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論述補益脾腎、降濁活血法在老年高脂血癥中的應用,揭示了臟腑虛損和肝脾失調是高脂血癥的發病基礎,痰濁瘀血均為病理產物,痰瘀并治已成為中醫治療高脂血癥的一個新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補益脾腎、降濁活血法;老年高脂血癥;應用
中圖分類號:R58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78—02
1、高脂血癥的中醫病名
歷代中醫學文獻中雖無高脂血癥病名,但其癥狀散見于“眩暈”、“腦痹”、“胸痹”、“心悸”、“虛損”、“風痱”等范疇,一般認為此病癥與中醫“痰濁”、“血瘀”有關,而老年高脂血癥除與上述之因相關外,還與臟腑虛損相關。
2、臟腑虛損為本,痰瘀內阻為標
明·趙獻可《醫貫》謂:“蓋痰者,病名也,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為痰,則水沸為痰,但當分有火無火之異耳……陰虛火動,則水沸騰,動于腎者,猶龍火之出于海,龍興而水附……”蓋腎為先天之本,水火濟濟之臟,腎陰腎水乃為精液之源泉,人至老年,腎之先天之陰陽漸衰,陰精津液漸虛,虛火旺盛,煉液為痰;腎陽乃人身之少火,一身氣機的運行,必依賴于下元腎陽的蒸騰氣化,老年人腎陽腎氣乃衰,蒸騰無權,氣化失司,遂致津液停聚,痰濁內蘊。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見頭暈;腎開竅于耳,腎虛耳竅失養則耳鳴時作;腰為腎之府,腎虛腰府不強而見腰酸困;陰虛火旺而見手足心熱;陽虛四肢失于溫煦,而見畏寒肢冷等癥。
脾主運化其含義有二:人體水谷精微物質的生成轉化,皆由脾的運化完成;水液代謝的正常也離不開脾的運化之功。正是“脾為中州之官,五谷藏也,氣化則別出焉。”脾氣虛弱,脾胃升降功能障礙,水谷精微物質失于布散,則聚而生痰,是故明代名醫張介賓言:“夫人之多痰者皆有中虛使然。”老年人臟腑功能漸衰,加之今時之人,多食肥甘厚味,久則運化失常,致痰濁濕邪內蘊,正如《素問·通癥虛實論》中所論述“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肝主疏泄,性喜條達主利氣機,統攝血液,肝氣條達,氣機運暢,通達五臟六腑,則水谷精微的運化如常,若功能一旦失常,則氣機郁滯,氣化失調,津液不化,變生痰濁,阻滯脈絡則成痰濁瘀血。蓋痰瘀既成,則可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濕邪重濁粘滯,易閉阻氣機,痰濕困阻脾運,令津液敷布無權,且郁久化熱,也可使津傷液耗不能載血暢行導致體內血行瘀滯;瘀血既成則津液更難敷布。痰瘀同源,既是病理產物,同時又可作為致病因素,二者常相互影響,因痰可致導致瘀,因瘀可致痰,痰瘀同病,如此進入惡性循環,以至病勢日進,頑固難解。痰瘀內蘊多見體胖、肢困疲乏;阻于中州則見口粘、納呆、脘腹脹悶;上蒙清竅則頭痛昏沉;阻滯胸隔則胸脅不利;擾于心神則見心煩失眠等癥狀。高脂血癥因之于臟腑虛損,痰瘀內蘊,其發病病機錯綜復雜,臨癥之際往往難以截然劃清分開,不可偏執一端,應標本兼治。
3、補益脾腎、降濁活血法在老年高脂血癥中治療作用
老年高脂血癥患者多以脾腎兩虛,痰瘀內阻為患,導師胡曉靈主任醫師據此病機,在治療上運用補益脾腎、降濁活血為法,研制中成藥復方降脂顆粒治療老年高脂血癥療效顯著。復方降脂顆粒組方:仙靈脾、黃芪、澤瀉、三七等組成。取補腎健脾之仙靈脾、黃芪等治其本,以澤瀉、三七等利濕降濁、活血化瘀治其標,共具攻補兼施,標本兼治之功。
復方降脂顆粒治療老年高脂血癥患者155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藥具有較好的調節血脂、降低血粘度,抗自由基損傷作用,明顯的改善了老年高脂血癥患者的證候,總有效率為94.2%。藥理學實驗結果顯示:該藥具有前列環素I/血栓素B保護平衡作用,增加超氧化物岐化酶,降低丙二醛含量,從而體現了抗自由基損傷、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故應用補益脾腎、降濁活血法治療老年高脂血癥,可標本兼治,固本清源。總之,中醫藥調節血脂從整體出發,全面調整患者的血脂。尤其對西藥治療無效的患者,往往收效較為滿