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這么一輩子
□劉墉
我常以“人就這么一輩子”這句話來告誡自己并勸說朋友。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時變得勇敢,驕矜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
人不就這么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每當我為俗務勞形的時刻,想到這七個字,便在哀時光之須臾,感萬物之行休中,把周遭的俗事拋開,將眼前的爭逐看淡。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幾十年就煙消云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開的呢?
人就這么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對它。看不開時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憤怒時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滿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樣,你總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你總不能白來這一遭啊。(摘自《螢窗小語》)
不會感恩的人也不會內疚
□鮑爾吉·原野
感恩不同于對別人說“謝謝”。感恩說不出口,是在心里藏一輩子的債務。
感恩的人無論居于城鄉、財富多寡,他們都懂得生活之艱難,活下來本身就是一串鏈條乃至多串鏈條穿起來沒有斷裂的結果。
通俗地說,感恩的人懂得因果關系。懂得自己哪怕能活一分鐘都仰仗無數的因緣和資源的支持。這些因緣關系到父母、朋友、發明疫苗和注射疫苗的人……單子可以長長地拉下去。他們是上端的鏈條,是沒有拋棄你、使你順生的人。而旁邊的鏈條包括無數社會系統、環境系統和文化系統的福佑。
感恩,第一要感謝糧食。是糧食讓人們活下來并活下去。盡管進退飯局的人已久不進粒米,盡管減肥的人聲稱與糧食結仇,但從人的屬性觀察,所有的人都是糧食的受益者。對糧食感恩的人,盡量不剩飯,扔半只饅頭手會哆嗦,吃飯認真,看到米粒心生歡喜。這樣的人多半是本分人,面色清凈安詳。如果對糧食——這種樸素而根本的果實心存敬意,由此推想,這人不會暴殄天物,也不會荼毒眾生。
感恩第二項要感謝水、草木、鮮花、小鳥、晴空、土地和干凈的空氣。它們的存在固然不是為了人們享受,但享受了,就不要打擾它們,更不要傷害它們。
以上兩項感謝的對象不是有名有姓的人,是大因果。在小因果的感恩鏈條里面牽連著父母和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對父母不孝,相當于對自己判刑,剝奪信任權利終身。對這種人,發現一個,遠離一個,永遠不與之結為朋黨。而幫助過我們的人,無論他現時貴賤、愚賢,都要感激,不以時過境遷而輕慢。
感恩不是一本花名冊,而是一種心態。
一個人如果只感激幫助過自己的人,仍然叫小氣,也叫冷漠。他們把人分成助己和未助己兩類,以青白眼待人,仍然叫勢利眼。對天地無感恩之心,對人的感激必然短暫。
感恩是世界觀。把自己看得很輕,把別人的幫助看得很重,覺得意外,因而難忘,常存報答之心。
感恩是無分別心。不僅高官世富能幫助你,比你卑下的人照樣能幫助你。感是感動,恩是眾生之恩。賬記錯了,往后的路會越走越窄。
感恩是自愛。感恩的人一定對別人的幫助感到不安,不是別人欠你,是你欠別人。這個“欠”不是欠情。欠情是負擔,感恩是報答,兩者不一樣。感恩的人即使沒有機會報答施主,也會幫助他人。這是還債和報恩的區別。
不感恩的人是什么人呢?攫取者,傲慢者,總之是離混蛋很近的人。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特征:冷漠。冷漠的人對人對物都沒有情感,認為不值得付諸情感。最后說,感恩的人同時也會是負疚的人,會為做錯一件事寢食不安。而從不負疚的人也不會感恩。用一味中藥稱之——“獨活”。
(摘自《當代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