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18,我們還能說什么?

2008-12-29 00:00:00熊偉民
書屋 2008年11期


  與人們積極關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熱情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冷清的。無論是專業的學術論著、一般的大眾讀物,還是電視、電影,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品可謂汗牛充棟。相比之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讀物卻寥寥無幾。也許,我們可以列出千百種理由來說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但無論如何,忽視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是不應該的。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說得對,若不認識戰爭,就無法了解二十世紀這短暫歷史的本質。戰爭是這個時代的印記。但真要認識二十世紀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不能繞過去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當時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也是自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之后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它不僅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因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而開辟的人類生活的新方向,促進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而且,從一般的社會變遷和文化意義上說,其意義也十分深遠。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無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無法理解二十世紀的歷史。
  我們需要有這方面的讀本。
  在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讀物中,溫斯頓·丘吉爾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中譯本值得我們關注。丘吉爾的名字當然很響亮。他是二十世紀英國最有名氣和最有分量的政治家。自1900年進入英國議會開始其政治生涯,他先后擔任過多個內閣大臣的職務,并兩次出任內閣首相。無疑,他政治家生活的經歷為他的作品增添了光彩,但從根本上說,他的作品受到重視和歡迎,關鍵還在于作品本身的內容和品位。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國家史略》,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使他加入到西方國家著名作家的行列,并因此而獲得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丘吉爾自己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質量也滿懷信心,確信在實質性問題上“不會被將來的歷史學家所推翻”。而《紐約客》雜志的評論,更是不惜贊美之詞,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想象力充溢著英雄主義,敘述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世界大事顯得游刃有余,在迄今為止的歷史作品中尚屬罕見”。
  在我們對歷史的宏大敘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再自然不過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進一步加劇。后起的德意志帝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企圖重新瓜分世界勢力范圍,并組成德、奧、意軍事同盟。想維護并擴大其利益范圍的英、法、俄三國,則組成三國協約與之對抗。這樣,戰爭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戰爭是來得比較突然的,人們在心理上并沒有應付一場大規模的、持久戰爭的思想準備。
  當二十世紀的鐘聲敲響的時候,人類滿懷著信心和希望。因為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后,在歐洲大國之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持久戰爭。無論是克里米亞戰爭、美國內戰或普法戰爭,在規模、持久性和影響方面,都不可能與拿破侖戰爭相比。大國之間的關系,在維也納體系的框架之內,由大英帝國操縱著歐洲大國之間的均勢。整個十九世紀,人類各方面都在穩步前進。產業革命相繼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社會勞動生產力大大提高。七十年代,第二次產業革命又開始啟動,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更是如虎添翼。工人的工資增加了,社會福利開始得到關注,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勞資關系得到緩和,國際工人運動喪失了十九世紀上半期的那種革命精神,改良主義、修正主義開始泛濫。中小學教育開始普及,公民的文化和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政治生活進一步開放,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被授予越來越多的人。行政機構和警察部門受到社會輿論越來越多的監督和關注,酷刑已遭到普遍的反對。嬰兒的死亡率在不斷降低,人均壽命在延長。各國之間的交往在不斷擴大,旅游、各種體育運動開始熱鬧起來,相互之間的依存關系得到加強。所有的這一切成就,使人類擺脫了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的那種謙恭態度,變得更加自信。相信進步、和平和繁榮的趨勢,將伸展到無限發展的未來,沒有理由對前途抱悲觀和懷疑的立場。各帝國宮廷里正在策劃的戰爭陰謀、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之間的軍備競賽、摩洛哥危機和巴爾干糾紛,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安寧生活的情緒。“四周充滿和平、舒泰、心境平靜的英國人的忙碌生活。街道上群集著男男女女,他們根本沒有感覺到任何來自國外的威脅”。在丘吉爾的眼里,就是英國政府和議會也不相信“大戰已經逼近,因此必須下決心防止它”。1913年1月,英國財政大臣在接見《每日記事報》記者時,“對軍備費用支出的愚蠢深表遺憾”,并且認為,“世界的現狀與前景從來沒有像目前那么和平”。
  但戰爭走來了,并且場面是那么的殘酷,規模是那樣的巨大,延續的時間又是那么的漫長。人們為此驚愕不已。
  在一場現代戰爭中,民族國家在動員和組織本國資源、應付戰爭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實在令人驚訝。戰爭爆發之前和戰爭的初始階段,大多數的人包括政治家和軍事領袖都認為,戰爭將是短暫的。很少有人相信,一次大戰能持續一年而國家的政治和財政卻不崩潰。所以,戰爭爆發后,英國流行的口號是:照常工作。在德國,士兵向親人告別說:當樹木落葉的時候,我們就回來了。大家以為“輕輕松松一上午的戰斗”就可以擺平對方。只有兩個人似乎是一個例外。一是俾斯麥時期德軍的參謀總長老毛奇,一是波蘭的銀行家、猶太人布洛克。他們在十九世紀末期對下一場戰爭做了預言式的推測,認為一場規模巨大的歐洲戰爭,將會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事實證明,他們兩人的推測比其他人的想象更加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實際。
  戰爭拖延下來了,對各參戰國的政府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資源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德國尤其如此。它本土資源缺乏,海上又受到英、法的嚴密封鎖。德國不得不對資源進行重組,盡量節省不必要的花費。這就需要政府制定嚴格的資源使用計劃,實行一定程度的定量配給制。首先是食品,不論貧富,先得保證吃飯問題,否則,人民就無法支持戰爭了。勞動力的發動和使用也很麻煩。青壯年都上了前線,年老的男性公民和婦女不得不發動起來,充當生產第一線的主力軍。在緊缺的資源方面,民用的生產統統讓路,以優先保證軍工生產的需要。德國人以他們的精明、效率和守紀律的特性,在一場不斷加劇的資源短缺的戰爭中,竟拖了四年多的時間,大大超出人們的想象。而1918年他們在東線取得了勝利,在西線似乎也差一點成功。英、法在資源方面比德國占有優勢,但為了應付持久戰爭的需要,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和勞動力進行重組,實行計劃分配。當然,這種總體戰在管理上所造成的變革要求,是否會及時受到重視并在實踐中獲得成功,與各國政治的性質、效率以及現代化的程度密切相關。比如在俄羅斯,盡管資源十分豐富,勞動力也不成問題,但在經濟上,它比其他參戰的主要國家糟糕得多。不管怎么樣,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管理上引起的變革,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其實質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自覺不自覺地進行了某種平均主義的分配和按計劃生產的運作。一些西方研究者認為,人們從德國戰時經濟模式中得到啟發,將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運用到經濟危機處理過程中。美國總統羅斯福和他的僚屬們在三十年代實行“新政”時,就不斷地參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在經濟上實行的種種措施。即使是列寧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計劃經濟,其靈感也是來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于婦女大規模地進入生產第一線,對婦女解放和各國勞動力的結構所帶來的沖擊,對婦女問題和社會學研究者來說,肯定是不能忽視的。
  
  各交戰國的媒體都不遺余力地來煽動對敵作戰的民族主義情緒,其效果令人望而生畏。在倡導民主、天賦人權、反對封建專制的斗爭中,近代輿論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和平時期,媒體在反映民意、監督政府、揭露社會的弊端方面,也基本上能得到人民的肯定。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中,它們卻很少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進行宣傳和報道。正如美國哲學家杜威恰當指出的,各交戰國都利用它們來激發本國民眾的情感反應,以便保持戰斗員甚至是非戰斗人員的士氣。
  媒體首先是喚起潛伏在本國人民心理深處的部落性本能,將敵人描繪成十惡不赦的魔鬼,將自己打扮為天使,認定本國所進行的戰爭是在替天行道,從而使每個人都相信,從事戰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投入其中。任何企圖規避這種義務的行為,都是對自己國家的背叛,向敵人的妥協和投降。這樣的宣傳會造成一種氣氛,使全國上下都處于一種歇斯底里的喧囂之中。任何對戰爭表示異議或不同意的聲音,都會被這種歇斯底里的喧囂所淹沒。人的本質大概都會具有這樣的特性,當他的思想和行為已經具有某種傾向性時,都會將對自己合適的宣傳當作真理,而把對自己不合適的行為當作背叛或十惡不赦,戰時的宣傳恰好利用了這種心理并使其火上加油。這種宣傳,也常常會激起本國士兵在戰場上奮不顧身、英勇殺敵的精神,但這種英勇殺敵的精神很容易轉變為不遵守戰爭法規、虐殺無辜的瘋狂行為。
  用夸大或捏造事實的伎倆來貶損敵人的形象,是贏得中立國輿論和民心的有效手段。戰爭期間,英國的媒體對美國民眾所做的宣傳非常成功。英國報紙報道說,“德國士兵曾砍斷了比利時兒童的手指,將戰俘釘在十字架上”。這使得在新英格蘭舉行聲援英國作戰的人群憤怒不已,紛紛表示,一定要抓住德皇下滾油鍋。歷史學家莫里森和康馬杰對這種歪曲性宣傳所產生的魔力驚嘆不已,指出整個戰爭中一個最驚人的事情,就是一個政府很容易用近代的技術和群眾的建議使人民相信謊話,盡管這個民族是有理智的,是有自由主義和民主化的背景的。
  戰爭期間,各國媒體都大打出手,企圖在敵國境內制造混亂,破壞其人民和軍隊的忠誠,解除他們精神上的武裝。在過去的戰爭中,戰爭的目標往往只是迫使對手改變其政策。現在卻很有些不同了。輿論的宣傳針對的不僅是對方的政策,而且目標直指對方政府本身,甚至是對方的基本社會政治結構。德國的魯登道夫明確感受到了這一點。他說,到了1918年,英、美的宣傳機器更加注重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內容。德國所進行的戰爭被描述為以犧牲廣大勞動者的生命和利益為代價,來換取德國一萬人上層階級的幸福。因此,德國的勝利,也就是勞動者的不幸。魯登道夫認為,這明顯地是在挑撥德國人民同政府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鼓勵德國人民進行一種推翻政府的政治革命。當然,他更沒有忘記對俄國十月革命的詛咒和譴責,確信其影響直接導致了德國的部分兵變和國內政治戰線的瓦解。但魯登道夫不應忘了,德國的媒體一點也不會表現得比其他國家的媒體高尚和誠實,使用的同樣是卑劣的手段。不斷鼓勵俄國少數民族的分離運動,或利用俄國移民中的激進分子到俄國的工廠和軍隊去制造混亂,是戰時德國媒體的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
  丘吉爾似乎對包括英國在內的媒體有一種反感。在停戰實行之后的關于對德國處置的討論中,英國媒體一點也不寬容。審判威廉二世、讓德國賠償所有的戰爭損失,差不多是英國媒體普遍一致的呼聲。但丘吉爾知道,要德國賠償所有的戰爭損失以及只對威廉二世進行審判既難以做到,又有欠公正。把戰爭的責任全部推在德國的身上,將德國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腳,讓其永世不得翻身,這對戰后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和解并無幫助。但在舉國上下一片嚴懲德國的呼喊聲中,他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立場,隨波逐流。不過就他的內心深處而言,對媒體鼓動復仇的行為他是厭惡的,他的一句“新聞界人士在和平時期比在戰爭時期干出大量更壞的事情”的評論,代表了他對媒體和輿論的所有見解和批判的立場。
  這個世界上真正讓人迷惘、困惑的不是自然界的神秘,也不是人與自然的微妙關系,而是人本身。戰爭本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暴力行為,說白了,就是公開的殺人勾當,但文明本身又對這種暴力行為施加了種種的限制和規范。首先是道德層面上的,其次是法律層面上的。不故意傷害喪失了戰斗能力或放棄了戰斗企圖的戰斗人員,不故意傷害、攻擊非戰斗平民,不故意摧毀與戰斗無關的財產和城市,被認為是一種普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中國古代“不鼓不成列”的規則,中世紀英、法軍隊在豐努特交戰請對方首先出手的風度,反映出一種俠士的品格。但進入近代社會,民主了,開化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增多了,相互依賴性加強了,但戰場上的這種騎士風度倒是不見了。原因是被鼓動起來的民族主義狂熱、對敵人妖魔化的宣傳、工業效率主義的原則,再加上戰爭總體化的趨勢,使戰爭不再是少數士兵從事的事情,而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卷入其中,要嚴格約束戰爭中的行為已變得更加困難。
  美國內戰是西方近代戰爭倫理發展的一個轉折點。當北方陸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對在西線作戰的謝爾曼將軍下令“我計劃由你前去攻打約翰斯頓的部隊,把他打得四分五裂,同時,盡你所能深入敵境內部,對于他們的戰爭資源進行你所能夠進行的一切破壞”之時,這種轉折便開始了。謝爾曼不僅真實地貫徹了格蘭特的命令,在同對手作戰時,盡量將支撐對方作戰的資源予以摧毀,而且還發展了針對南方普通老百姓的恐怖戰略。在他看來,南北雙方所進行的戰爭,已經超越了兩個政府之間的界限,變成了兩種制度下的人民戰爭。在這樣一種戰爭中,敵方人民的抵抗意志是戰爭的首要因素,如果敵方人民的意志被摧毀,隨之而來的是敵方軍隊的崩潰。因此,“我們必須使他們不分男女老幼、窮人富人,都感覺到戰爭以及有組織的軍隊的無情力量”。針對別人對他在率軍橫穿佐治亞和南北卡羅來納所造成的恐怖破壞的批評,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戰爭就是殘酷,你不可能使它變得文雅。”他還進一步地為他的行為辯解,指出,恐怖行動將促使南方早日放下武器,縮短戰爭的進程,因為“恐怖是理智的開始”。總之,美國內戰打破了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的戰爭常規,使戰爭回到了野蠻主義的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比美國內戰更大規模的基礎上,發動了針對平民和城市的攻擊。盡管這種攻擊是1899年和1907年國際社會所簽訂的海牙國際公約明令禁止的,但紙上的規定限制不了雙方的行動。因為參戰雙方都有無比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和令人生畏的毀滅性武器,戰爭以極端殘酷的方式進行。它“集所有時代恐怖之大成,不但是軍隊而是整個人口全被投入恐怖之中”。比利時非交戰人員被有意屠殺及和平城市被有意摧毀,首先引起國際社會的憤怒和譴責。夾在兩個敵對強國之間的小國比利時,以選擇中立的方式來企圖避免卷入戰爭。但地緣上的相關性質,使德國作戰計劃以侵犯比利時的中立來發起對法國的全面打擊。德國原以為小小的比利時在強大的德軍面前不會做什么抵抗的。但比利時國王與人民抵抗侵略的意志大大地遲滯了德軍的行動。德軍便以比利時市民做人質,要挾國王和軍隊投降。遭到拒絕后,市民被當做人質大量屠殺,城市遭到齊柏林L-Z飛船轟炸。1914年8月23日,德軍拿下昂當鎮,其將領馮·比洛將軍貼出告示宣稱,經他同意,統帥該部的將領已將全城化為灰燼,并槍決了一百一十人。這只是一個小鎮陷落后的殘酷情形,其實際被屠殺的人數被認為要高于德軍公布的數字。巴巴拉·W.塔奇曼的《八月炮火》對此有詳細述說。1915年,德國又不顧海牙公約的規定,在戰場上首先使用毒氣,對協約國軍隊進行攻擊,使沒有防備的協約國軍隊遭到意外的傷亡。“德國開啟了地獄之門”,充當了戰爭中“恐怖活動的先鋒”。但協約國也不是吃素的,德國“每次違反人道或國際法的暴行,受到常常是更大規模和更長時間的報復”。其結果,戰爭倫理蕩然無存,野蠻和恐怖充斥了整個戰場。商船、中立國船只和醫療救護船被擊沉于海上,所有的人只得聽天由命坐以待斃。雙方想方設法用饑餓迫使敵國百姓投降,而不考慮年齡、性別的不同。城市和歷史遺址毀于炮轟,炸彈從天而降,不問炸中的是戰斗人員還是非戰斗人員。多種形式的毒氣使士兵窒息或燒傷,縱是生還者也當痛苦終身。
  
  各交戰國為了盡快贏得戰爭,都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拿出來,投放到戰場上,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進舊的武器裝備,或研制新的殺傷力更大的武器。潛水艇和飛機雖然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出現的,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才大規模地投入使用。西線戰場上大規模的陣地戰,打得雙方血流成河,死亡枕籍。以鐵絲網、戰壕和機關槍所構成的陣地,是一道堅固的防御線,很不容易被突破。為了爭奪幾平方公里的陣地,雙方往往投入數以十萬計的兵力,但一場拉鋸戰之后,往往又被迫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這樣,戰場上的機動靈活沒有了,戰略和戰術沒有了,戰場成了純粹的絞肉機。為了克服這種防御陣地的障礙,打破僵局,恢復機動,一種新的作戰武器——坦克便產生了。它的設計理念,是集進攻、防御和機動三種功能于一身。航空母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又一種新型的武器裝備,雖然還很不完善,但它的出現,已經預示著一種新的海上作戰樣式的到來。一艘航空母艦就是一個作戰平臺,它所依靠的打擊力量,以后主要不再是艦載大炮,而是艦載航空兵。艦載航空兵的實質是艦載大炮功能的延伸,但它可以伸展到更遠的距離,去主動尋找敵人的目標以發動攻擊。
  戰爭是一項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人類活動。新的戰爭武器的出現,往往會引起戰爭理論和作戰樣式的變化。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盡管大量使用了飛機、潛水艇,同時出現了坦克、航空母艦,但因為這些武器裝備在戰場上使用的時間還比較短暫,質量也還有待完善,因此,對于各種武器裝備如何組合、人與武器如何配備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能,人類還來不及對其經驗進行抽象、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有計劃的戰前訓練了。戰后二三十年代,注定了是軍事理論創新的黃金時期。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爭實踐,理論家們創立了新的作戰理論。以富勒和利德爾-哈特為代表的機械化作戰理論、以杜黑為代表的空軍制勝論、德國的閃擊戰理論都日臻完善。各相關國家的軍隊建制、兵種結構和武器裝備配置都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和新的理論指導而進行了調整和重新組合,并具體運用到了二三十年代的戰爭訓練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這些新的作戰理論及根據新的理論訓練出來的軍隊,在新的實踐中得到考驗。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十九世紀的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以沉重的打擊。新的戰爭似乎已經證明,商業和交通的革命,沒有打破各民族相互生疏和敵對的藩籬;科學發展所引起的知識增進和傳播,并不能緩解人類非理智的情感沖動;教育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演進,沒有讓人們變得更加通情達理和富于同情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不能消除貧困的差別。相反,戰爭卻在更大規模的基礎上,以更加殘忍、更加具有破壞力的形式在進行。這一切都顯示,文明進步的標準和方式、現代性的利弊,需要進行新的思考和界定。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不確定的時代。
  但人類的生活要繼續,更加麻煩和具體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怎樣處置以德國為首的戰敗的國家?怎樣構建新的國際政治體系來防止新的戰爭的出現?這需要政治家的智慧,也需要全人類的正義、寬容以及符合實際而又能發揮效率的國際組織。歷史已經證明,無論是對戰敗國的處置還是建立新的國際政治體系來防止戰爭,兩方面都是不成功的。勝利者制定了嚴厲懲罰德國以防止其再次發動戰爭的措施,但其落實和執行又大打折扣。它的唯一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引起德國人民的普遍憤恨,而這種憤恨的情緒又很快被軍國主義和納粹分子所利用。建立國際聯盟、推行集體安全體系、維護和平,本是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主意,但令人不解甚至遺憾的是,美國又固執地站在這個體系之外。革命后的俄國和雖然戰敗但仍將是大國和強國的德國,也長期被戰后的國際社會拒絕。在這樣的形勢下,國際社會要維持和平,就是很不正常的了。戰爭結束后逃到荷蘭做了寓公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以調侃的口吻評價巴黎和會和凡爾賽和約:“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結果是結束和平的和平。”
  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當時的政治家們以及其他的人們進行譴責、批評和嘲笑嗎?說他們自私、偏見、缺乏智慧?說他們沒有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足夠的教訓?那就請想一想我們今天的現實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九十年之后,我們解決了戰爭與和平的關系問題沒有?
  和平仍然“猶如天上的星辰,因遠在高空而光芒暗淡”。
  
  (《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溫斯頓·丘吉爾著,吳良健譯,貝昱、吳衡康校,南方出版社2002年7月版,188.00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日韩美毛片|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欧美一级在线|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三级| 欧美爱爱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广东一级毛片| 久草热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五月天久久婷婷| 精品三级在线| 在线观看av永久|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色老头综合网|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无码91视频| 毛片网站观看|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91精选国产大片| 日韩二区三区无|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啪啪| 久久a毛片|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制服丝袜亚洲| 亚洲综合专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免费aa毛片|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人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久久无码av三级| 天堂成人av|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v|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专区第一页|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