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湯姆森路透以及全球風險投資協會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第二季度沒有風險投資背景的公開上市,并購交易也出現了大幅下降。事實上,在2008年上半年有42家公司打算進行IPO,不過最終只有寥寥5家成功。此外,風險投資靠被收購退出的道路也越來越窄。2008年上半年,只有120起有風投背景的并購交易,交易總額60億美元,對風險投資商來說,減少了近42%。
風險資本蕭條,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資本市場的萎靡不振,另一方面其實是因為投資者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承受了太多的投資疑慮,但市場總會給有足夠耐心和眼光的投資者以可觀的回報。當今能源問題于人類成了一個很大的發展瓶頸,此領域內的突破性技術的廣泛性應用很可能會對經濟社會的演進產生突破性影響。
每一次油價高峰都會帶來新能源技術的興起。前幾次的新能源技術在發展應用上都顯得力度不足甚至無果而終,這與前幾次“油價高峰”還不夠高有很大關系。從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只要油價大于新能源技術的單位成本,新能源技術就有利可圖。油價越高,投入新能源技術的預期收益就越高,資本和人力資源越可能涌入這一領域。
對能源投資項目的評估關鍵在于其預期現金流和回收期,高油價在保證能源風險投資的未來現金流上無疑有關鍵作用。油價越高,回收期就越短,未來現金流也就越可觀。最近,聯合國有觀點認為,從中期來講,只要世界經濟不陷入衰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不回落到他們的潛在增長以下,那么石油可能在今后兩三年,起碼從供給的角度來講,很難跟得上需求的增長。這意味著在風險投資周期內很難出現大幅下跌,也意味著風險投資的回報能得到很大的保證。在同樣期限內,資本市場的重新活躍無疑為這些風險投資(VC)的退出提供了空間,這也會降低VC的運作風險。資金募集方面,因為全球流動性過剩的緣故,資金成本較低。而項目的投入方面,因為大多數人看淡VC,這意味著VC之間的競爭壓力偏弱,導致相關項目的投入成本會降低。
但能源VC也面臨很大的運作風險。首先是現在各類新能源技術齊頭并進,但最終勝出的可能只有少數,這意味著大多數新能源的嘗試都將無果而終,而少數勝出的將得到超額回報。其次是各國政府政策對于新能源技術的支持,一旦政府不按常理出牌,新能源技術的投入開發也可能遭受很大影響甚至夭折。這些風險是能源VC必須正視的,可取的策略是多家VC聯合投資一家公司以分散風險。
有一種觀點認為,新能源技術即使在早期也要投入大量的資本,而且需要長周期地運作,而這并非VC所能勝任,但這顯然低估了新技術的創新潛力。最近,美國硅谷的LS9公司將某種單細胞工業用酵母菌經過基因改造(只需要數周與約兩萬美元),以農業廢料如碎木或小麥梗喂食后便使之能夠分泌出石油,這一項目已經被風險投資看中。而諸多商學院新畢業的學生們則對新能源行業躍躍欲試,正如早先對于互聯網的熱情一樣,這些無疑是VC與能源革命絕佳組合的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