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just can't forgive,so I smile and turn awdy”她就這樣轉身,演出未完,帷幕卻已落下,我們只是不知月措的觀眾,留在原地回味著斷續的殘念。
Lush,一個必然的開始,一個偶然的結局。
一個綠裙紅發:不羈的張揚;一個黑發素衣,低沉的內斂,她們是Lush的主音Miki Berenyi和吉他手Emma Anderson。在那一年的倫敦,兩位14歲的少女開始了她們音樂的夢想之后,命運女神再一次魔棒一揮,鼓手Chris Acland與貝司手Steven Rippon便出現在眼前。戀人、朋友、搭檔,這個完美的組合必將會成為一束強烈的光芒。
在一次并不成功的演出中,他們結識了Ivo Watts-Ressell,這位大名鼎鼎的4AD老板做了一次成功的伯樂。由此,Lush便真正的開始了音樂之旅,結合80年代后期的音樂特質,Lush確定了它火焰般明快的特性。Emma說她們做的是punk rock,事實上也不完全如此,像有些資料的專業說法:clasicpop,Fiery punk,soaring ambient,Mordern litingflok,但我還是習慣于把它看做noisepop。
在初期的作品中,Robin Guthrie的幫助使她們取得了很大進展,Emma提到過,在當時,Ivo是不同意她們與Robin合作的,可是后來的成績打消了Ivo的疑慮。Berenyi說,她們從Robin身上學到了很多,我想也許正因為這樣,在之后對Lush的評論中總是少不了Cocteau Twins的影子,還有一件不得不說的事,在如今很常見的評論中,有人說“Lush踩在了Cocteau Twins的肩膀上,并比他們更進了一步。”我深惡痛絕這種說法。誠然,Lush有些dreampop的成份,但與Cocteau Twins比起來是竭然不同的。二者相同點甚少,說誰超過了誰就是一種荒謬的比較。
隨后一切都很順利,大事件是1992年的《spooky》。它成為當時的UK wp10中indie chart的topper。在美國,它售出120000張,這是Lush應得的光榮。
不知道Lush的“女權主義”標簽是否是在這時被打上的。她們給人的感覺是兩個女人的專場,兩個男人的陪襯,當然,任何一部分都不可缺少,一切都恰如其分。標志性的明亮鮮麗的吉他,超越了傳統定義的夢幻女聲,它們成為Lush獨特的體系?!秙pooky》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For Love”上場的曲調,輕快跳躍,稍有一絲羞澀,但難以讓人不喜于它的可愛。
在《spooky》之后,Lush開始成熟起來,真正的標志是1994年的專輯《split》,它被公認為Lush最出色的專輯,而在當時它卻給樂隊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因為它僅售出了《spooky》一半的售量。但現在時間已經證明了它,好的作品總是經得住時間考驗。
《split》是當之無愧的成功,我們現在仍津津樂道的聽著它就是最好的證明?!秙plit》更加明顯的表現出了Lush的多元化特征,noisepop,dreampop,punk,indierock……在曲目方面,Berenyi表示她很喜歡“Hypocrite”,這也是Lush的代表曲目之一。Berenyi的歌詞是對日常生活的反擊,一切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不服輸的姑娘。而Anderson則更加沉默,她的歌詞具有很深刻的含義,她使一些曲目所表現出的憂郁相當震撼人心。顯然,Berenyi與Anderson的差異十分明顯,可說是竭然不同。正是因為這種差異,從感情色彩來說,Lush出現了三個對立面,這在《split》中表現得很明顯。哀傷得Lush如“Light From A Dead Star”、“Desire Lines”和“When I Die”。哀傷的Lush是完美的黯夜精靈,她唱“I say that is OK,and swallow all my pain Andnow it's just too late,to wish her back again”吞下自己的痛苦,在一瞬間將自己置于虛幻的空間,無力逃脫。無畏的Lush如“Hypocrite”,帶有挑戰意味的唱腔,飛流直下的吉他,一切都跳起來,直沖耳膜。“繁而不躁,”這應該是很高的評價,尤其喜歡這一句“I'm a hypocrite,I dish it out but I can't take it.1 know you think it'swrong,maybe you're right,but this my song”俏皮的Lush如“Love life”歡快明亮的調子,靈動的音符,實實在在的,簡簡單單的快樂。
她們延用了《Love life》這個名字做為1996年專輯的名稱?!禠ove life》延續了《split》獨特的風格,并進行了更深的探索。這其中不乏Lush有名的代表曲目,哀傷的如“Tralala”,無畏的“Ladykillers”,俏皮的“500(shake baby shake)”和“Ciao”。其中“Ladykillers”中又有一些新的嘗試,簡單的掌聲,和聲,休止符的有趣運用讓人眼前一亮。“Ciao”足有一首與Jarvis Cocker的對唱作品,歌詞非常有趣,是一對戀人分手后相互嘲弄的故事?!癐’ve been so happy since I walkedaway,I never thought that I could fell as great as I do today,Cause you werenothing but a big mistake And life is wonderful,now that I’m rid of you”通過《Love life》Lush已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她們當然是成功的,但成功背后的隱患也隨之而來。Lush已經準備好在歐洲、美國、日本進行巡演。然而在巡演開始不久,就出現了重大變故。開始是Chris AcIand因神經問題(過度緊張疲勞等)被醫生責令回家休息,然后是Emma Anderson提出要脫離樂隊,但沒有被大家許可。一切都變得混沌起來,然而當大家正盼望這糟糕的日子快些過去的時候,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ChrisAcland在家中自縊,這個不幸的消息改寫了Lush的結局。這對于樂隊的打擊不能用言語形容。特別是對Berenyi來說,她失去的不僅是一個搭檔,更多的是一個戀人。就這樣,Lush在一個悲劇中草草收場,在這場嘎然而止的演出中,沒有人盡興,所有人都在回味。
在這之后,Emma Anderson簽約到了Bella Union與Lisa O'nelill組成了sing-sing這個全新的樂隊,甜美的Indiepop與Lush沒有太大的共同點,我拒絕將他們比較。
Lush就是這樣一個奇跡,一顆死亡的星星不會墜落,它會依然在黑暗中發出不息的光芒。對于我來說,Lush只是停止了創作,但它依然存在,因為它的作品一直在耳邊經久不息,那是一些足夠回味的東西。無數次的聆聽《Light From A Dead Star》,其中又憑空增添了莫名的傷感,那是Lush的淚水與遺憾,這聲音已經變成最好的紀念,它溝通我們彼此的靈魂。
來自死亡之星的光芒,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