往具有一個側重業態,其余則依附在其下共同獲得整合利益。
在加油站+便利店的模式中,加油站,便利店各自的系統都保持了基本不變,都保持了經營上的獨立性——各自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后勤系統,技術,管理,物流系統等等都保持了高度的獨立性(也可以認為存在高度的整合性)。但同時他們在同一個既定的地理區域中形成了協同經營,造就了一個良性互補的格局,并為顧客創造了消費便利,為市場創造了新的價值。
之所以強國混業經營的“依附性”,因為本質上這種混業經營不是一個企業的獨立行為,這個概念既不是商圈也不是購物中心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兩三種業態配合默契,巧妙地把看似差別很大的商品(如加油和便利商品),結合起來,給予消費者全新的購物體驗和購買選擇,同時增加了這個區域的要素,尤其是土地要素的投入產出率。
依附性混業經營的具體表現
在依附性混業經營的例子當中,便利店-加油站是一個特別的例子,下表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事實:
許多能源公司,石油公司赫然排在便利店業態的前十位,這說明依附性混業經營確實使這些經營連鎖加油站的大公司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依附性混業經營是后連鎖時代的產物
混合經營的方式,在保留連鎖性質之下,打破了原有的零售格局,既滿足了企業擴張的需求,也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購物的需求,成為“后連鎖時代”的標志。

依附性混業經營型業態的發展,離不開規模、創意、支持系統。否則就達不到盈利點。與此同時,進入后連鎖時代往往伴隨經濟能級的提升和需求層次的變遷。在尚未真正進入后連鎖時代的地區率先引進這種業態發展模式具有風險。雖然在整體上中國尚未進入后連鎖時代,但是在一些先進城市連鎖業制和各種業態發展速率驚人。比如上海零售業經過多年的精煉改造,零售業態已經趨于完整,不同業態的細分正在展露,專業化經營的模式正在深化,以主流業態出現的購物中心、超級市場以及強調品質和服務的百貨公司均成為連鎖經營的代表,零售網點出現飽和現象等,表明連鎖經營的業務,供給、結構組合的三個階段即成本效應、規模化、市場占有率問題的基本解決,市場開始進入“后連鎖時代”萌芽期。
創新已經成為業態的一大主題。沒有創新就沒有業態發展。依附性混業經營是業態創新的成果。
(作者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