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紅閣
戲曲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包括文學、表演、音樂、舞美、燈光、布景等等多種藝術成分。其中戲曲音樂是整個戲曲藝術構成要素之一。它是由歌唱與器樂伴奏兩部分組成。戲曲音樂區別于其它音樂藝術,因為它是與戲曲藝術相結合,適應戲劇性的要求而出現的。它具有自己民族特點的結構形成和表現方法。并由此形成某特有的藝術技巧與藝術風格。
戲曲音樂在戲曲中有如下兩點主要作用。首先是通過音樂手段刻畫戲劇中的人物形象,二是這種音樂要能表現戲劇情節、戲劇矛盾的發展,并有貫穿全劇之功能。
因此,以音樂手段刻畫人物形象,是戲曲音樂的首要任務。因為音樂能以其抒情的特長,表現人物內心的感情世界,這種作用是音樂以外的其它藝術手段所不能代替的。這就是音樂在戲曲中獨有的感染力,在情緒上、氣氛上、節奏上制造出種種對比。如歡樂與悲哀、粗暴與溫柔、緊張與松馳、激昂與平靜、憤怒與平和等等都可以通過音樂節奏的變化,音量音色的對比、旋律的起伏、調式、調性的變化、演奏樂器的不同等等手段與技巧來表現。如常見的京劇、梆子、豫劇、評劇等等劇種、快板轉慢板、正調轉反調、合奏與獨奏。弦樂與打擊樂等,在轉換中渲染了情緒突出了音樂的烘托作用。
音樂在戲曲中還有描寫環境,渲染氣氛的作用。戲曲由于在舞臺上有虛實結合、空間變化靈活的特點,除了必要的實景和舞美外,音樂能配合演員會感染觀眾、啟發觀眾的想象力。如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四場幕間曲通過管弦樂隊的演奏,把剿匪的地點北國風光的壯麗、朔風的寒冷、林濤的怒吼,指戰員的斗志等渲染的淋漓盡致,尤其圓號的運用,更讓人能聯想到解放軍戰士頂風冒雪,快步疾行的戰斗身姿與情懷。這段音樂堪稱戲曲音樂渲染環境、烘托人物的最好典范。
在戲曲音樂中,聲樂居于主導地位、聲樂是戲曲音樂的主體。戲曲演唱藝術在長期發展中各劇種各流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技巧。深受廣大觀眾歡迎,勿需多述。
器樂在戲曲音樂中處于輔助地位。它在輔助襯托唱腔之外,在節奏、速度、場次之間的連接與貫穿上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戲曲伴奏員無論演奏哪種樂器,要想做得好都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條件:
良好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
戲曲樂隊傳統的配置是少而精。基本上一個蘿卜一個坑。如不具備一定的演奏技能是不能勝任其工作的。更何況,在伴奏中還有所謂的“單出頭”的時候。在特定的戲劇情景中,唱腔的色彩中需要某種樂器演奏出一定效果。如果沒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就會出現“砸鍋”的現象。不但烘托不了人物和劇情,反而攪了局。反之具備了良好技能,在劇中唱腔中就會起到錦上添花或畫龍點睛的效果。智取威虎山中圓號、鋼片琴、琵琶月琴等樂器的獨奏就是很好的例證。
2、“一棵菜”的精神,所謂“一棵菜”就是集體的合作精神,在戲曲樂隊中分為以板鼓為首的打擊樂和以胡琴為首的管弦樂。板鼓是全劇節奏的指揮和主宰,無論急與緩、強與弱都必須服從鼓的統一指揮和板式節奏。梆子樂器要以它們的節奏或感覺為準。尤其在唱腔中由于劇情的需要行腔中經常會出現節奏突然的伸長與縮短的臨時變化。這種憑感覺的節奏把握是必須要一致的。需要和演員及主奏樂器默契配合,才能出來“一棵菜”的良好效果。在伴奏樂器中,演奏者無論個人技能有多么高超,只要不是獨奏的部分,都不能突出自己而影響全局。大樂隊配置較全,人員更多,就更需要團體協作精神。因此,在樂隊中恰到好處的分工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高水平的樂隊不但能給觀眾帶來美好的音樂享受,還能給演奏者本人帶來愉悅的心情。
目前戲曲由于種種原因,處于低潮階段,更需要從事戲曲工作的同仁,振作精神,搞好本職工作。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有低潮就必然有高潮。有嚴寒就必然有春天,讓我們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戲曲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