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包括濕疹)和皮膚癬病是最常見的皮膚病。由于這兩類疾病都表現為皮疹反復出現,且伴隨頑固的皮膚瘙癢,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了一類疾病,用慣了皮炎平的人,只要皮膚有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用皮炎平;覺得達克寧有效的人,只要身上哪兒癢,拿起達克寧就往上抹。其實,這兩類皮膚病的性質、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
皮炎、濕疹常常與過敏反應和慢性不良刺激有關。比如接觸性皮炎就是接觸了某些外源性物質后在皮膚黏膜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癥,常見的有化妝品引起的面部接觸性皮炎、金屬眼睛架引起的接觸性皮炎、鍍鉻皮帶扣引起的肚臍眼周圍接觸性皮炎和膏藥引起的局部接觸性皮炎。此外,常見的皮炎疾病還有蟲咬皮炎、神經性皮炎、日光敏感性皮炎、尿布皮炎和藥物性皮炎等。
皮炎、濕疹的急性期出現小丘疹、丘皰疹、小水皰及糜爛滲出,邊界不清。慢性期出現皮損肥厚、浸潤,皮膚呈苔蘚樣改變。
皮膚癬病是由于皮膚受到皮膚癬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癥性疾病。最初會出現水皰或丘疹,從中心逐漸向周圍等距離擴散,呈環狀、半環狀,邊界清晰,中間輕,有自愈傾向。真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好發于春夏之交。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分為頭癬、足癬、手癬、體癬和甲癬。
皮炎濕疹與癬病的區別:前者一發一大片,且邊界不清;后者面積都很小,呈環狀,邊界清晰。
1.皮炎用藥
治療皮炎及濕疹,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皮炎平。由于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有強、中和弱效之分,霜劑、軟膏的滲透力也不盡相同,應注意區別用藥。
還要注意,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不能長期使用于皮膚,一般損害減輕后就應逐步減量或停止使用,否則局部會產生皮膚變薄萎縮、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和毛發增生等不良反應。
霜劑:對于面部、腋下、腹股溝和陰囊的皮炎,宜選擇糠酸莫米松霜每天1次和或丁酸氫化可的松霜,每天2次外搽。
身體其他部位慢性皮炎,可先用強效激素控制皮疹,如鹵米松霜、去炎松尿素霜、蒽膚霜等每天2~3次外涂,減輕損害后改用糠酸莫米松每天1次維持治療。
皮炎平內含地塞米松和樟腦、薄荷等成分,止癢較快但抗炎作用較輕。如果慢性皮炎苔癬化明顯,為了增加藥物滲透性,可在涂藥后加用保鮮膜(微波爐用,超市有賣)包扎封包2小時。
洗劑:急性皮炎濕疹如果僅僅是紅斑丘疹,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當糜爛滲出嚴重時,切不可使用霜劑或軟膏來涂擦,否則會加重損害。這時需要用3%硼酸溶液或康復新溶液來濕敷,實在沒有也可以用冷生理鹽水來濕敷。具體做法是,將消毒紗布疊成4~6層厚,在藥水中浸濕后稍撂干(只要不滴水即可),然后覆蓋在糜爛滲液處,20~30分鐘1次,每天可以做3~4次。
2.癬病的用藥
治療皮膚癬菌感染的藥物很多,常用的有達克寧(咪康唑霜)、蘭美抒(特比奈芬霜)、聯苯芐唑乳膏(美克或孚琪)益康唑霜或噴劑。如果皮膚沒有抓破,可以用癬藥水,如克霉唑癬藥水、復方土槿皮酊。這些藥物每天2~3次,連續用2~3周即可緩解瘙癢癥狀和皮膚損害。但要徹底清除病菌,應該在皮損完全消退后再連續用藥2~3周。
3.難以區分是皮炎還是癬病
有些皮膚損害難以區分是皮炎、濕疹還是皮膚癬病,或者雖是皮膚真菌感染,但炎癥較明顯,瘙癢劇烈,可以選用一些復方制劑先控制癥狀。如派瑞松(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荷洛松(克霉唑倍他米松乳膏)、益膚清乳膏、復方康納樂霜或復方酮康唑軟膏,每天2次外涂。
這類外用藥多為一種抗真菌藥加一種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而成。由于這類制劑含有激素,所以也不宜久用,最好在暫時控制一下癥狀后,去醫院皮膚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再作進一步選擇。
(摘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