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名為“SPA”的健康療法風靡全國。“SPA”一詞源于拉丁文“Solus Por AQua”的字首(Solus=健康,Por=經由,Aqua=水),意指用水來獲取健康。據考,“SPA”的名字起源于羅馬帝國時期比利時的一個叫“SPA”的小鎮,那里有一個溫泉,不但可以美容甚至能治療疾病。現代的SPA有著不同的主題訴求,但都不脫離滿足人們的聽覺、嗅覺、視覺、味覺、觸覺和思考等六種愉悅感官的基本需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趨勢的加快,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加重,員工容易出現心理緊張、挫折感、痛苦、自責、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生活質量,也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績效。

如圖所示,適度的壓力是良好績效的催生劑,而壓力過大,則可能導致員工疲勞,工作效率降低,甚至精神崩潰。因此,對員工進行心理培訓,疏導工作壓力,經常為員工進行心理上的“SPA”,使員工以輕松、自然的心態去面對各種挑戰,則顯得十分必要。
企業心理培訓是指將心理學的理論、理念、方法和技術應用到企業管理和企業訓練活動之中,以更好地解決員工的動機、心態、心智模式、情商、意志、潛能及心理素質等一系列心理問題,使員工心態得到調適、心態模式得到改善、意志品質得到提升、潛能得到開發等。良好的心理訓練和疏導,不僅能增強員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還能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貢獻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績效。
目前,國內外心理訓練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卡耐基訓練、戴尼提技術、里程碑教育、JS訓練以及近年來興起的NLP技術和拓展訓練等。這些訓練的理論基礎或多或少直接來源于某個心理學流派或者進行了多個心理學流派技術的綜合。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1、心理暗示法
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可分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行為暗示、環境暗示等。從作用上講:有積極暗示與消極暗示之分。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外界的暗示。比如,電視廣告對購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無意間,廣告信息會進入人們的潛意識。這些信息反復重播,在人的潛意識中積累下來。購物時,人們的意識就受到潛意識中這些廣告信息的影響,左右人們的購買傾向。在企業心理培訓中,有多種形式的暗示會對員工的心理與行為施加影響,促使其心理與行為朝著目標方向發展;同時使員工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心理暗示法可以用來培養員工的自信心,改善其心理品質如記憶力、時間管理能力、習慣矯正等,也可以用來快速塑造企業文化。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部隊討伐張繡。時值七、八月間,驕陽似火,士兵們口渴難忍,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然體力不支暈倒在道旁。曹操見狀,非常著急,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部隊根本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戰斗力也會大大削弱。于是他叫來向導,詢問附近可有水源?向導說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邊。曹操沉思一陣之后,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然后轉過馬頭對士兵說: “諸位將士,前邊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紅紅的,肯定很好吃,我們加快腳步,過了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許多。
曹操有意無意間利用了心理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心理現象——積極暗示。通過這種積極暗示可幫助員工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一方面,積極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取決于暗示者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暗示越含蓄,效果越好。
2、拓展訓練法
拓展訓練法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它利用特定的自然環境,通過獨具匠心的設計,在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活動過程中,增進受訓者的勇氣與自信、理解與溝通。
拓展訓練的早期形式源于二戰時期的海上生存訓練。人們發現很多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生存下來的人并非是身體很健壯的人,而是那些意志堅強、心理素質極好的人。美國專家便著手研究拓展訓練。戰爭結束后,人們普遍認為這種訓練應保持到和平年代,于是,拓展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也由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人員等各行業、各類群體;訓練目標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重要方面。目前,拓展訓練活動的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如場地項目、水上項目、野外項目、室內項目等。訓練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加以選擇。對于企業來說,拓展訓練可用來激發員工的潛能、培養團隊精神與合作默契。在世界各地,拓展訓練是高級經理人員必須參加的一項重要訓練。
平衡木上,一人高聲喊道:“下面的人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地面上的人齊聲答應。他們分成兩列,雙人對面而立,伸手搭成了“懸空墊子”。之后,平衡木上的人以標準的立正姿勢,直挺挺地仰面向后倒下,穩穩地倒在了同伴的臂彎之中。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拓展訓練方式之一——背摔游戲。此游戲可以通過簡單的團隊活動形式使成員之間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達成團隊內部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的目標。
3、心理劇技術
心理劇技術是由Jacob L.Moreno在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它是在團隊領導者的引領、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團隊成員參與表演,使其能充分表達內心感受、釋放情緒、提升洞察力并對問題加深理解,進而發展出積極的新行為,該方法也可用來優化員工的個性。在心理劇表演過程中,通過演繹“個案”使員工普遍覺察到自己身上“看不見”的、但又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作用的負面人格特質。從而起到修復心理創傷、提升心靈品質的效果。目前主要的心理劇技術有以下幾種:空椅子技術、角色扮演、替身技術、鏡像技術、魔幻商店技術等。在心理劇中,員工可以扮演自己的同事、領導、家中的成員、朋友或者陌生人,劇情可以是一般的內容,也可以是與員工實際情況近似的內容。專家可以在一旁指導,也可以與員工一起表演,觀眾則為員工鼓掌助興。例如:有人特別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讓他們與健談的人一起表演心理劇,并設計一些特定的場景,隨時對他們不敢大聲說話、表情羞愧、動輒向人道歉等行為進行糾正,直到他們能理直氣壯地大膽表達自己的感情為止。心理劇以其參與性、自創性、體驗性、直觀性、啟發性和回味性的特點,開始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心理治療方法,日益得到發展和推廣。
在一家大型企業的培訓室里,出現了這樣令人費解的一幕:有兩個人正在激烈地交談。其中一個人怒氣沖沖地叫嚷著,另一位則安靜地傾聽著,并試圖使前者平靜下來。但在這間培訓室的另一端,卻有一些員工正靜靜地坐著,專心地觀看著前面正在交談的兩個人,偶爾還會露出會心地微笑、報以熱烈的掌聲。
以上所采用的方法是心理劇技術的一種——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創設一定的情境或仿真情境,目的是讓受訓者扮演情境中的角色,通過角色活動獲得心理體驗,并分享體驗、分析角色行為,以形成特定的心理品質與行為習慣。在模擬情境中,受訓者將分別扮演特定角色,并與其中的人或事進行互動。角色扮演法有利于培養員工的換位思考能力,打破部門之間的隔閡與誤會,也有助于培養員工的全局觀念。
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幸福、高效的員工。目前國內很多公司都已經意識到員工心理素質培訓的重要意義,也已經開始定期邀請心理培訓機構的專業人士為員工做《壓力管理》等心理培訓,甚至常年聘請培訓公司開展心理素質培訓。
實踐證明,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導和訓練,能夠增強員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還能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貢獻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但是,企業在進行心理培訓時還應當注意針對具體崗位、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培訓內容,注意健康安全,選擇有資質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以便提高心理培訓效果,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