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2008年這個7日型的“國慶黃金周”是最后一個長假,你別以為是危言聳聽。近日節假日改革倡導者——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教授再度開腔——“黃金周”并不是長久之計,如條件成熟,“十一”長假也有取消的必要。
對此,廣東旅游業界紛紛表示“不買賬”。 廣之旅董事長、總裁鄭烘的話不無道理:經過多年的洗禮,隨著消費者的出游經驗越來越豐富,旅游消費越來越理性,已經慢慢從原來的非理性、盲目的狀態進入理智型消費,錯峰出游、自駕自助出游、選擇線路避熱趨冷、出游張弛有度漸漸成為新的消費習慣。“‘黃金周’制度實施以來,對旅游業的成熟、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但是并不能因為只看到其弊端就取消‘黃金周’!”

可是光說沒有用。怎樣去拯救這一個去留難測的“7日型國慶黃金周”?這才是擺在旅游界和大眾面前的問題!
竊以為唯一方法,就是請大家今年爭相出游、盡情消費、瀟灑花錢,用休閑消費的“井噴”行情去創造“假日經濟”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去證明“國慶黃金周”的巨大含金量,從而糾正專家學者對“黃金周”的偏見。
但也有人不這么看。客源流量較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的旅行社與一些航空公司對2008年的 “國慶黃金周”行情是否“井噴”各執一詞:有人判斷“井噴”兼旅游消費上漲;有人認為人數井噴、消費乏力,旺丁不旺財;有人甚至覺得游客最近手頭緊,不僅出游人數不會“井噴”,旅游團費還將下降一成多。
“雪災不出游、地震不出游、奧運不出游……很多人預測國慶旅游將出現‘井噴’,旅游價格至少也要漲一成,但我認為這是一廂情愿,國慶黃金周旅游價格非但不可能上漲,而且還會下降,”這是廣州另一旅行社的董事長、總經理的觀點,“出游需求能否轉化為出游行為要看很多方面的因素,價格高不高就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游客消費能力下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怎么可能希望今年國慶既漲價又‘井噴’?”
作為“手緊消費”影響國民經濟的一個“縮影”,“國慶黃金周”的旅游價格下調或許真的是大勢所趨,但人人出游、闔家遠行、自我“井噴”的社會和諧景象,會不會多少有點機會可以打動那些主張“取消7日型的國慶黃金周”的專家,又或者促使有關部門堅定2009年保留“7日型國慶黃金周”的信心?
已經憋了那么久,無論如何也自我“井噴”一下吧! 讓興奮的心情“井噴”7日,讓合家歡的祥和“井噴”7日,不為別的,只為2009年的國慶還有7日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