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我離開科倫坡錫蘭洲際酒店干凈舒適的亞麻布床單,前往威力格瑪。其實我也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只不過想沿海岸公路碰碰運氣,看是否還能遇到傳說中的“柱頂海釣”。
公共汽車站令人意外地燈火通明,鄉民們穿著磨舊了的傳統服裝,帶著他們的鮮魚、雞鴨、鍋勺、甚至是黑黑的小孩擠進車廂,司機的錄音機里傳來走調的印度民歌。大約20塊錢的車票和20平方厘米的乘坐空間將帶給我五個多小時的旅行。
正當我昏昏欲睡時,車廂猛烈的震動喚醒了我,眼前的場景給我帶來巨大的震撼:一座白色的教堂坐落在路邊,外型像婆羅那魯萬遺址區的佛塔。我能確定它是教堂全賴白色外墻上巨大的文字:Jesus is Coming!很多信徒正在涌進狹小的教堂前院,圣歌聲從教堂里傳出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頓時顯得神圣。我記得《紐約時報》的工作手冊中曾經提到一種標題字體字號——“耶穌再臨體”,也就是通欄的最大號文字,除非發生“耶穌復活”這樣級別的新聞,這種字號是不用的。但在這里,他們用得那么篤定。
我到達預定位置時時間尚早,一個人影也沒有!柱頂海釣的傳統消失了么?就在我大失所望時,突然有幾個漁民走上前來,問我要不要拍攝海釣。我當然說要。一聲尖厲的口哨過后,從沙灘上的椰子樹后閃出三位漁民,開價20美金,可以馬上開始。
這是海釣還是表演?我哭笑不得,隨便找了個理由拒絕:“20塊太貴了!”漁民解釋:“這不貴,你拍的照片可以賣給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或德國的GEO,給我20塊,你一張照片就能掙500!(“20 for me, 500 for you!”)如果你沒有零錢,那里可以換。”他指指海邊一家破爛的小賣店。
我忍不住笑了:要知道,我在這里見到的最先進的信息渠道就是大巴司機的收音機,這些漁民是怎么知道國家地理或是CEO的呢?
算了吧,我勸自己:如果漁獲的利潤不能保證他們的收入,想保留這一傳統的唯一方法恐怕也就是把它開發成一個旅游項目了。既然是旅游項目,體驗者付錢也很應該。無論是在秘魯買山民的排蕭,還是在柬埔寨買地雷受害者的唱片,又或者在這里買擺拍的“攝影表演”,只要能夠對保持這個星球的風貌和傳統有所幫助,總歸不是什么壞事情。
于是,我有了照片,他們有了20美圓。當然,我的照片沒有賣到500美圓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