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70歲的王大爺,平時身體健康,也沒有心臟病史。前些日子氣溫突降,昨天清晨5點多鐘,他去了趟衛生間,回房躺下后不久,老伴便發現他呼吸困難、出冷汗,感覺不對勁,連聲喊他,卻不答應。大媽趕緊把兒子喊醒,打了“120”,將其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后發現,老人心臟側壁、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證實,一支冠狀動脈完全堵塞,經過數小時的搶救,老人總算死里逃生。
一般人都認為,心肌梗死的病人都應該有心絞痛的病史,而實際上,臨床上卻經常會見到像王大爺這樣的病人,平時身體很好,沒有任何不適,常規檢查血壓、血脂、心電圖等也都基本正常,或只有輕度心肌缺血。據調查統計,冠心病病人平時無明顯癥狀者占50%以上。這些人平時雖沒有什么癥狀,但發病卻往往很急,病情嚴重。同時還常伴有嚴重并發癥,如:心源性休克、室顫、急性心衰等。在死亡的急性心梗病人中,有30%死于發病后2小時以內,往往來不及送醫院搶救。俗語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冠心病的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研究表明,人的血管是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變硬變脆的,40歲以后每增加10歲,冠心病的發病率就會遞增l倍左右。而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都是導致冠心病誘發與加重的重要因素,而氣候突變、大風降溫或夏天氣溫驟升以及勞累、精神壓力大、大喜大悲、飽食等,則都是心肌梗死的常見誘因。臨床上經常有一些平時身體很好的隱性冠心病患者。在開會、打麻將、上下樓梯時突然發生心肌梗死而倒地死亡。
應該說,即便是隱性冠心病患者,也還是有蛛絲馬跡可查的,只是我們往往會忽視或誤解與冠心病有關的癥狀。其中,異位疼痛就是隱性冠心病常見的表現,因“遠”離心臟而常被忽視與誤診。這類疼痛最常出現在左前臂、左側肩胛部、上腹部和牙床,其次發生在咽喉、下頜、手指或腕部、頸項部,有時還會放射至“遙遠”的下肢。資料統計,約有18%的冠心病患者有牙痛表現。其特點是牙痛劇烈但與口腔病變不符,且牙痛部位不確切,常數個牙齒都疼痛;另外。疼痛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內側直達小指與無名指者較多:有的病人出現上腹部疼痛而被誤認為是胃病發作;總之,這些疼痛表面上與冠心病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關系密切,且多因疲勞、情緒激動等原因誘發,而且,一般止痛藥無效,但服硝酸甘油等卻能較快緩解。此外,疲倦、心悸、出冷汗、胸悶、胃部不適、煩躁甚至靜息時都有呼吸困難,或突然發生休克等,都是冠心病的常見表現,應提高警惕。
冬春之交,是一年中心肌梗死發病率較高的時段,所以,極有必要提醒中老年朋友們,即使平時沒有冠心病表現,也應加強自我保健,當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加強防范,警惕心肌梗死的偷襲:①生活規律,起居有常,保證睡眠,重視防寒保暖,洗澡時要特別小心;②堅持低脂、低糖、低鹽和高維生素的飲食,及時補充飲水,戒煙、少飲酒;③特別要注意防止誘發心肌梗死的常見因素,如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娛樂有節有度,防范強烈的精神刺激(特別是大喜大悲),不宜飽食、酗酒和大量吸煙,天氣預報氣溫下降時更要提高警惕;④確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要注意遵醫囑按時服藥,并定期復查血壓、血脂。家中應備有急救盒和氧氣等,以備急需。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