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刻不黃金
□周毅
一家三代老小坐在一塊兒看電視。70歲的爺爺想看新聞,近50的父親想看連續劇,20歲的兒子要看演唱會。
父親說:“這些電視臺也怪了,非得把好看的節目湊到一起,就不能調整一下?”兒子說:“這叫‘黃金時段’,是每家電視臺爭奪觀眾的最佳時間。”爺爺打趣地說:“老的不跟小的爭,等會兒我看重播。”父親半開玩笑地說:“我也算老的,不和小的爭黃金時段,明天去租碟子慢慢欣賞。”
爺爺一聽不高興地說:“你才多大就認為自己老?”父親嘆了口氣:“不服不行啊!人這一輩子跟電視節目大同小異,‘黃金時段’一過就沒戲了!我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我兒子身上啦!”兒子得意地問:“您說說人什么時期叫‘黃金時段’?”父親回答:“20歲之前是積累階段,20~40叫黃金時段,40~60是半休整階段,60歲以后叫休養階段。”
“什么邏輯?簡直是無稽之談!”爺爺大為光火地說,“難怪你這么不爭氣。我看呢,人生每個時期都是黃金時段。”兒子好奇地問:“爺爺,那您說說為什么這樣認為?”爺爺回答:“20歲之前是成長階段,20歲之后是打拼階段,40歲之后是創業階段,60歲之后是鞏固階段,就是到了80歲呀,那也叫總結階段,哪個20年都是黃金時段,都不可以虛度!”
聽罷,父親感慨地說:“我活了這么大,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考慮過有關時段的問題,聽老爺子的一番話,真的有不小的觸動:年輕時,滿腦子的理想追求;步入中年,時光把滿腔的激情消磨得一干二凈,不到50,心態已變得老朽不堪!看來,真得好好調整一下,向老爺子好好取取經。”
爺爺年輕時參軍,經歷過抗美援朝,退伍后去了大西北支援國家建設;后來回到內地在一家企業當了廠長,幾乎年年被評為勞模;退休后,身兼多職:老年大學副校長、某企業顧問、老年講師團團長、書法協會名譽會長等。他的一生可以這樣總結:永遠充滿激情。
只要有激情,人生每個時期都是黃金時段,關鍵是要保持一顆年輕有為的心。
(摘自《養生大世界》)
如果可以從頭活一次……
□一凡
“如果我可以從頭活一次,我要嘗試更多的錯誤,我不會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隨遇而安,處世糊涂一點,不對將要發生的事處心積慮算計著。其實人世間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計較呢?”
“可以的話,我會多去旅游,跋山涉水,更危險的地方也不怕去一去。以前我不敢吃冰淇淋,不敢吃豆,是怕健康有問題,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過去的日子,我實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過清醒明白,太過合情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會什么也不準備就上街,甚至連紙巾也不帶一塊,我會放縱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赤足走在戶外,甚至整夜不眠,用這個身體好好地感覺世界的美麗與和諧。還有,我會去游樂場多玩幾圈木馬,多看幾次日出,和公園里的小朋友玩耍。”
“只要人生可以從頭開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
這是一位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寫下的文字。
生活中無時不刻不充滿著“如果”,但是人生卻由一串不斷的遺憾延綿而成,所以,當警醒的人們開始明白生命需要充分體驗,生命需要和諧,生命需要恬淡自然的時候,很多人開始嘗試一種與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生命呈現方式。
每一次生命歷程的反思都會帶來生命的重新審視和未來的重新體驗;每一次對生命的重新審視也最終帶來靈魂的嬗變。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河流,這是生命的必然也是自然規律的無奈,所以,當我們已經認識到今生的遺憾和無奈時,為什么不乘著已經覺醒的力量,重新選擇一次生命的新活法?(摘自《商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