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最好的藥
□曾凡明
童年的記憶,幾乎都是和藥有關的故事:被我有意打破而母親又重新買回來的一只只藥罐;怕我難以下咽而被母親揪成黃豆大小的藥丸;還有母親不知在哪兒討得的一張張驗方……
那時,我患有哮喘。犯病的時候,深一口淺一口地呼吸還是喘不過氣來,夜里,我不敢像別人那樣躺著,那樣的話,我很有可能窒息而死。不用看我憋得紅紅的臉,只要聽到那一聲聲拉風箱一樣的喘氣聲,就能想象到我的病痛。
而有人比我還要難受,那就是我的母親。平日里舍不得多花一分錢的母親,為了給我看病變得異常大方,背著我看遍了鎮(zhèn)上所有的醫(yī)院和診所。不管多貴的藥,只要聽說對我的病有幫助,她就毫不猶豫地買回來,不見效果就再換另一種藥。
母親還四處收集民間驗方,只要聽說有某驗方療效好,不管多遠,都會立即拎著禮物去討。回來就一絲不茍地按照驗方的要求給我治病。
記得母親聽說把熬剩下的中藥渣倒在人走得多的馬路上讓人踩,踩的人越多病人就好得越快。于是,母親每次熬完藥,就跑十幾里路到鎮(zhèn)上最熱鬧的十字路口把藥渣倒在路中央,人少走動時,她就自己來來回回在上面走,直到將藥渣踩得和路面一樣平。
因哮喘,同學們都不敢和我玩。我常常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癡癡地看著操場上玩耍的同學。我的性格越來越怪異、孤僻,學習成績也不值得一提,我恨自己有病的身體,我恨同學們對我避之不及的眼神。我忍不住趴在母親的懷里,哭著一遍遍地問,為什么我哪兒都不如別的孩子?母親撫著我的頭,笑著說:“誰說你哪兒都不如他們,你能做得好多事他們都做不好。就像跳繩,別的孩子跳不了五六十下,而你卻可以跳得遠遠超過他們。
那時,為了增強我的體質,母親給我買了一根根好看的運動繩讓我跳。聽了母親的話,我更加喜歡跳繩,五十、一百、二百……后來,只要我不想停下來,就能不間斷地跳下去。
一次,在學校的跳繩比賽中,我為班級拿到了第一名。在同學們的稱贊聲中,我開始相信母親說的話:“你能做許多別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愿意和我親近的人多了,我也經(jīng)常參加同學們的活動,扔沙袋、追人、跳皮筋……病犯得越來越少了,到了初中,就沒再犯了,個子也逐漸追上了班里的其他人。我終于和別人一樣了,愉快的心情使我的學習成績開始突飛猛進,竟然沖進了年級的前三名。
高三那年,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參加飛行員的招收體檢,一路下來,居然只有我被選中了。當我接到空軍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時,我激動得掉下淚來,萬里挑一的飛行員,多么令人羨慕,而對于我那曾經(jīng)是個多么不可思議的夢啊!
我曾經(jīng)問母親,是哪副藥治好了我的病?母親說:“吃了那么多種藥和偏方,誰知道呢?”在母親欣慰的笑容里,我突然明白,哪里是什么藥治好了我的病,分明是母親那深厚而明智的愛呀!那份愛不僅醫(yī)好了我身體的病痛,更是治愈我心靈陰影的良藥。
(摘自《當代健康報》)
生命中只有愛是可以延續(xù)的
□清山
她自懂事起就立志長大后要做一名護士,因為在她眼里,像白蝴蝶一樣翩飛于病房間,為患者解除痛苦的護士就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在從事天底下一項最神圣的工作。
她把自己的理想告訴了母親,母親笑了:“孩子,護士的確是一項偉大、神圣的工作,媽媽支持你。但你要知道,當護士是很辛苦的,每天忙忙碌碌不說,還可能面臨病菌的侵害、患者及其家屬的誤解等……”
“媽媽,你所說的那些我都不在乎。請您相信,我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護士的。我要盡力去挽救天下所有受病痛折磨的人!”
母親撫摸著女孩的秀發(fā):“傻孩子,世界上需要救治的人太多了,你一個人是救不過來的!”
“那我就一個一個地救,是的,這樣想和這樣做都有點傻,你再努力也挽救不了所有的病人,但多救一個就是一個。”
母親被女兒的愛心深深感動了。
轉眼間,女孩到了戀愛的年齡,她有了心愛的男友。男友也支持她做一名護士,女孩離護士職業(yè)更近了一步。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生活像一朵美麗的月季花,在她面前慢慢綻放。
不幸是突然發(fā)生的,2006年12月的一天,男朋友騎著摩托車帶著她出了車禍。她的男友身受重傷,但沒有生命危險。而坐在摩托車后座上的她,頭部和肺部受了重傷,瀕臨死亡的邊緣。
在醫(yī)院里,醫(yī)生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三天后,醫(yī)院宣布她腦死亡。
此刻,痛失愛女遭受沉重心理打擊的女孩的母親表現(xiàn)出了堅強的一面:“我知道我的女兒活不了了。她自小就立志成為一名護士,就想為挽救他人的生命貢獻自己的力量。那么,就讓我們遵從她的遺愿,把她的器官移植給更加需要的人!”
這對母女是新加坡人,母親叫薩爾蒂娜·阿卜杜勒·拉希姆,女兒叫西婭希達·賽義德。
西婭希達的心臟如今在一個患有心臟衰竭的50歲男子的胸腔里跳動。她的肝臟救了一名患有肝硬化的50歲的婦女,而她的腎臟救活了兩名40歲的男子。女孩也成為新加坡首位捐獻一個以上器官的穆斯林。她的母親為生前立志成為護士的女兒“救了4個人”感到欣慰!
這個發(fā)生在2006年底的真實故事,震撼了人們的心靈,讓世人對生命的價值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是的,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如果擁有一顆博愛的心,愛就會在所有感動的心靈中流淌和傳遞!生命就可以在他人的身上得到延續(xù)!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