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推出手足口病中醫藥防治處方
安徽省衛生廳召集一批權威中醫藥專家研討手足口病中醫藥診斷和防治問題。專家們認為,中醫藥在手足口病的預防和治療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范疇,基本病機為外感時邪疫毒,中藥在預防手足口病方面可以采用清熱解毒、生津化濕的藥方。
預防手足口病除“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等預防措施外,建議參考使用中藥預防措施:金銀花6克、蘆根10克、淡竹葉3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服用7~10天。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3~6歲可服用本劑量;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摘自《新華網》)
高原旅游飲酒需嚴控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高山上飲酒可以改善和防止高原病。但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原病研究專家吳天一介紹,酒除對肝細胞有損傷外,還會增加體內耗氧量,使熱量散發,并引起神經興奮,在高原上尤其危險。酒在高原上最大的危險是容易引起胃黏膜充血、糜爛而引起大出血,尤其和解熱鎮痛劑合用時。因此,高原上飲酒需要嚴控,如果能較好地適應高原環境,可以少飲一點低度的青稞酒或紅葡萄酒,但絕不能貪酒,特別嚴禁酗酒。
到高原旅游要少喝酒,但是青藏高原的酥油奶茶和酸奶就一定不要錯過。茶葉有解毒、提神、消食、利尿及止瀉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高原飲料,酥油奶茶富有多種營養成分,能促進生理機能,有利適應高原。而酸奶也有防止高原反應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輕度鎮靜和改善睡眠。
不過,“吃了酸奶勿飲茶”,因為茶葉中大量茶鞣質會凝固蛋白,使酸奶失去了本身的營養作用。(摘自《羊城地鐵報》)
分娩慎用止痛藥
英國醫學家長期研究發現,產婦分娩時,服用止痛藥,會增加所生子患癌的危險性。
布列斯托爾皇家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對16193名兒童跟蹤研究了10年,截止到1980年,他們先后發現,在產婦分娩時,服百日錠止痛藥而出生的兒童中,有33名在10歲前死于癌癥,其中半數因患白血病而夭折。余者則死于腦瘤和眼癌。這說明,產婦分娩時服用止痛藥,會使所生子女患癌癥的危險性增加3倍。為防新生兒腦出血及其它出血癥,醫生在嬰兒出生1小時內向其注射維生素K的做法,也會使幼兒在10歲前患癌癥的危險性增加3倍。
(摘自《福建衛生報》)
多唱歌,少生病
越來越多的醫生認為,歌唱不僅僅是人類一種古老的表達方式,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因此,專家們建議人們有規律性地唱歌。
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教授兼心理醫生格特勞德·拜爾考·施密德說,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歌唱應當成為醫生的一種處方。她說,人在歌唱時的呼吸是深度的腹式呼吸,能對腸道和心臟分別起到按摩和放松的作用。此外,這種呼吸還可以給肺泡提供更多的氧氣,促進血液循環,甚至能夠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
拜爾考·施密德認為,過度神經刺激導致的諸多后果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人們喪失了前進的動力,與世隔絕,故步自封,或者有暴力傾向。歌唱是一種解決現代社會特有疾病的積極方法,因為它能夠平衡植物神經系統,加強使人平靜和放松的副交感神經的活力。歌唱能帶來精神層面上的和諧,強化人體免疫系統,激發人們面對現代常見疾病的自我治愈能力,例如失眠、循環系統疾病和“職業倦怠”綜合征。
拜爾考·施密德說,除了深度呼吸,歌唱還能自動地給骨盆區域帶來活力,正如俗語所言:“多唱歌,少生病。”而且,不論獨唱還是二重唱,洗澡時哼小曲兒還是練習歌唱技法都沒有太大區別,甚至唱歌跑調也無關緊要。
在醫療實踐中,有些早期癡呆患者能借助一首熟悉的歌曲恢復部分記憶,而一些中風患者則可以通過練習唱歌重新獲得說話的能力。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