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已進入倒計時。雖然6月末以來,滬深股市曾連續3日刷新調整新低,盡管行市低迷,奧運盛事“助跑”中國股市,仍是市場的期許之一。
到了7月初,奧運直接相關的消費與傳媒股票逆市走強,明確表達了市場資金對“奧運助跑”的愿望。奧運股展開新一輪“沖刺”,5個交易日內,西單商場、中體產業、中青旅、首旅股份、北京旅游等均表現上佳,多有漲停。漲幅最多的中視傳媒幾近連拉4個漲停板,升逾4成。
不過,多數市場人士還是寧愿理智看待A股的所謂“奧運行情”,有分析師稱,奧運概念早在去年就已掀起熱潮,今年初又經輪番炒作,“泛奧運”相關股票行情幾乎“透支”。近期大市重挫,泥沙俱下,即便再次啟動新一輪行情,亦是游資成分大,預計炒作范圍小,時間亦不會持久。在游資熱情炒作短線“奧運股”之時,人們對奧運后股市會否繼續下挫的憂慮仍未停歇。
學者樊綱認為,去年底開始,包括股市在內的整個宏觀經濟都在調整,“經過了這些調整之后,確實可以比較有信心地說,奧運會后沒有再進行進一步調整的理由”,學者曹鳳岐亦多次表示,“奧運不會成為股市拐點”。股民更應相信,A股后市,自有其運行軌跡,行情不會僅僅依賴奧運而生,亦不會因奧運結束而崩塌。業內分析師罕以“奧運”為節點來研判中國股市,業界看重的是下半年國內外經濟大勢及宏調策略。后市起色,關鍵制約有三:因素一,宏觀經濟不確定與企業利潤下滑,令資本缺乏投資方向。一度泛濫的流動性大幅縮減,不論撤離股市的境內資金,還是“有影無蹤”的境外熱錢,均礙于樓市股市低迷,“窩”在銀行等待投資機遇。因素二,股改“后遺癥”。最新統計顯示,三季度股改后限售股(大小非)解禁市值將達4390億元,較二季度激增4成,主要集中在8月,當月將有逾3000億元限售股解除禁售。媒體報稱,學者吳曉求認為眼下市場結構“最不穩定”的時期,即是大小非解禁高峰期,他說,此前兩年的股改,還需要3年時間來消化。因素三,政策走向。一些市場人士期望奧運后從緊貨幣政策放松,拉動內需和災后重建,或有促進節能降耗產業的政策出臺,將刺激股市回暖。
奧運能否“助跑”中國股市?眼下,“前奧運時代”的炒作已過去,“奧運時代”行情并不會長久高歌猛進,真正的機遇或在“后奧運時代”,正如學者所說,“也許奧運會以后,中國經濟會開始新一輪相對健康穩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