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周女士,近兩年來因更年期功血吃盡苦頭。自從步入45歲以后,月經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似的,沒譜了,一會兒二十多天來潮。一會兒又四五十天才來,而且經期冗長,常常十天半月才干凈,經常需要服用止血藥才勉強止血。月經紊亂、過多,使她出現了嚴重的貧血,不但臉色蒼白,沒有血色,而且還出現了胃口差、頭昏、眼花、乏力等癥狀。更為痛苦的是,兩年中因月經不止先后做過3次診斷性刮宮手術。所以,每次月經一來,周女士的臉上就開始“烏云密布”,唉聲嘆氣,她常常自問,這個“罪”何時是個盡頭?
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更年期功血,它是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子宮出血,所以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那些因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子宮出血,不能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更年期功血的特點為。患者大多有長短不一的停經史,子宮出血不僅量多,而且出血時間長,需要就醫用藥后才能血止經凈。更為惱人的是,這次出血醫治好了,不久又會反復,常易引起嚴重貧血。長期子宮出血,造成的嚴重貧血還可引起機體免疫能力降低,容易導致生殖道的上行性感染。
更年期功血的治療,通常先采取診斷性刮宮術,排除子宮內膜癌等器質性病變后,再采取性激素或中醫藥治療。多數患者在治療階段是有效的,但停藥后常易復發。因此,部分患者最終只能采取子宮切除的辦法來解決子宮出血的難題。更年期功血患者的年齡大多為40多歲的中年婦女,隨著子宮切除,難治的功血是解決了,但過早切除子宮后,又會帶來新的煩惱與痛苦。除了可能產生心理障礙外,還會因子宮切除時,子宮動脈的切斷而影響卵巢的血液供應,使原本已經開始衰退的卵巢加速衰退的進程,提前進入絕經狀態,并由此促使機體產生絕經后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因此,子宮切除并非是難治性功血理想的治療方法。為此。人們長期以來一直期望有一種只破壞子宮內膜,使之不再發生出血,而毋須切除子宮的治療方法。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國內曾有人試用宮腔內冷凍的方法,希望通過破壞子宮內膜來達到既根治功血,又保留子宮的治療目的,后因這種方法的并發癥較多,難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而放棄。進入90年代后,宮腔鏡技術的長足進步,使人們的這一愿望得以實現。現在,國內不少醫院都能在宮腔鏡下,將通電致熱的金屬球熨燙子宮內膜,直至子宮內膜基底層徹底破壞:或在宮腔鏡下,用電刮匙將子宮內膜,包括基底層內膜刮掉。子宮內膜基底層是內膜的生發層,猶如韭菜根,于宮內膜就是由基底層上長出來的。無論是子宮內膜熨燙術還是電刮術,其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即破壞子宮內膜基底層,代之以瘢痕組織。這種瘢痕組織沒有子宮內膜的生理功能,它不受性激素的影響,不會像子宮內膜那樣發生增生和脫落,因此,就不再會發生子宮出血了。從而達到了既破壞子宮內膜。不再發生子宮出血,又保留了子宮和卵巢的正常血液供應,使卵巢得以按照自身的規律逐漸衰萎。避免過早出現絕經后的一系列病理改變的目的。
官腔鏡下的子宮內膜破壞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少,以及安全、有效等特點。手術后,子宮不再出血,貧血可以很快得到糾正。官腔鏡下的子宮內膜破壞手術是更年期功血患者的福音,正在越來越受到醫患雙方的青睞。
(編輯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