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實眼里,這只是第一步,整合產業鏈的背后還有更大的目標
成立于2007年3月的高郵市金工程燈飾有限公司,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已經走在了太陽能燈飾行業的前列。比起那些早已知名的企業,它缺乏的僅僅是成長的時間,“我們公司的成立時間和它使用電子商務的時間一樣長,也就是說從成立初期我們就使用了電子商務,這就成為我們迅速崛起的原因。”總經理成實這樣告訴記者。
政策阻礙太陽能燈市場發展
“國外明確規定了購買太陽能設備者,可以憑借相關票據領取一定的補貼,有些國家的補貼甚至高達70%。不僅如此,在使用太陽能設備的過程中,國家還組織收購消費者擁有的剩余電量。”
所以,對于國外的消費者來說,購買太陽能燈是可以幫助他們產生效益,這對市場的開拓很有幫助,而國內只在極少數地區有類似扶持措施,因此國內生產的太陽能設備90%以上都做出口。
其實,除了政策扶持的缺失,國內太陽能燈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障礙,以合肥為例,隨著大建設的興起,數十條道路的路燈等配套設施也將隨之更新。然而這些新修道路所采用的路燈燈型中,使用太陽能燈的卻寥寥無幾,成實指出,就連長江中路上新用的也是傳統的高壓鈉燈。為什么以節能著稱的太陽能燈卻遭到如此冷遇?
原來太陽能燈的照明亮度相對較低,常常達不到主干道規定的要求。并且由于市場上的太陽能燈是利用太陽光能轉化成電能,一般蓄量不夠大,無法長時間照明使用,加上日照要求,一旦遭遇連陰天,就會造成路燈無法使用的窘境。“因此,我們國內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因為那里的日照環境相對較好,但其他地區銷售量很低。”
70萬美元訂單堅定信心
所有的現實因素決定了成實不得不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只能轉移到國際市場。但是面對同行競爭對手的壓力,怎樣才可以使一個新成立的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呢?當他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請教同行朋友時,得到的答案是電子商務。“借助電子商務把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已經成了太陽能燈具行業的趨勢,其實這也是制造業的趨勢,我們公司也正是跟隨了這個浪潮。”
接下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就是,選擇怎樣的平臺,進行哪些方面的營銷。而成立時間晚恰好帶給了他更多的經驗借鑒。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加入了當時比較知名的外貿平臺——中國制造網(WWW.made-in-china.com)和環球資源網(WWW.globalsources.com)。
接下來他所能做的就是發布信息,更新信息和細化信息。每天圍著產品信息打轉的成實也接到了不少小訂單,但是僅靠這些還不足以讓公司盈利,到底能不能接到大訂單呢?正在他懷疑的時候,一筆來自伊拉克的70萬美金訂單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接到的最大訂單。”成實的語氣中透露著喜悅。
從此,嘗到甜頭的成實便加大了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每年我們在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都在20萬以上,今年我們更是簽下中國制造網的金牌會員,我相信會有更多收獲。”
整合產業鏈應對“寒冬”
2008年是中小企業公認的做外貿比較艱難的一年,高郵金工程燈飾有限公司也像其他制造商一樣,承受著成本上升、美元貶值帶來的壓力。怎樣能夠存活下來成了這個成立不久的公司首先要面對的問題,馬云曾有一句話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堅持下來,該運用怎樣的手段呢?“外在的因素是我們不可控制的,我們可以控制的就是保證產品質量和壓縮生產成本。”
而成實采用的壓縮生產成本的手段就是調整產業鏈,也就是說原本只做太陽能燈具終端市場的他,把觸角延伸倒了他的上一級——太陽能電池組件,自己加工太陽能電池組件就意味著降低了原料成本。在此,成實打了一個比喻,“就像是開一家餐廳,原本需要從菜市場購買原料,但是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自己種植。”
最近成實正在為公司的這個大動作忙碌,購買國外設備、選廠址、對各項指標分析等等,“新工廠的投入生產不僅會提高我們的產量,而且品質更有保障,銷售額也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而在成實眼里,這只是第一步,整合產業鏈的背后還有更大的目標,“現在國內市場已經呈現出開闊的局勢,我們要為此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