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中小企業代表,中山市偉力針織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中小企業的“過冬論”已經被各界沸沸揚揚的炒了很久,其中尤以廣東的制造類企業為代表。“寒冬”一至,各家都是一派蕭瑟景象。但中間也不乏一些“唱反調”,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中小企業代表,中山市偉力針織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用技術打動客戶
偉力針織有限公司是家典型的制造型企業,擅長生產各種針種、毛類、款式的毛衫。公司的客戶群主要來自歐洲和美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目前擁有MULBERRY、ZARA、KANGWEI、LIZ CLAIBORNE等眾多知名品牌客戶。
近幾年,全球經濟都陷入低潮,偉力公司的訂單數量卻一直保持平穩,甚至還是一個穩中有升的態勢。雖說公司也在用網絡等渠道開發一些新的客戶,但僅靠這一點來解釋,顯然有些牽強。那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呢?
徐地福給出的答案是:“只要這個市場還存在,只要客戶的需求還存在,他們就會有訂單。只不過是客戶對訂單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高效越來越成為客戶訂單看重的標準。我們一直是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幫助客戶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他們的訂單。”
在談及交流是否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時,徐地福表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曾經也有過客戶在下完訂單后對產品的設計、款式反反復復地提出修改意見,并且還在其他方面提出很多無理要求。后來我們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完成其訂單后,果斷終止了和他們的合作。但這樣的情況畢竟少,大多數客戶都被我們這種開誠布公的溝通方式所打動,最終選擇了他們。”
網絡只是個交友平臺
通過前面徐地福對和客戶打交道過程的諸多敘述,不難看出,與其說他是在和客戶打交道,不如說他是在和客戶交朋友。他常說的一句就是:“不論是什么人,始終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和客戶溝通時就是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在用心溝通。”在網上,他同樣強調這一點。
徐地福接到的第一筆單來自于一個內蒙古的客人,一直從事俄羅斯服裝批發買賣。在網上找到偉力公司以后,僅僅經過在網上的幾次電話溝通后,對方在短短十天內就下了12款的單。等下完單,客戶才親自去他們公司進行實地考察。用客戶的話說,“當時已經不是去考察公司本身,而是去考察徐地福他這個人。”等到雙方見了面,對方很快就把訂單加到了26款,每款1500件,當即就預付了30%的定金。
成本上漲——變被動為主動
一面牢牢掌握住以往的合作客戶,一面在公司自身管理上“修煉內功”。針對廣東等地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企業內部各項成本的不斷增加帶來了極大壓力的情況,徐地福采用了主動出擊的方法:主動給工人加薪。
對于自己的這一舉措,徐地福解釋起來很坦然:“現在物價、生活費用全都上漲了,工人的工資理應跟著漲啊,不然誰能安心工作呢。”但漲是有技巧的漲:不僅能讓工人們安心工作,還要讓他們有激情的工作。他舉例說:“我們公司是以計件的方式來計算薪酬的,平均每個工人月工資都在2200元左右,同時還有勤工獎等。當工資達到1000元就會有10%的超產獎。這些都讓他們明白: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永遠是成正比的。”不僅如此,工人們在工廠都是免費食宿,4個人一間的宿舍里,不僅有洗手間和空調,還有電視等家電。
一直讓中小企業老板們頭疼的加薪壓力,在徐地福看來似乎不是個問題:“我堅信,我們主動給工人們漲薪所得到的東西遠遠大于付出。表面看來,我們的用工成本是提升了很多,但我們收獲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工人們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情來做,在公司的主人翁意識也有極大的增強,這些就是最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